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

含有「UCLA」共 7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場夢,把Natasha帶回了與初戀Enrique的久違擁抱,卻也讓她在失去手機的驚慌中,驚覺:這不過是一場「記憶構成的幻影」。醒來後,現實中的聯繫再度出現,但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會為愛迷失方向的女孩。這篇文章,是一段青春回憶錄,也是一場關於成長、選擇與放手的療癒之旅。
身為研究員這些年,看過各式各樣的學生, 但 UCLA 的學生中,有三種心態, 真的讓我佩服,也讓我反思自己還能更精進。 ▋1. 他們總是先問:「這東西我怎麼用?」 而不是「老師會不會考?」 他們對知識的第一反應不是記憶,而是應用。 這種「把知識當工具」的態度,讓他們學得又快又深。 ▋2
  結果顯示,那些看過自己「老化」照片的受試者,平均願意多存下約30%的儲蓄。哈爾教授認為,這反映了當人們與「未來的自己」產生情感連結時,他們會改變自己的長期財務與道德決策。而任何能夠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具體、鮮明、可視的方法,都能幫助我們做出從長期的眼光看來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昨天我花了兩小時與 ChatGPT o1 pro 討論,體驗真的讓我驚艷。相較於 o1,o1 pro 給出的答案不僅結構清晰,深度也更上一層樓,雖然它每次都需要一分鐘左右的「長時間思考」,但這種等待絕對是值得的。 ▋1. o1 pro 的「長思考」,背後是龐大的計算資源 • 每次回答都需要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碩博士生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等資源、等成果、等別人選擇你。 但很抱歉,等來等去,只會錯失主動掌握人生的機會。身為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總結了 4 個關鍵觀念,搞懂這 4 點,你才真正能掌控自己的未來: 1. 學校不會主動給你資源,你得自己去找 2. 學習不是為了試試看,而是為了產出
從 2020 年 10 月與 Obsidian 結緣,到今天已經過去 4 年。這 4 年間,Obsidian 從最初幫助我累積 Paper 的知識點,到現在支持我同時管理 7 個以上的研究專案,幾乎改變了我的學術生涯。 我想藉這篇分享,談談為什麼我覺得 Obsidian 值得學,也如何讓它成為學術
作為一名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的生活或許看起來有些「特別」——我獨來獨往,晚上九點睡覺,早上四點起床,過著與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的節奏。 ▋獨來獨往,讓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 在學術圈裡,扎堆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或熱衷於八卦,對我來說似乎沒什麼吸引力。我更喜歡把時間花在自己的研究上,把每一天規劃
作為一名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經常會接觸研究實習生,協助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和實驗項目。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選對研究實習生,比花大量時間去指導一個不適合的人更加重要。 以下是我對兩種類型實習生的觀察: 1. 找錯實習生:耗時耗力,卻難有收穫 • 需要事無巨細地監督 有些實習
1. 選擇有主見但技術能力不足的學生 - 這類學生在面試中往往展現強烈的個人意見與自信,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對研究方向有深刻理解。然而,實際上,他們的技術基礎不足,無法支持創新的想法,最終導致研究進度緩慢或無法完成博士論文。 2. 選擇技術能力強但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生 - 技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