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自媒體創作滿一年,覺得是時候來記錄這段時間的累積與想法。
從數據面來說:
回到個人,以下是我的 3 個反思與後續行動:
[1] 維持長文的篇幅
曾被親友回饋,建議以短文來進行創作,讓讀者可以更好消化,也避免降低因為篇幅造成的不耐煩。
不過,我不打算調整篇幅,我更在意的是讀者能否從內容中,獲得延伸視角,或是共鳴與同理。但以我的表達與書寫習慣,很難用更短的文字做到。
同時,如果要持續和讀者建立信任感,那麼一定程度的具體陳述或是經歷描述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人們確實可能因為顯赫的職稱與公司經歷而買單特定的發言,但也會因為類似的遭遇、貼近內心的陳述而產生連結與相信。
[2] 調整發文頻率
前十個月,我平均每週會寫兩篇文,近兩個月則是調降為每週一篇。
目前會設定發文頻率為每週一到兩篇。
由於工作量提升,每週所消耗的認知負荷與體力也隨之增加,在精疲力竭之下創作,品質與速度都不是很理想。
[3] 更專注在自己的觀察與體驗
工作、職涯這個領域,有很多自媒體創作者耕耘。光是履歷撰寫、面試技巧等等關鍵字就可以搜尋到許多文章,其中也有不少精彩與實用的關鍵資訊。
要比拼誰寫得更紮實,我覺得這好像不是重點,因為永遠都可以有人做得比自己更好、更厲害,甚至 AI 工具都能展開相關的文章架構與內容。
所以我想更加專注在:有哪些觀察與體驗,透過我的切入與解讀,能為讀者帶來收穫與支持。
把創作的主場拉回到自己周圍與外延,因為我相信,真正貼近生活與體驗過的觀察,更有可能在細節中與讀者的處境產生共鳴。
一年前,我曾寫下這些期待:
「用所學利他的同時也能養活自己,滋潤心靈、砥礪成長。」並且希望透過自媒體「幫助他人在迷惘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能量。」
即便諮詢的收入尚未達到損益平衡,然而案量與時數的持續成長,以及個案們的回饋,都讓我看到這一步步算是走得踏實和肯定,也在各種難以預料之中,持續活出期待。
也歡迎有遇到求職/轉職/在職挑戰的你,透過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對話,讓我們共同探索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