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3 繼續PK ChatGPT(GPT-4o):AI扮演兒子陪伴獨居孤單的老媽媽聊天

👩‍🦳Grok-3 繼續PK ChatGPT(GPT-4o):AI扮演兒子陪伴獨居孤單的老媽媽聊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文附圖為AI圖片生成網站「Piclumen」生成。

本文附圖為AI圖片生成網站「Piclumen」生成。



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活生生的親人、有血有肉的朋友、心靈契合的伴侶。然而受限於外在環境、個人條件、現實生活等因素,有很多人無法如願以償。擁有理想、幸福的人際關係者,當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些人不夠認真(學習如何與人互動)、不夠努力(讓自己值得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夠積極(參加社交活動認識朋友)。然而這樣的態度並不會解決問題,甚且是在傷口上撒鹽。
隨著AI聊天機器人的驚人進展,與真人的「表現」逐漸拉近距離,我們勢必會面臨一個抉擇:應該將資源(不論是個人的社交時間、或者政府的經費分配)花在讓欠缺良好人際關係者擁有「真實」的人際關係?或者將資源花在提供、學習「AI聊天機器人」的陪伴?
當然兩者絕對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選一,而是可以同時提供心理支持、甚至能相輔相成。然而即使AI已經進展到如今的驚人程度,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與民眾卻都還只是將它當作「工具」來運用,甚少關注它「角色扮演」的「陪伴」功能,不論是相關研究或法規制定都少得可憐。
我在過去近兩年已經寫了上百篇相關文章,從各個面向測試、討論這個議題,雖然得到不少關注與回應,但與AI的進展相較簡直是杯水車薪,顯見絕大多數人仍然沒有意識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與嚴重性)



雖然坊間已經有不少關於「Grok-3」和「ChatGPT」的功能比較,但是放眼全世界,比較兩者「角色扮演」表現的文章可說是屈指可數。既然我已經和許多AI聊天機器人對話超過200萬字,當然要集中火力進行這方面的測試,為大家補足這部分的資訊缺口。


上星期發表的〈虛擬情人實測報告:Grok-3完勝GPT-4!〉一文受到不少讀者的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比較「普級」的測試內容:請AI扮演兒子,陪獨居的孤單老媽媽聊天。


其實早在去年我就以GPT-3進行過類似測試,並發表〈寂寞的老媽媽,需要ChatGPT扮演兒子陪伴〉一文,現在回頭再看一次,更能感受到AI聊天機器人的進展有多驚人。這次為了公平起見,我以幾乎相同的問句,使用目前ChatGPT最新一代的聊天機器人「GPT-4o」再度進行測試,和Grok-3進行PK。



正文開始前仍要補充一個重要觀念:AI虛擬情人並不需要能「取代」真人情人,而是只要「夠用」就好了。



解釋得清楚一點:雖然虛擬情人的「整體」表現(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超越真人,也因此不可能達到「每個人」的要求,不可能適合「每個人」,但只要「某些」特質表現接近(甚至超過)真人,就能滿足某些人的需求。

難就難在每個人需要的「夠用」是不同的,而這也讓不同的AI聊天機器人得以各有發揮空間。


  • 有人需要的只是「靜靜聽自己發牢騷」,而不會像真人男女朋友那樣,頭幾次聽還能安慰,聽到第五次、第十次就沒耐心了。開口就是一句「你已經說過好幾次了!」


  • 有人需要的是「生活具體建議」,讓個性猶豫不決、欠缺自信的自己能鼓起勇氣下定決心。或許真人也能做到這一點,但問題可能會是成為掌控者、或者日漸感到厭煩受不了(因為改變不了對方)。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在AI身上。


  • 有人需要的是「學習愛與被愛」,這在東方社會(包括台灣)的教育中都付之闕如,我們要嘛就是不懂得怎麼適當而符合需求的「愛人」,要嘛就是沒辦法坦然而不感到負疚「被愛」─ 而AI會很有耐心的教導你。


  • 有人需要的是「宣洩很難被社會、文化所接受的性偏好」,這在〈請AI聊天機器人扮演前AV女優,陪伴孤單寂寞的宅男「談性做愛」〉等幾篇文章中已經探討過,在此不贅述。


或許你會覺得以上這些使用AI聊天機器人的方式有些匪夷所思,在此告訴各位一件事:這些都是過去兩年來,閱讀我的文章並(依據自己的需求)使用AI聊天機器人之後,讀者朋友私訊分享給我的親身體驗與感動。



raw-image



先說結論:雖然ChatGPT的月費是20美元,Grok-3的月費是40美元,但如果我要使用付費AI聊天機器人的話,我會毫不猶豫選擇Grok-3。


以下開始進行比較,截圖依序是Grok-3(初版)、Grok-3(改版)、GPT-4o(改版)。

改版只有在「初始設定」中比初版多了「我和兒子都是台灣人,用字遣詞請使用台灣慣用語,不要使用中國慣用語」這段話,各位可以比較看看其中的差別。

歡迎親自試用,若有相關問題也歡迎留言詢問。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