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意外時,許多人會本能地想要立即扶起傷者,或是為了送醫而隨意移動。但事實上,錯誤的搬動方式可能會讓傷勢惡化,甚至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特別是當傷者可能有脊椎損傷、頭部創傷、骨折或內出血時,隨意搬動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殘疾甚至死亡。
本章將說明亂搬動傷患的風險,以及什麼情況下應該避免移動傷者,並提供正確的應對方式。

🚨 為什麼亂搬動傷者很危險?
當人體受到外力撞擊時,內部可能已經有隱藏性傷害,如果沒有妥善固定就移動傷者,可能導致:
❌ 脊椎受傷惡化 → 可能造成終身癱瘓
❌ 頭部創傷加劇 → 可能引發腦出血、腦部二次損傷
❌ 內出血加速惡化 → 可能導致失血性休克
❌ 骨折錯位 → 可能需要開刀治療,影響後續復原
⚠️ 記住:當你不確定傷勢時, 「不亂動」比「錯誤移動」更安全!
🔍 這些情況下,絕對不要亂搬動傷者!
🚑 1. 頭部或頸椎受傷(可能導致癱瘓)
常見場景:
✅ 車禍後,傷者摔出車外或撞擊頭部 ✅ 高空墜落(樓梯跌落、建築工地意外) ✅ 頸部劇烈扭轉(如運動傷害、摔車)
⚠️ 為什麼不能亂動?
- 脊椎受傷時,任何彎曲、旋轉或移動都可能壓迫脊髓,導致下半身癱瘓甚至全身癱瘓。
- 如果顱內出血,頭部位置變動可能加速出血,讓病人迅速惡化。
✅ 正確做法:
- 讓傷者保持原地不動,並用雙手固定頭部位置,避免頸椎晃動。
- 觀察意識與呼吸,如果無法呼吸,才考慮小心翻動傷者進行CPR(需維持頸椎固定)。
- 叫救護車,讓專業人員處理(119)。
🚑 2. 車禍後,傷者倒地不動
常見場景:
✅ 機車騎士摔倒在地,無法自行站起來 ✅ 車禍後駕駛或乘客昏迷
⚠️ 為什麼不能亂動?
- 高能量撞擊可能導致脊椎骨折、內出血、腦震盪,外觀看似沒事,但內部可能已有嚴重傷害。
- 亂搬動可能會讓脊椎受傷的傷者變成終身癱瘓。
✅ 正確做法:
- 不要急著扶起傷者! 讓他平躺,保持不動。
- 確認意識與呼吸,如果沒有呼吸,需保持頸椎穩定的情況下進行 CPR。
- 讓救護人員進行專業搬運,避免二次傷害。
🚑 3. 高處跌落、重物壓傷(可能內出血或脊椎損傷)
常見場景:
✅ 從2公尺以上摔落(梯子、陽台、樓梯) ✅ 工地事故,重物砸到身體
⚠️ 為什麼不能亂動?
- 內出血可能不明顯,如果移動過快,可能讓血壓下降、進入休克狀態。
- 脊椎受損時,任何移動都可能導致癱瘓。
✅ 正確做法:
- 穩定傷者位置,避免移動。
- 如果壓在重物下,等待專業救援,不要貿然拖出來,以免造成「再灌注傷害」(如橫紋肌溶解症導致腎衰竭)。
- 讓傷者保持清醒,並等待救護車到來。
🚑 4. 骨折變形,硬拉會導致更嚴重的錯位
常見場景:
✅ 骨折後,手或腳呈現明顯變形
✅ 大腿或骨盆骨折,病人無法動彈
⚠️ 為什麼不能亂動?
- 亂搬動會讓骨頭錯位或刺破血管,導致更嚴重的內出血。
- 骨盆骨折可能影響內臟,隨意移動可能造成致命內出血。
✅ 正確做法:
- 不要試圖「接回去」或復位骨折部位!
- 用衣物、毛巾或木板輕輕固定患部,減少晃動。
- 避免不必要移動,等待醫護人員處理。
🟢 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搬動傷者?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應該避免移動傷者,但如果有以下情況,仍需小心地搬動傷者,以保全性命:
🔴 呼吸道堵塞 / 無法呼吸 → 需要移動頭部來確保呼吸道通暢
🔴 心跳停止 → 需要翻身進行CPR
🔴 身處危險環境(火災、車輛有爆炸風險) → 需盡快移動至安全區域
🔴 大量出血,無法在原地有效止血 → 需要改變姿勢來加壓止血
⚠️ 但即使必須移動,也要確保方式正確,避免二次傷害!
🟢 如何安全移動傷者?
當不得不移動傷者時,請遵循以下安全步驟:
✅ 確保頭部與頸椎固定(雙手支撐頭部,不要讓頸椎彎曲)
✅ 使用多人體位抬法(至少2-3人,一人固定頭部,一人支撐身體)
✅ 讓身體呈一直線,避免扭轉
✅ 如果可能,使用木板或硬物支撐傷者(如長背板)
💡 小結
✅ 亂搬動傷者可能導致癱瘓、內出血惡化、骨折惡化,應該盡量避免!
✅ 頭部撞擊、車禍、摔落、重物壓傷、嚴重骨折等,都不應貿然移動傷者。
✅ 只有在「有立即生命危險」時,才應小心地移動傷者,並確保固定頸椎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