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筆記:行動研究中會有的文件評析報告
🔬1. 科學技術取向👨🔬 主體:專家 & 實務工作者合作這種研究視教學現場像一個可控制的實驗室,講求「證據」、「操作性」、「數據化」。研究者像個技師:試了某個教法、記錄成果、數據分析,然後得出「這招有效,下次還能用」。
🧠 你要扮演那種:「我是一個有效能的教學機器」的角色。
🧭2. 實務道德取向
👩🏫 主體:專家 & 實務工作者合作
這類偏向價值與倫理的討論,重視在教學中面對倫理兩難時,你怎麼抉擇、怎麼思考「對與錯」、「善與惡」。比如說你在課堂上遇到學生作弊,是罵他一頓,還是引導他反思錯誤?
🧠 你要像個哲學家型的老師,懂得「不只是怎麼做,更要想為什麼這樣做」。
🧨3. 解放/批判取向
🧍 主體:實務工作者獨立自主
這就是行動研究的「硬核版」,講究的是挑戰權威、顛覆結構。研究者是現場第一線的人,不只是為了改進教學,更是要質疑體制、鬆動壓迫。比如你不爽某套課綱太保守、某種評量方式太排擠弱勢學生——你開始改課、改教法,還寫下來當研究。
🧠 你就是那個「老師界的革命份子」,要救學生也要踢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