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科技龍頭福利保你全家啊

矽谷科技龍頭福利保你全家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人退休時最擔心是什麼?財富還要排第二,第一是醫保。醫療費用太驚人。一生之中誰沒病過?美國是沒有全民健保的。中產是要自己買醫保。保費每月幾百到幾千美金,如果生病,也不全保,不好彩的話,一個病,一個手術就是一個無底深潭。


矽谷科技龍頭公司是一個金手扣,是一個大靠山。員工福利很好,首推健保, 包括醫療,牙科,眼科,包括一家大小,當然福利只可延伸沒滿二十六歲的下一代,不能考敬上一代。有公司津貼,員工也要每月出兩三百美金。用眼科保險,每年可佩兩三副眼鏡,太陽鏡,電腦鏡,絕對可以眼鏡年年換,大可追上潮流。用牙科保險, 一年可洗牙兩三次,是太多了吧,對牙醫卻是大喜訊。金錢以外,更重要是公司的健保給予的內心平安和保护。當我的孩子滿二十六歲時,我的醫療再也不能包括她。還好她在另一個公司工作,不用自己買,比較之下,科技龍頭的健保好得太多了。科技龍頭不是一般健保,還有不育健保,早期癌症檢查,心理輔導,長短期病假等等。龍頭公司就是一個大靠山, 讓員工可無後顧之憂。我生得逢時,在大公司打轉,是看到孩子和自己他朝退休才特別感到多年來是多麼的幸運。

raw-image

對於愛吃的,矽谷科技龍頭公司可說是天堂

在矽谷科技龍頭公司,是你不用走超過兩百公尺就找到食物的地方。員工不會肚子餓。我反而有幾年得了胃痛 和腹痛,只能吃得很小。

即使不是一天三餐,一天兩餐,公司提供,完全免費,食物相當健康,選擇相當多。公司餐廳是比大學飯堂好一點,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是一個大進步。對於我一個老鬼,也是很方便。再加上每層都有小型廚房,小吃,飲品,水果供應充足。我卻在如此的環境中得了胃疼,無形的精神壓力吧! 對於習慣了的員工,他們還是會想到進步空間。有段時間我負責在新冠疫情 (COVID) 後如何混合在家返工,在公司工作模式,親身體會員工對公司餐廳的挑剔。有的投訴排隊太長,等太久,食物重複,質素退步,太吵,太小座位,時間太短(大部分中午開放兩小時),要走得太遠去放下用完的餐具,高級人士又不想排隊。又有印度人要求印度茶,又有年青小子要有飯後雪糕甜點。是不是一群寵壞了的大朋友?

其中有一間印度餐廳,和一間中國餐廳,是可以預約的,也是免費。中國餐廳名列家庭,不小同事離職時都在這吃一頓餐。在中國餐廳,還是給人一種在科企不常見的人情味。相對大部分對同事隊伍冷冰冰的感覺還是比較有人情味。我最喜歡老闆在科企二十多年,退休離職時告別聚會出席只有小數跟她共事過的同事而已。

待續..醫食以外,矽谷科技龍頭公司是一個有很多好處 -(廣東話)著數。我是講員工折扣。飯店,看戲,家具,計程車,都有著數。有多著數。下回再分享吧!


avatar-img
外星人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外星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矽谷面試,求職者通常都有機會提問。你會想知道什麼呢?不少時候,面試者都會問X工作時間有幾長。一般都會得到類似這樣的回答:員工回報不是根據工作時間,而係對公司的貢獻。 其實求職者想知,係咪要做好長時間,係咪好辛苦,係咪要賣身給公司啊?一般人都有一種直覺,覺得X公司之類,待遇好,又不憂無人才,公司都
加入科技龍頭貼士:我得,你都得。 我加入X公司時,總裁仍是始創人,非常重視聘請,信念是聘請勁人可以把勁人倍數增加,沒什麼比聘請更能增加效率。我非常相信這個信念。 十年以來,我常是團隊中做最多面試的員工,有超過一百次面試的經驗。在面試中,我會留意怎樣嘅表現呢? 當員工做滿一段時間(半年, 一年等
美國太大了,加州面積是香港的幾百培。山景城是小城市,比香港小很多,人口還不到十萬,多小因X公司而多了點名氣。當時X公司的發展很快,產品很有人氣,有很多福利,對員工的代遇很好,成為不小年輕畢業生的頭號夢公司。 X公司那時候是多麼年青,給外的印象也是不可一世,那麼有錢,加入的全是年輕尖子,很多長春藤學
我寂寂無名, 卻生得逢時,在香港和美國矽谷龍頭高科技公司打拼三十多年。人到半百居然還有幸受聘於矽谷年青人最夢昧以求嘅科技巨企。 我在巨企就像在大觀園的一個劉姥姥!偶有所感, 會寫寫短文,某天屈指一算,居然寫了短文近百遍, 集成數萬字關於矽谷龍頭公司的「我思我感嘅故事」。在龍頭巨企的文化薰陶多年,多
自去年起,我的日常工作與人工智能(AI)息息相關。我負責加強公司員工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應用,分享技巧,定期發布新通訊,鼓勵更多人利用這項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方法猶如雨後春笋,絕大多數的應用本質上是屬於功利主義 (Utilitarian)。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我卻發現,人工智能成為了我們溝通的橋樑,
在加州矽谷,科技一日千里, 星期一工作半天後,同事再問周末是如何渡過,大腦還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想起來。谷歌母公司Alphabet 旗下Waymo自動駕駛車(自駕車)的測試,從新奇到不陌生到幾乎給人遺忙也不過幾年吧。 開首幾年,每在回家路上見到自駕車,都會很好奇,特別留意自駕車是否開得穩,開得快或慢
到矽谷面試,求職者通常都有機會提問。你會想知道什麼呢?不少時候,面試者都會問X工作時間有幾長。一般都會得到類似這樣的回答:員工回報不是根據工作時間,而係對公司的貢獻。 其實求職者想知,係咪要做好長時間,係咪好辛苦,係咪要賣身給公司啊?一般人都有一種直覺,覺得X公司之類,待遇好,又不憂無人才,公司都
加入科技龍頭貼士:我得,你都得。 我加入X公司時,總裁仍是始創人,非常重視聘請,信念是聘請勁人可以把勁人倍數增加,沒什麼比聘請更能增加效率。我非常相信這個信念。 十年以來,我常是團隊中做最多面試的員工,有超過一百次面試的經驗。在面試中,我會留意怎樣嘅表現呢? 當員工做滿一段時間(半年, 一年等
美國太大了,加州面積是香港的幾百培。山景城是小城市,比香港小很多,人口還不到十萬,多小因X公司而多了點名氣。當時X公司的發展很快,產品很有人氣,有很多福利,對員工的代遇很好,成為不小年輕畢業生的頭號夢公司。 X公司那時候是多麼年青,給外的印象也是不可一世,那麼有錢,加入的全是年輕尖子,很多長春藤學
我寂寂無名, 卻生得逢時,在香港和美國矽谷龍頭高科技公司打拼三十多年。人到半百居然還有幸受聘於矽谷年青人最夢昧以求嘅科技巨企。 我在巨企就像在大觀園的一個劉姥姥!偶有所感, 會寫寫短文,某天屈指一算,居然寫了短文近百遍, 集成數萬字關於矽谷龍頭公司的「我思我感嘅故事」。在龍頭巨企的文化薰陶多年,多
自去年起,我的日常工作與人工智能(AI)息息相關。我負責加強公司員工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應用,分享技巧,定期發布新通訊,鼓勵更多人利用這項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方法猶如雨後春笋,絕大多數的應用本質上是屬於功利主義 (Utilitarian)。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我卻發現,人工智能成為了我們溝通的橋樑,
在加州矽谷,科技一日千里, 星期一工作半天後,同事再問周末是如何渡過,大腦還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想起來。谷歌母公司Alphabet 旗下Waymo自動駕駛車(自駕車)的測試,從新奇到不陌生到幾乎給人遺忙也不過幾年吧。 開首幾年,每在回家路上見到自駕車,都會很好奇,特別留意自駕車是否開得穩,開得快或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