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一直活在 WEIRD 的世界

sunnielei-avatar-img
發佈於時間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WEIRD 奇怪的 詭異的

raw-image


這支影片與以往不同,我們並沒有著重於直接比較華人文化與英國文化。

影片是將--WEIRD
西方(Western)/受過教育(Educated)/工業化(Industrialised)/富裕(Rich)/民主(Democratic)的文化與其他非普遍具備這些特徵的文化進行比較。

影片探討「WEIRD」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分析西方思維與非西方文化的差異,並討論人類行為在不同社會中的優先排序。因此,這些觀點中的一些可能適用於你的文化,但有些則可能不適用!


00:00 這段探討了「WEIRD」文化的特徵,以及這種文化如何影響西方人的思維和行為,並由戴舒萱介紹她的背景與學習經歷。

  • 介紹「WEIRD」文化的定義,強調其獨特性。
  • 說明「WEIRD」文化對全球的影響力,並引發觀眾的思考。
  • 預告將深入探討西方人的思維和行為差異,吸引觀眾的注意。
  • 介紹戴舒萱的背景,包括她的國籍、居住地及學習領域,增強她的專業性。


02:38 這段探討了表親結婚在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普遍性,以及現代社會對此的看法變化。

  • 表親結婚在許多文化中被視為增強部落忠誠的方式,並且在伊斯蘭教興起後仍然普遍存在。
  • 印度的許多印度教社群依然實行叔侄或表親結婚的傳統,這一習俗至今仍然存在。
  • 在中國帝國時期,表親結婚被用來鞏固家族的財富和土地,特別是在精英階層中。
  • 人類學界曾經熱衷於研究社會如何通過婚姻安排來建立親屬網絡,表親結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
  • 儘管表親結婚在歷史上是普遍的做法,但現代社會對此的看法卻變得負面,甚至認為這種做法是噁心的。


05:14 這段探討了劇情背景、書籍寫作的原因及其變化,並鼓勵觀眾一起深入了解經典文學。

  • 介紹劇情背景及書籍的寫作目的,提出人類與政治是否真的改變的質疑。
  • 對於不擅長閱讀的人,提供輕鬆的學習方式,讓觀眾不必閱讀完整的劇本或書籍。
  • 鼓勵觀眾深入探索文學,並預告將閱讀一些著名的摘錄,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 提醒觀眾註冊的緊迫性,並表達期待與觀眾見面的心情。


07:52 這段探討了不同文化對思維方式的影響,特別是非WEIRD文化(如東亞文化)如何強調社會認知和整體性思維

  • 影片介紹了非WEIRD文化的特徵,特別提到東亞文化如何激活大腦中的特定區域,這些區域與社會認知有關。
  • 這些文化更注重集體身份和相互依賴,強調關係和情境的重要性
  • 講者分享了與一位中國教授的對話,探討了語言環境如何影響思維方式,從模糊到具體的轉變。
  • 講者感受到學習中文後,思維變得更具整體性,能更好地接受矛盾和看到全貌

10:26 這段探討了WEIRD文化WEIRD文化之間在社會責任和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特別是對於幫助朋友和信任陌生人的看法。

  • 在WEIRD文化中,
    人們通常不會幫助朋友,因為他們重視法律的公正和個人的道德責任。
  • 相對於WEIRD文化,非WEIRD社會更重視對個人關係的忠誠,因而更願意幫助朋友。
  • 在WEIRD文化中,隨著社會融入市場經濟,人們更重視公平並信任陌生人。
  • WEIRD文化中,
    若不利用陌生人可能會被視為愚蠢,因為人們的主要責任是保護自己。


13:03 這段視頻探討了不同文化中人們行為的優先順序,及這對全球規則制定的影響。

  • 列出幫助家人、群體和回報他人的行為,強調合作的重要性
  • 指出所有社會的人在基本層面上都傾向於合作,但文化差異影響行為的優先順序
  • 在WEIRD社會中,回報和尊重財產的行為較為重要,而在非WEIRD社會中,服從上級和幫助家人更受重視。
  • 討論人權公約的文化中心主義問題,指出其可能不適用於所有文化背景。

文化塑造了人們如何解讀周遭的世界,影響了他們批判性思考過程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和溝通風格等各種文化維度在塑造批判性思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存在於藝術中,心態,如好與壞,表達可以是線性的,也可以是扭曲的。你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在陌生的領域遇到的反對,無論你是否成功,你都會留下你的信念的印記。相信你的直覺。


AI 概覽

文化激活大腦的特定區域透過習得的社會規範、價值和實踐,塑造個人如何看待和解釋其環境,導致與注意力、社會感知和自我反省等認知功能相關的區域出現不同的神經活動,取決於文化背景。 

大腦中產生的表徵反過來又影響我們如何與環境互動以及如何塑造我們自己的環境。文化影響大腦的連結活化方式,但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具有適應能力,可以根據重複的經驗改變其結構和功能。就像變化的潮水會侵蝕沙灘上的足跡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的經驗也會重塑大腦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腦可以被視為一種“文化海綿”,吸收我們周圍物理和社會環境的規律。

🔆

文化圖式文化規範和價值觀 創造了指導個人如何解釋訊息 心理框架(圖式),從而導致根據文化背景而產生的不同的神經活化模式。 

社會認知:大腦中負責理解他人想法和情緒的區域(如內側前額葉皮質 顳頂葉 交界處)會根據文化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強調程度表現出不同的活化程度。 

跨文化研究:透過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腦活動,神經影像學研究揭示了個體基於其文化背景處理資訊的方式 存在差異。 

文化對大腦活動的影響的例子:

東亞文化與西方文化:研究發現,東亞人在感知視覺場景時往往大腦中與整體處理 相關的區域表現出更大的激活度,而西方人在大腦中與分析處理 相關的區域表現出更多的活動。 

自我概念:來自集體主義文化 的個體在思考自己時,大腦中與社會關係相關的區域可能會更加活躍,而來自個人主義文化 的個體在與個人屬性相關的區域可能會更加活躍。 

重要注意事項:

  • 個體差異:雖然文化起著重要作用,但文化中的個別差異也會影響大腦活動。 
  • 文化的複雜性:文化是多方面的,包括語言、社會習俗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所有這些都可以影響大腦功能。 

他們有著更奇怪的 詭異的 文化?! 值得研究...

他們有著更奇怪的 詭異的 文化?! 值得研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91會員
777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3/07
Q:我們可能已經被外星人的銀河動物園囚禁了嗎? 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保持籠子清潔的話,它或許還是不錯的。有了這種程度的自由,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如果這些生物確實存在的話,我猜它們至少是四維的,所以…?隨便你想…。 Q:如果我們不是身處“動物園”,而是身處“懲教所”,等待更好的星際文明...
Thumbnail
2025/03/07
Q:我們可能已經被外星人的銀河動物園囚禁了嗎? 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保持籠子清潔的話,它或許還是不錯的。有了這種程度的自由,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如果這些生物確實存在的話,我猜它們至少是四維的,所以…?隨便你想…。 Q:如果我們不是身處“動物園”,而是身處“懲教所”,等待更好的星際文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在當今社群網路的加速下,全球化以前所未見的姿態,席捲了整個世界:一支又一支的影片,一則又一則的訊息,在網紅們賣力的放送下,讓全世界的人們,以彷彿可以聽見呼吸聲和心跳聲的距離同步脈動。全世界的人們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在幾乎無距離的影音交流中,看起來我們這個世界離「世界大同」又更近一步了…吧?
Thumbnail
在當今社群網路的加速下,全球化以前所未見的姿態,席捲了整個世界:一支又一支的影片,一則又一則的訊息,在網紅們賣力的放送下,讓全世界的人們,以彷彿可以聽見呼吸聲和心跳聲的距離同步脈動。全世界的人們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在幾乎無距離的影音交流中,看起來我們這個世界離「世界大同」又更近一步了…吧?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立於九○年代末的土耳其,社會正值西方自由思潮與伊斯蘭教派的拉扯,少年阿赫梅生於教派中的高社經家庭,白天在一般的中學接受世俗的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立於九○年代末的土耳其,社會正值西方自由思潮與伊斯蘭教派的拉扯,少年阿赫梅生於教派中的高社經家庭,白天在一般的中學接受世俗的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