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與腎臟病的關係

水腫與腎臟病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水腫可能與腎臟病有關,尤其是當腎臟功能受損時,身體無法有效排出多餘的水分和鈉,導致水分滯留在組織間隙,引發水腫。

但水腫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例如心臟病、肝病、內分泌失調或靜脈循環不良

🔹 1. 腎臟病引起的水腫特徵

✅ 典型症狀

  • 早上水腫較明顯(尤其是眼皮、臉部腫脹)
  • 雙腳、腳踝腫脹(嚴重時可能擴及腿部、腹部)
  • 按壓皮膚後,會留下凹陷(凹陷性水腫)
  • 可能伴隨尿量減少、尿泡多、血尿

✅ 可能的腎臟疾病

  1. 腎病症候群(如IgA腎病、糖尿病腎病):
    • 蛋白尿 → 導致血中蛋白質下降,使血管內液體外滲,引發水腫。
    • 低白蛋白血症 → 使水分無法維持在血管內,導致全身性水腫。
  2. 急性腎炎(如腎絲球腎炎)
    • 血尿、尿量減少、高血壓、水腫。
    • 通常從臉部開始腫脹,之後擴及四肢。
  3. 慢性腎病或腎衰竭
    • 腎臟無法排水,導致全身水腫,甚至肺積水(呼吸困難)。
    • 可能合併高血壓、疲倦、噁心、夜尿多。

🔹 2. 其他可能導致水腫的原因

❌ 心臟病(如心衰竭)

  • 下肢水腫為主,雙腳腫脹,晚上較明顯
  • 容易喘、呼吸困難

❌ 肝病(如肝硬化)

  • 腹部水腫(腹水)、腿部腫脹
  • 伴隨黃疸、食慾不振、蜘蛛痣

❌ 靜脈循環不良(如靜脈曲張、久坐)

  • 單側或雙側腿部水腫,長時間站立或坐著時更明顯
  • 活動後可稍微緩解

❌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

  • 全身水腫,尤其是臉部、手指粗腫
  • 皮膚乾燥、怕冷、體重增加

🔹 3. 什麼時候該懷疑腎臟病?

如果水腫伴隨以下症狀,應考慮腎臟問題

✔️尿液異常(泡沫尿、血尿、尿量減少)

✔️早上眼皮腫,下午腳踝腫

✔️高血壓(腎臟功能受損會影響血壓調節)

✔️疲倦、噁心、皮膚搔癢(可能為慢性腎病的症狀)

如果不確定,可以透過尿檢、腎功能檢查(肌酐、尿素氮)、腎超音波來判斷是否為腎臟問題。

🔹 4. 如何減少腎臟相關的水腫?

✅ 低鹽飲食(每天鈉攝取量 <2g,減少水分滯留)

✅ 適當補充蛋白質(避免低白蛋白血症)

✅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減少腎臟負擔

✅ 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促進血液循環)

✅ 遵醫囑使用利尿劑(適用於腎病引起的水腫,但不可濫用)

🔹 5. 結論

  • 腎臟病導致的水腫通常從眼皮開始,然後影響四肢,並可能伴隨尿液異常。
  • 如果水腫合併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應立即檢查腎功能。
  • 水腫不一定是腎臟問題,也可能與心臟、肝臟或內分泌有關,應根據症狀進一步檢查。

💡 如果長期有水腫問題,建議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確保腎臟與全身健康!

avatar-img
曾國憲(腎臟專科醫師)的沙龍
0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男性朋友最擔心的莫過於所謂的「腎虧」到底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這也是腎臟科醫師在門診時最常被問到的。很多男性發現自己的腎功能有問題,都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腎虧」或是「敗腎」,害怕影響到性能力。但實際上腎功能異常並不等同於「腎虧」或「敗腎」,也不一定會影響到性能力。  🔹 1. 「腎虧」的概念(中醫
長期茹素的洗腎病人有較高的營養不良風險,但如果飲食規劃得當,仍可維持良好營養狀況。由於洗腎會加速蛋白質流失,同時影響鉀、磷、鈉等電解質平衡,素食者更需要特別注意蛋白質攝取與營養均衡,以避免肌少症、貧血、低蛋白血症等問題。 📌 1. 為什麼洗腎病人吃素容易營養不良? ✅ (1) 蛋白質攝取不足
洗腎病患中不乏茹素十多年的人,他們的血中白蛋白都在4mg/dL以上絲毫沒有任何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洗腎病人可以吃素,但需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取,並控制鉀、磷的攝取量。由於透析會導致蛋白質流失、電解質不平衡,素食洗腎患者需要更嚴格管理飲食,避免營養不良或電解質異常。 📌 素食洗腎
腰痛和腎臟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也有可能是腎臟病引起的,或是腎臟以外的肌肉、肌腱或骨頭有問題。根據我在腎臟科門診的經驗,大部分人常見腰痛的症狀都是非腎臟病所造成的。 如果只是單純腰痛,沒有尿液的異常,而且可以經由局部按摩,或姿勢改變(如躺下來休息)得到改善,這樣的腰痠背痛可能是「肌肉肌腱炎」,與腎功
蛋白尿(尿液中出現蛋白質)通常是腎臟功能受損的警訊,若長期存在,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CKD)。預防蛋白尿的關鍵在於保護腎臟健康,減少對腎臟的傷害。 🔹 預防蛋白尿的 7 大重點 1️⃣ 控制血壓(💗 最重要!) 🔹 高血壓會傷害腎絲球,導致蛋白尿。 ✅ 血壓目標:130/80 mmHg
偶爾尿液起泡可能是正常的,但持續大量泡泡可能與蛋白尿或腎臟問題有關。蛋白尿的尿液會有泡泡,是因為高濃度的蛋白質可使尿液的表面張力改變而產生泡沫;但尿裡有泡泡,卻不一定是蛋白尿。 🔍 什麼情況下尿液泡泡是正常的? ✅ 尿液流速快:快速排尿可能讓尿液與馬桶水面接觸產生泡泡,通常泡泡會很快消散。
男性朋友最擔心的莫過於所謂的「腎虧」到底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這也是腎臟科醫師在門診時最常被問到的。很多男性發現自己的腎功能有問題,都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腎虧」或是「敗腎」,害怕影響到性能力。但實際上腎功能異常並不等同於「腎虧」或「敗腎」,也不一定會影響到性能力。  🔹 1. 「腎虧」的概念(中醫
長期茹素的洗腎病人有較高的營養不良風險,但如果飲食規劃得當,仍可維持良好營養狀況。由於洗腎會加速蛋白質流失,同時影響鉀、磷、鈉等電解質平衡,素食者更需要特別注意蛋白質攝取與營養均衡,以避免肌少症、貧血、低蛋白血症等問題。 📌 1. 為什麼洗腎病人吃素容易營養不良? ✅ (1) 蛋白質攝取不足
洗腎病患中不乏茹素十多年的人,他們的血中白蛋白都在4mg/dL以上絲毫沒有任何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洗腎病人可以吃素,但需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取,並控制鉀、磷的攝取量。由於透析會導致蛋白質流失、電解質不平衡,素食洗腎患者需要更嚴格管理飲食,避免營養不良或電解質異常。 📌 素食洗腎
腰痛和腎臟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也有可能是腎臟病引起的,或是腎臟以外的肌肉、肌腱或骨頭有問題。根據我在腎臟科門診的經驗,大部分人常見腰痛的症狀都是非腎臟病所造成的。 如果只是單純腰痛,沒有尿液的異常,而且可以經由局部按摩,或姿勢改變(如躺下來休息)得到改善,這樣的腰痠背痛可能是「肌肉肌腱炎」,與腎功
蛋白尿(尿液中出現蛋白質)通常是腎臟功能受損的警訊,若長期存在,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CKD)。預防蛋白尿的關鍵在於保護腎臟健康,減少對腎臟的傷害。 🔹 預防蛋白尿的 7 大重點 1️⃣ 控制血壓(💗 最重要!) 🔹 高血壓會傷害腎絲球,導致蛋白尿。 ✅ 血壓目標:130/80 mmHg
偶爾尿液起泡可能是正常的,但持續大量泡泡可能與蛋白尿或腎臟問題有關。蛋白尿的尿液會有泡泡,是因為高濃度的蛋白質可使尿液的表面張力改變而產生泡沫;但尿裡有泡泡,卻不一定是蛋白尿。 🔍 什麼情況下尿液泡泡是正常的? ✅ 尿液流速快:快速排尿可能讓尿液與馬桶水面接觸產生泡泡,通常泡泡會很快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