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位家長告訴我,小朋友聽了乜東東的故事,馬上就會跟着對白說,就像昨天有家長分享,孩子很喜歡《點解我識飛?探索科學的精神》這集,聽了幾次後,有天,家長發現孩子自己玩玩具時,竟然把大半故事的對白背起來,連語氣也模仿了!讓我記起小時候,我弟也會一人分飾所有角色,把叮噹的整集對白背得滾瓜爛熟。後來藤子F不二雄去世,我弟還傷心得躲在床上,哭紅了眼睛大半天,足見他多麼喜歡這卡通。而今天我的故事也被孩子如此寵愛和期待,實在是創作人最大的滿足😌
學習語言是為了應用,而小孩天生就愛模仿,模仿自己喜歡的故事、鍾愛角色的語氣,自然是最不用勉強的學習語言方法。從這角度分析,這也是原創廣東話聲音節目比一般中文課和粵配日本卡通片學習廣東話的優勢:語言+語氣+文化語境。
這一集我刻意設計一些口號給蜜蜂飛飛,一來是為了突出角色性格,二來是希望成為孩子自我勉勵的「變身魔法咒語」。我是閱讀型學習人,並不擅長押韻,只有中學標語創作比賽有認真看待過廣東話音韻這回事。因為創作Podcast,找了一些工具幫忙,也不斷拉着企鵝先生聽我胡扯一些口號出來,這創作部份甚至比創作整個故事花更多心力!但如果有一位小孩聽完故事,會記得那句聽起來有趣的句子,然後想要模仿,那廣東話能承傳下去的力量也多了一分,何樂而不為?
來自都市傳說
至於這故事創作靈感是來自一個都市傳說:「曾經有科學家斷言,根據空氣動力學,蜜蜂的翅膀細小,應該飛不起來。」這個傳說和「香港匯豐地底有石油」不同,因為三歲小孩都看過蜜蜂飛,但是於作為創作者的我而言,我看到的卻是「自我懷疑」、「身份認同」和「探求真相」這些命題,足夠變成一個兒童故事了!
雖然現今科技發達,每天也有數千輛飛機在天空往返,還有人造衞星、穿梭機、無人機等等,人類駕馭飛行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 (萊特兄弟首次飛行成功是 1903年),但原來不同昆蟲的飛行研究仍然有許多未完全解開的謎。甚麼時候飛機能像蜻蜓一樣向後飛呢?人類如此重的身體,能像蜜蜂一樣用小翅膀就能不按比例地飛起來嗎?我當然不知道答案,但如果有小朋友相信飛飛的金句:「科學Get 得到,答案就知道」,那麼就在未來,他們會把答案告訴我。
🍎 Apple Podcast ➤ https://shorturl.at/2H1Qq
🍏 Spotify ➤ https://shorturl.at/DUTQg
▶️ YouTube ➤ https://youtu.be/0xpdoPHP81M?si=djwlo1VvgBeRukhi
故事簡介:
在昆蟲科學研究所,蜜蜂助手飛飛立志要當科學家。有天,他發現了一份陳舊的研究手稿,上面寫着「按道理,蜜蜂的翅膀如此細小,應該無法飛行」。飛飛對自己的飛行之謎十分困惑,決心親自解開這個謎團。
【考考你】IQ題:乜嘢「遊戲」係最危險呢?
【蜜蜂嘅飛行秘密】蜜蜂對翼咁細應該唔識飛?!
【世界隨意門】玩具界嘅名人堂| 火星訓練營
🎙️ 聲音團隊:
考考你 - 謎語叮叮 Doris Lai
世界隨意門報導員: Isabel、Jake 陳奕帆
【蜜蜂飛行的秘密】
故事燕子 扮演 蜜蜂飛飛
Henry Tang 扮演 老鷹教練
Sadie 扮演 蝴蝶小姐
葭葭 扮演 蜻蜓前輩
Amanda 老師 扮演 蝸牛博士
繪畫故事主角:Katelyn
字幕翻譯:故事烏鴉
故事、節目資料搜集、文章編寫、剪接 : 故事燕子
(多謝各位嚟自澳洲、香港同英國嘅義工們!)
—
🌀 乜東東.豎起耳仔窿 🌀 Cantonese Podcast for Kids
- 為 6-12歲小朋友而設嘅廣東話 Podcast
- 專題故仔、世界趣聞、故事劇場、IQ題、小製作人投稿分享
- 用潛移默化方式學廣東話, 提升聆聽能力, 增加廣東話詞彙!
隔週四更新
-- 💬 錄音留言 小朋友聽完有嘢想分享嗎?歡迎講我哋聽~ https://www.speakpipe.com/Storyswallow
🎙️ 參與錄音製作 無論是當小小報導員、聲演義工,或者投稿分享和玩遊戲,歡迎: https://forms.gle/i9cmLAEevyJACTRx8
⭐️ 台長手記及支持節目製作! https://buymeacoffee.com/muggle.tingo...
🌎 節目義工來自全世界嘅廣東話社群,致力製作多元化且適合兒童收聽嘅內容
😉 其他意見及合作,請電郵台長信箱:storyswallow@gmail.com
—-
Instagram: @muggle.tingo.tango
Facebook: 乜東東~豎起耳仔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