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D10-走成功還是失敗的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每日寫作堂堂進入雙位數了!


今天看到劉潤的一則短影音《做難而正確的事》很有感,裡面的觀念讓我很有啟發,我想結合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如果當有人問你,成功的路和失敗的路你會走哪一條?我想大家不用想都會選擇成功的路,但如果當我問你好走的路和難走的路呢?你很大機率會選擇好走的路,但其實會建議要走難走的路。一條寬廣好走沒有門檻的路,走到後面會發現越來越擁擠,因為這是大多數人會走的路,走到最後很容易就會走投無路。而如果選擇難走狹窄的路,剛開始可能真的不好走,但走到後面會發現越來越開闊,越來越輕鬆,俗語說,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其實指的就是走難走的路,大多數人會自然避開,但其實反而掉進另一個死胡同。


有人說寫作也是如此,剛開始如果寫的很狹窄,往往後面能寫出寬廣,如果從寬廣開始,後面反而容易陷入狹窄。不只寫作,人生中處處有這樣的例子,例如說創業,當大家都在不斷包裝自己,用各種的頭銜、成功案例、把自己營造成人生勝利組,男的高富帥,女的白富美,看似創業就該這樣時,結果過度包裝,深怕被人發現真實的自己,活得很辛苦,越來越下不了台,迷思在名權利的爭搶中,。而有的人反而用最真實的自己,誠實的面對各種黑暗,去用真誠面對每個人事物,雖然一開始不像其他人一樣的光鮮亮麗,但卻可以讓人放心的與之交陪託付。


如果已經在看起來好走的路上該怎麼辦呢?


例如創業開餐廳的門檻相對較低,很多人創業往往喜歡開咖啡廳或早餐店,結果多少人賠了大錢裝潢夢想能在舒服的環境中優雅的賺錢,卻被現實給用力敲醒。


這時可以思考的是走寬門裡的窄門,也就是走好走的路裡難走的地方。例如火鍋也是一個大家追捧的餐飲區塊,在之前大家還不重視服務時,海底撈就率先用大家津津樂道的服務品質建立起了核心競爭力,變臉、甩麵、塗美甲、顧小孩等等,讓許多人想吃火鍋,海底撈通常都是前面的少數選擇之一。王品集團的餐廳也是,高規格的服務待遇,成為許多人在重要聚餐會前往的餐廳,盡管後來許多餐廳紛紛效仿,但王品集團累積的名聲和實際的用餐體驗,依舊讓它屹立不搖。


真正的門檻來自於就算別人知道你怎麼做,但也做不來,因為累積是沒辦法一蹴而就的。當我們羨慕那些成功的人時,別忘了多數人都是一步一步在很多地困難挑戰中走過來的。所以好走和難走,成功和失敗常常並不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那樣,難走的路往往通往成功,好走的路往往通往失敗。


可以想想:


1.目前我走的是好走的路還是難走的路?


2.這條路的未來是否會越來越擁擠,還是會變得更寬廣?


3.我是否願意挑戰更困難但更具成長性的選擇?


真正的成功,往往藏在那些看似艱難的選擇之中。勉勵自己,勇敢走上那條難走的路,因為它才是通往真正成功的道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4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每天寫作,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將所見所思所獲用文字記錄分享,期待和你一起成長。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面對失敗的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故事。這篇文章探討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並強調持正向態度的重要性。從回顧個人經歷中,我們學會如何接受挫折,發現自己背後的故事,致力於成為更好的自己。加入我們,一同探討面對挑戰的勇氣,以及如何與朋友分享彼此的挫敗經歷。
Thumbnail
在面對失敗的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故事。這篇文章探討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並強調持正向態度的重要性。從回顧個人經歷中,我們學會如何接受挫折,發現自己背後的故事,致力於成為更好的自己。加入我們,一同探討面對挑戰的勇氣,以及如何與朋友分享彼此的挫敗經歷。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成功的捷徑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許多人追求快速成功,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然而,真實的生活並沒有捷徑。正如一句老話所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後,往往是無數的努力與汗水。在這裡,我們將探索為什麼人生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少看背後的辛酸與努力 首先,
Thumbnail
成功的捷徑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許多人追求快速成功,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然而,真實的生活並沒有捷徑。正如一句老話所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後,往往是無數的努力與汗水。在這裡,我們將探索為什麼人生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少看背後的辛酸與努力 首先,
Thumbnail
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經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每一條錯路都是學習的機會。勇敢嘗試、不斷探索,是通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經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每一條錯路都是學習的機會。勇敢嘗試、不斷探索,是通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是不是一定要達到世俗的成功,才會被認同呢? 每一個生命都有他自己的故事,那獨特的歷程,苦過的或幸福的,都不足以為外人所道。 沒有任何標準,可以定義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因為每一場生命之旅都是每個人專屬的。 於是,只要走在你堅信的道路上,那就是成功。
Thumbnail
是不是一定要達到世俗的成功,才會被認同呢? 每一個生命都有他自己的故事,那獨特的歷程,苦過的或幸福的,都不足以為外人所道。 沒有任何標準,可以定義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因為每一場生命之旅都是每個人專屬的。 於是,只要走在你堅信的道路上,那就是成功。
Thumbnail
人生有兩條路 一條用"心"走,叫"夢想" 一條用"腳"走,叫"現實" 心走太快會迷路,腳走太快會摔跤 每一步都有意義 暫時的迷路跟摔跤都不會是難題 難題是自己不知道心跟腳有沒有打結
Thumbnail
人生有兩條路 一條用"心"走,叫"夢想" 一條用"腳"走,叫"現實" 心走太快會迷路,腳走太快會摔跤 每一步都有意義 暫時的迷路跟摔跤都不會是難題 難題是自己不知道心跟腳有沒有打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