【生死兩相安】在人生的盡頭探尋生命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1.奶奶癌末時住在病房不斷表達回家的意願,當時家人礙於要承擔責任都不敢作決定,直到奶奶昏迷失去意識時才坐救護車返家,徒留遺感。

2.安寧病房和一般病房的照護形式較為不同,想瞭解箇中差異。

🍕作者簡介

蔡兆勳醫師,現任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

在安寧緩和醫療領域深耕逾二十五年,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強調在末期照護中,尊重病人意願、提升身心靈品質;他的臨床與教學經驗,正是《生死兩相安:學會與臨終病人說再見》一書的核心所在,幫助醫護與家屬以更溫暖、專業的方式陪伴臨終病人,達到「病人安心離去、家屬無憾送別」的雙重安頓。

🍕4個內容感悟

末期病人和家屬的困境-一個人是身、心、靈組成的個體

病人打開心結就容易進行面對死亡的準備-化解衝突、完成心願、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建立醫病信任關係的蔡十點-從陌生到建立信任

靈性的困擾和靈性的照顧-痛苦、疏離、焦慮、罪惡感等組成因素

🍕摘要

末期病人和家屬的困境

作者提到,末期病人在醫院面臨的許多困境是我們應該嚴肅對待的。例如:「不能開刀還留在醫院做什麼?」以及「醫師叫我回家自己照顧自己」等情況。醫療人員出於好意,希望病人能夠儘早回家度過剩餘的生命。然而,作者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即使是末期病人,也應該獲得人性化的整體照顧,這樣家屬的哀傷自然會減少。 作者認為,末期病人的痛苦可分為身、心、靈三方面的相互影響。無論是身體的疼痛、心理的打擊,還是靈性的困擾,都是我們應該重視的部分。甚至為病人實現心願、讓病人安詳地過世,才能算是達成「善終」的目標。

我們努力讓病人和家屬得到人性化的整體照顧,以達到生死兩相安的目標,也就是要讓病人得到善終,倘病人能得到善終,家屬的哀傷自然就能減少。

病人打開心結就容易進行面對死亡的準備

作者說明,當病人心中的結打開之後,靈性也隨之平安!不再擔心、不再徬徨,擁有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家庭的氛圍也隨之改變,能夠坦然地談論生死的議題,回顧過往的人生,肯定自我、化解衝突。這樣不僅能讓病人不再感到恐懼,還能使病人無憾!這正是安寧緩和醫療最重要的目的。

道歉、道謝、道愛、道別、感恩、慈悲喜捨等心靈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醫病信任關係的蔡十點

大叔認為,無論是對病人還是對有價值的人,快速「建立關係」都需要一定的經驗。從MBTI的角度來看,外向型(E)的人更有機會實現這樣的想法。他們通常會親切地打招呼、拉近彼此的距離、尋找共同點、迎合對方的興趣、展現真誠的微笑、用心細心地交流、積極傾聽、具備高度的同理心和敏感度,並且能夠持之以恆。特別需要用心的是高敏感度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高敏感度指的是每次的訪視不一定會獲得進展。如果病人已經不願意溝通,強行要求從中獲得某些信息,可能會破壞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關係,因此必須深思熟慮。而持之以恆則是指即使在熱情的付出下,仍然可能會遭遇挫折,不要因此而灰心喪志。多接觸幾次,必定能對建立關係有所幫助。 新聞上頻繁報導的醫療糾紛判決,容易讓熱情的醫療人員感到沮喪,甚至對醫病關係失去信心。在此之前,應該先保護好自己。作者行醫多年仍能堅持初心,實屬不易。

我們必須學習以高度的同理和無條件的接納態度與病人、 家屬建立信任關係,才能從好的基礎進入良性的循環。

靈性的困擾和靈性的照顧

所謂靈性,是一種具有意義和目的的感受,能夠超越自我,使人獲得完整的力量,讓生活變得充實。大叔認為,這與讀過的《活出意義來》觀點相似。書中,作者弗蘭克提到,無論遭受多大的苦難,只要能找到生存的目的,就能在看不見未來的納粹集中營存活下去。臨床上,與自我尊嚴喪失、自我放棄、心願未了、不捨不甘及恐懼等相關的情況,都可以視為靈性困擾的一種。在末期病人的照護中,除了減緩身體的疼痛,心靈上的滿足同樣至關重要。

培養信心、希望、愛、歸屬感、接納、寬恕及慈悲等人性的光明面,使病人內心感到安詳平和,並擁有面對生死問題的智慧與勇氣。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總結

🍕濃縮後所記得的關鍵字

安寧緩和醫療、蔡十點、靈性困擾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建緯」的故事,他在國中二年級時,沒有抽煙或吃檳榔的習慣,卻不幸罹患鼻咽癌。建緯經歷了多次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和免疫療法,最終仍無法阻止病情惡化。意識到無止盡的強迫治療只會帶來更大痛苦後,他主動要求入住安寧病房。在安寧病房中,作者專注於心靈的撫慰,透過家庭會議和月夜談心的方式,讓建緯能夠與家人和醫師坦誠交流,甚至輕鬆地談論死亡。安寧病房的氛圍並不如想像中可怕,在病情穩定下還可以往返醫院及家中,建緯甚至家裡與家人一同度過了母親節,最終心滿意足平靜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建緯提到:「我們有時候都考慮太多!放心把想講的話全部講出來!這就是交心!這就是心裡對話。」讓大叔感同身受,有時候我們都過度考慮了,應該放心地表達心聲,這是交心的方式。在「別對任何事都有反應」這本書中曾提到「緣份」兩字,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與「緣」有關,隨緣行動會讓人生更順利。相對地,若不合適、不合拍就只能是跟對方「無緣」,這沒什麼,更不應該過度在意他人看法或迎合他人,這樣會顯得「卑微」。持續的負面思考和妄想臆測只會傷害自己和身邊的人,因此應該勇敢面對內心,好好平靜的說出心裡的話,但談話的內文及口氣當然需要適度修飾一下囉(笑)!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放棄醫療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直線大叔的閱讀札記
0會員
11內容數
我是直線大叔,在平淡無奇的公職生活中分享自己看書閱讀的心得。
2025/05/03
本書是馬修·麥康納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從浪漫喜劇小生到奧斯卡影帝的蛻變歷程,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書中包含了許多他個人成長的經歷與感悟,例如: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此外,也分享了他拍攝電影「藥命俱樂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5/03
本書是馬修·麥康納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從浪漫喜劇小生到奧斯卡影帝的蛻變歷程,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書中包含了許多他個人成長的經歷與感悟,例如: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此外,也分享了他拍攝電影「藥命俱樂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23
本書記錄了曾寶儀在說話和溝通上的多年經驗,分享她如何透過瞭解自身情緒、培養熱情、建立畫面感、釐清溝通目的以及謹慎說話等方法,提升溝通技巧,避免無效溝通。作者強調說話前應先有畫面,並思考說話的目的,避免無意識的表達和得罪人。書中也分享許多實例和技巧,適合害怕溝通或缺乏自信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5/04/23
本書記錄了曾寶儀在說話和溝通上的多年經驗,分享她如何透過瞭解自身情緒、培養熱情、建立畫面感、釐清溝通目的以及謹慎說話等方法,提升溝通技巧,避免無效溝通。作者強調說話前應先有畫面,並思考說話的目的,避免無意識的表達和得罪人。書中也分享許多實例和技巧,適合害怕溝通或缺乏自信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5/04/13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從越戰時期的導彈研發到臺積電的崛起,並探討其地緣政治影響。透過作者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揭露產業背後的祕辛,以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2025/04/13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從越戰時期的導彈研發到臺積電的崛起,並探討其地緣政治影響。透過作者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揭露產業背後的祕辛,以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因為呼吸,所以我們生存。呼吸,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有時候我們卻又不能夠自主的控制,時而它會隨著情緒的波動而亂了拍,時而它會因著種種的無常而變得微弱,當我們呼吸錯亂、被層層的不安包圍時,又可以怎樣令自己平靜下來呢?我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呼吸也是一門學問,一呼一吸之間,是重擔的放下和寧靜的提取。
Thumbnail
因為呼吸,所以我們生存。呼吸,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有時候我們卻又不能夠自主的控制,時而它會隨著情緒的波動而亂了拍,時而它會因著種種的無常而變得微弱,當我們呼吸錯亂、被層層的不安包圍時,又可以怎樣令自己平靜下來呢?我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呼吸也是一門學問,一呼一吸之間,是重擔的放下和寧靜的提取。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來到中年才驚覺靜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自我照顧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來到中年才驚覺靜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自我照顧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擴大療癒11天:啟動心靈復甦之旅   在當代社會的繁忙節奏中,心靈的平靜與健康成為了我們追求的寶貴資源。這正是「擴大療癒11天」所希望達成的目標,一個專注於心靈復甦和個人成長的療癒旅程。   擴大療癒的核心原則   1. 深入自我探索 這個療程旨在引導參與者進行深層的自我探索,通過
Thumbnail
擴大療癒11天:啟動心靈復甦之旅   在當代社會的繁忙節奏中,心靈的平靜與健康成為了我們追求的寶貴資源。這正是「擴大療癒11天」所希望達成的目標,一個專注於心靈復甦和個人成長的療癒旅程。   擴大療癒的核心原則   1. 深入自我探索 這個療程旨在引導參與者進行深層的自我探索,通過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