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SEO指南:從研究主題到資料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理論與概念

如何發展與擬定研究主題?

1根據社會現象的觀察

(1)把熟悉變陌生:例行事項、制度規範

(2)把陌生變熟悉:弱勢及較少被關注群體

(3)探討不對勁:衝突及矛盾現象

(4)社會新興現象與族群

我們不能把範圍訂定太大,比如某國小行政與意義之探討。

這個主題是否有研究性,主題會讓人想要去看結果?參考性?

2從理論與方法著手

(1)有理論競爭之議題

(2)用新的方法研究舊的議題

(3)質疑既定的嘗試/常理

(4)問人所未問:建構新理論

根據我們的生活或是學習經驗,當然也可以學術經驗、專業書籍、曾經的學習的研究方法、理論去著手,如果是根據社會現象去觀察,我們都希望研究可以沿用到實務現場,結果和意義性都有著參考性。


想法與理論

何謂理論?解釋概念之間的關係,比如a和b的關係

何謂概念?有些理論可能不只一個概念

何謂命題/論點?及概念與理論間之關係為何?

何謂THEORY-BEFORE-RESEARCH模式?

我先有理論再開始資料蒐集,會是量化研究。

何謂RESEARCH-BEFORE-THEORY模式?

我就是單純(沒有設限、沒有題目),純粹是好奇進行社會現象去觀察、收集資料、慢慢開始整理資料,形成我的研究問題假設,這是純質性研究。

何謂循環式之研究策略THESPIRALING RESEARCH APPROACH?及如何實施此策略方法?

質性會是雙向,是看研究者的實際操作。

我們自己的流程圖要想清楚再繪製。


擬定研究問題

問題陳述vs研究問題

如何發展擬定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之關係為何?

.目的跟問題之間的差異是?

通常目的會大一點,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通常有幾個目的就會有幾個動機。

如果目的是二,動機就會是二,屬性一樣的就可以結合成目的。

比如實施做法與影響就可以放在一起當作一個目的。

研究目的是陳述自己的探討,可以陳述式的說明(範圍要大一點)。

研究問題是從目的延伸出來,我只探討一個問題。

.從文獻來找研究問題,我可以從哪裡看?

從摘要的只看的到主題重要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

所以學位論文要看第一章、第五章,

瞭解研究目的和結論與建議(包含還可以怎麼做)。

挑列大家的問題、目的整理出自己的問題。

有幾個目的就有幾個動機、背景介紹主題重要性、研究動機要回扣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要有文獻佐證自己的重要性。

研究動機要反思自己的經驗告訴讀者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文獻整理

如何整理已閱讀之相關文獻?

以作者及主題為文獻整理分類依據之優點為何?

文獻蒐集和整理,閱讀文獻如果不要浪費時間,就是先整理文獻,那要如何整理?

因為看文獻是為了第二章,要怎麼整理?當你有研究目的和問題。

根據問題找文獻,看了文獻怎麼整理?

先把文獻中研究問題相關的放在一起,所以我們第二章就會是有相關的,以我們研究問題為架構,貼過去,同時也在文末的APA整理,就避免浪費時間。

關鍵文獻找到兩三篇就非常重要!!!


操作化與概念化

如何進行操作型定義?及需要藉定與解釋什麼?

我要釋義哪些名詞?題目有出現、目的、問題有出現的專有名詞

非此領域者會不清楚的專有名詞,需要界定,讓人清楚知道自己論文的內涵

比如雙語,有人會認為是國語和台語,不見得知道是英文和中文

概念vs操作化測量,個人研究有興趣探討之部分為何?

操作化測量:能提供研究者具體探討及瞭解之面向,

例如:生活品質,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等面向進行測量

但以教育來說,我們只能從哪部分來研究?

我們只能做社會關係,因為生理(醫學)、心理(輔導)是很專業。

概念型(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等面向)

操作型(本研究只能從社會關係來研究,限於...(限於可以不說)

例如:訂定學習目標,布魯姆提出認知、技能、情意

概念型(可以根據布魯姆從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等面向)

操作型(本研究只能從來研究,可以三選一、也可以選三)

操作型≦概念型


概念化定義(政策、法規的相關說明)此為基礎,脈絡要交代清楚(從政策面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

操作型定義(根據法規、學者的說明進行定義)興趣和範圍是哪裡

兩個定義是有相關的,要讓每個讀者知道你要怎麼做。


研究規劃之考量要素

考量要素

.研究資料類型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場域語對象

.資料三角檢證

.研究人員三角檢證

.理論三角檢證

.研究費用(量化很多都用問卷,早期沒有GOOGLE,很容易是有母群體的隨機取向,但是GOOGLE現在就會是隨機取樣,也比較省錢)(質性的是參與人數不多,所以費用會是再研究者的場域交通費用)

.資料編碼、整理、分析

.研究倫理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之適當性

決定研究場域之考量因素為何?(務實型,學校是否會讓你進來?)

隨機抽樣、非隨機抽樣

非隨機抽樣方法

.方便取樣(只要對方願意幫你的部分,研究者沒有設限制)

.目的取樣(研究者有目的找,所以會根據這個人是否與我的研究相關)

.滾雪球取樣

.配額取樣(跟目的有相關性,目的只考量被抽樣人的相關性,而再配額是考量到背景的因素,比如性別、年齡等)此會更好,因為考量的點更多,研究結果也可以讓更多人進行參考。

訪談我要訪幾個?

以雙語教學議題來考量,不同年齡、性別,這樣要幾個?

性別2、低中高各1,所以找6


資料儲存、檢索、分析

質性資料分析

1資料簡化

.目的功能為何?(彰顯不同的議題與模式)

.何時進行?(整理研究歷程)

2資料陳列

.目的功能為何?(瞭解由資料所彰顯的議題與模式,並決定下一步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方向)

.何時進行?(與資料簡化同步進行)

3結論與驗證

.如何及何時提出結論?

.何謂驗證?如何進行?


研究設計需考量之五項要素

目的:此研究要闡述何議題?將影響哪些實務?此研究結果有何重要性?

概念架構:研究所關注之議題,場域或人之關係為何?是否有相關理論及研究發現?

研究問題:對研究場域及對象要瞭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彼此關聯?

方法:與研究對象之關係,研究對象的選擇及資料蒐集的次數地點,決定採用的資料蒐集方法、資料分析策略及技巧

效度:研究效度為何?


質性研究的本質

研究的開展非基於客觀真實性的驗證,而是為能探討社會現象中與人有關的各種互動與意義。

運作實施於教育研究領域,質性研究常用來深入探討一些與教育有關的教育現場;並將探討的焦點鎖動於所有參與者的實際經驗。

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常為參與式觀察;此方法常能幫助研究者確認一些可進行分析與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論題與議題。

這些論題與議題乃式從所收集資料中逐步呈現出來,而非僅是為擬定研究問題所進行分析之結果。

研究策略:民族誌研究(花費時間較長)

研究的進行,常跟具有與教育過程有關的理論觀點。

著重於分析探討研究過程中,每一參與者所賦予或代表的意義,並將此分析結果對照連結於所持的理論觀點。

需進行一定時間的參與式觀察,還要去互動、訪談,才會知道他對此事的想法、觀點是什麼。


研究策略:初步評估研究(優缺點)

常運用於課程發展與評估研究。

相對於嚴謹的實驗研究,此策略著重於探討課程執行過程及優缺點。

納入所有參與者的觀點,及探討可能影響課程執行的其他相關因素。

常採用有參與式觀察法、或也可以採用短期照訪的觀察間訪問法,或式問卷調查。


研究策略:行動研究

以系統性的方式,進行教師教學的省思與改進。

從資料收集的過程中,確認教學中所面臨及需進行改進的問題。

過程採詢研究的方式:確認問題→擬定解決的策略與方法執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進行評估。

可兼採質與量(可以納入問卷、評量表,計畫前後看有沒有因計畫而改善)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


教學實務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省思和改進

資料收集過程中,教學面臨問題和要改進的問題

執行過程就會進行評估此方法,改善,課程進行修改。

兩大目的四大問題,對於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


研究策略:個案研究

可定義於研究執行的特定單位(單一班級、教師、學校等),上述三響策略也可運用個案的方式進行研究執行。

但與可唯一獨立的研究策略,用於幫助研究者進行所關注領域或議題的探討。

個案研究策略的選擇,嘗試為能幫助研究者對某一特定單位進行深入探討,並且研究者常式此單位的人員之一。

研究結果的概論性式其主要的限制,因此,研究可進行兩個個案以上的研究(提升參考性,以議題來找個案才會是兩個以上的個案;但如果是單純覺得某老師ai很厲害,就會是一個個案),以進行比較來加強結果的概論性。


功課1

1發展擬定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陳述所要探討之研究方向

閱讀相關文獻並提出:

1)研究問題

2)重要名詞/概念之概念型與操作型定義

3)根據操作型定義,此研究所需探討或資料收集之面研究向為何

2選擇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根據你要研究探討的方向,列出:

1)研究場域

2)研究參與人員

3﹚取樣或徵求研究對象之方法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本次研習營涵蓋說明文閱讀、文字藝術、人物描寫、文學議題覺察、正向人際關係等面向,透過講師們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引導學員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以及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課程設計活潑多元,包含遊戲、分組討論、影片欣賞等,使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
每日青菜老師於臺南美術館二館舉辦個展「吾妄之境」,展覽以平面作品與空間互動裝置呈現,從女性視角探討理想男性形象。展覽包含紙飛機、電話線等元素,展現老師創作風格。老師分享布展趣事、創作理念、以及對BL漫畫的獨到見解。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本次研習營涵蓋說明文閱讀、文字藝術、人物描寫、文學議題覺察、正向人際關係等面向,透過講師們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引導學員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以及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課程設計活潑多元,包含遊戲、分組討論、影片欣賞等,使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
每日青菜老師於臺南美術館二館舉辦個展「吾妄之境」,展覽以平面作品與空間互動裝置呈現,從女性視角探討理想男性形象。展覽包含紙飛機、電話線等元素,展現老師創作風格。老師分享布展趣事、創作理念、以及對BL漫畫的獨到見解。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基礎模型 (Foundation Model)的研究真的日新月異, 一兩個禮拜就都有新的工作出來, 看都看不完。 現在的學術工作,就跟快時尚一樣, 每週一三五都會有新品上市。 但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每一篇論文都能仔細看, 如此,選擇哪些論文仔細讀,就非常重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基礎模型 (Foundation Model)的研究真的日新月異, 一兩個禮拜就都有新的工作出來, 看都看不完。 現在的學術工作,就跟快時尚一樣, 每週一三五都會有新品上市。 但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每一篇論文都能仔細看, 如此,選擇哪些論文仔細讀,就非常重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