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下的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我們如何找回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你還記得第一次叫 Siri 幫你設定鬧鐘的感動嗎?從那一刻起,我們便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人類再也回不去沒有 AI 的日子。

現在想像一下,一個全能 AI 助理早上幫你打理早餐熱量、下午替你跑腿買衛生紙、晚上提醒你喝水順便分析一下你最近的感情生活。這樣的未來不是科幻,而是可能在下個版本的 iOS 更新裡實現的真實情節。

raw-image


問題來了:當我們什麼都不用做時,我們還是我們嗎?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在 AI 無所不包的未來,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會變成什麼樣?人類的生活、工作、財務又會如何翻轉?

讓我們從最底層開始往上爬(順便看看 AI 會不會推你一把)。


第一層:生理需求——AI 幫你吃飯、睡覺、養貓

 AI 助理首先攻陷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你不再需要記得自己一天喝了幾杯水,AI 自動提醒,甚至可以遙控你家冰箱幫你補貨。連減肥這種高難度人類挑戰,都能靠 AI 飲食建議 + 運動監測搞定。

 你連晚餐吃什麼都不用思考了,AI 根據你的腸道菌群、今日步數與情緒波動推薦你吃烤鮭魚配藜麥。

 睡眠呢?AI 幫你設定環境光、播放 theta 波音樂、追蹤深眠時間,最後還在你做夢時偷偷推薦了一本電子書。

 生理需求?沒問題,AI 包到好。

 第二層:安全需求——保全、保命、保工作?

未來的安全,不再只是門窗上鎖,而是「AI 防駭+健康預測+情緒穩定監控」。

 你家門鎖有 AI 臉部辨識,快遞員來時 AI 自動開啟臨時訪客權限,連你家的貓都比你還信得過 AI。

 AI 可以透過你的聲音偵測壓力指數,一邊叫你深呼吸,一邊安排心理諮商(而且可能是 AI 諮商師)。

 醫療也進化了,AI 幫你比對全球最新研究資料,連你還沒頭痛它就知道你會頭痛。

 但這裡有個諷刺點:越多事情交給 AI,越多原本「安全感來源」也跟著外包了。

 連財務安全都變成 AI 理財顧問操盤,賺錢還比你快,重點是,它不貪心、不請假、不戀愛,不會把你的退休金拿去買 NFT。

 第三層:社交需求——你今天跟誰聊天了?AI 還是人?

 社交這一層,AI 雖然看似無法取代人際連結,但別太樂觀。

 想像一下:

 你下班後累得不想講話,AI 助理幫你模擬你男友的語氣說:「今天的會議辛苦了~晚點想吃什麼?」你瞬間被療癒,還不用回訊息。

 AI 陪你聊天、分析你朋友的情緒、幫你撰寫回應訊息,甚至提醒你今天該對主管說「你穿這件真的很有氣勢」。

 更驚悚的是,當你習慣了這種零衝突、高效率的交流,你可能會覺得:

 「跟人聊天好累,還是 AI 懂我。」

 於是社交需求從「真實互動」變成「情感被理解就好」,這算滿足還是逃避?我們可能會開始懷念以前跟人吵架的日子。

 第四層:尊重需求——成就感是 AI 給的嗎?

 以前的成就感來自:升職、被稱讚、買得起一杯手沖咖啡不肉痛。

 未來,AI 幫你設計投資組合、打造個人品牌、撰寫文案、剪輯影片,PO 文按讚數暴增,你的知識型帳號還被邀請出書。

 但問題是: 這些真的「是你」的成就嗎?

 當 AI 幫你剪輯、幫你回留言、幫你思考內容邏輯時,你只是最後按下「發佈」的人,那這個成就感會不會空洞?

 你會不會某天半夜驚醒,開始懷疑:「如果沒有 AI,我到底還剩下什麼能力?」

 第五層:自我實現——在 AI 面前,我還能追夢嗎?

 這一層是最讓人糾結的。

 AI 可以作曲、寫小說、畫畫、拍片,創造力正是它的下一個戰場。

 你夢想開一家咖啡廳,AI 幫你做市場分析、設計菜單、制定營運流程,甚至模擬客人反應;你想出一本書,AI 幫你寫初稿、設計封面、排版出版。

 於是你開始問自己:「那我真正的夢想,是不是變成了叫 AI 幫我完成夢想?」

 如果自我實現不再來自努力與挑戰,而是來自指令與自動化,那我們的靈魂還會跳舞嗎?

 還是我們會轉而追求另一種層次的實現:與 AI 共創的流動感、與技術共舞的快感、重新定義人類價值的過程?


新馬斯洛金字塔:人類 2.0 的需求地圖?

馬斯洛的金字塔反映的是「當資源不足時,人類如何逐層追求幸福」。但 AI 的興起正顛覆這個框架的適用性。當基本生存條件變得容易被滿足,當大量選擇與資訊變得廉價易得,人的內在動機與決策模式也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觀察到幾個明顯的偏移:

  • 人們不再只是為了「安全」而努力,而是為了「掌控與自主性」而焦慮;
  • 社交不再只是聯繫與歸屬,而是渴望真誠、不被演算法計算的連結;
  • 尊重的來源也從外在認可,轉向內在對意義的確認。

這不是簡單的升級,而是底層邏輯的轉換。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模型來理解這種需求演化。

馬斯洛的金字塔反映的是「當資源不足時,人類如何逐層追求幸福」。但在 AI 資源無限、生活被接管的未來,金字塔可能需要重組。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需求「升級」了,而是因為生活的條件、價值觀與壓力來源都徹底變了。

新的2.0需求金字塔會不會是:

1. 穩定與節奏需求:在資訊超載與自動化時代,重新找回生活節奏與內在穩定。

2. 自主性需求:科技帶來的安全感也可能帶來依賴,真正的自由是「可以不用」。

3. 真實連結需求:在模擬情感氾濫時代,渴望不被演算法「理解」,而是被人「真正理解」。

4. 意義與存在感需求:不只做出好成果,更關心「這是我做的嗎?」與「這值得嗎?」

5. 精神實踐需求:跳脫績效邏輯,重新與自然、藝術、靈性或人類歷史對話。

這並不是單純的「技術升級導致心理升級」,而是:科技逼迫我們面對「我為什麼而活」這個老問題,用全新的方式。

哲學家齊澤克曾說:「我們不怕機器人像人類,我們怕的是人類變成機器人。」也許我們的新金字塔,不是往上爬的階梯,而是一張地圖——讓我們記得在科技風暴中,怎麼找回自己的位置。


AI 不會取代你,但可能讓你重新思考「你是誰」

我們不只是被取代,也可能是被重塑與解放。

AI 的崛起,的確為我們帶來效率與自由,但它也引發另一個核心問題:**價值的重構究竟是由科技主導,還是文化引導?**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 AI 本身的極限與風險。對 AI 失誤、偏誤、倫理爭議的輕描淡寫會使討論過度樂觀。我們應該正視 AI 的演算法偏見(bias)、黑箱問題(black box)、以及高度依賴所可能造成的判斷退化與責任模糊。

有些文化會擁抱 AI 帶來的便利,有些則可能反向提出挑戰。例如 slow living、極簡主義、地方手作與返鄉農村運動,正是在用生活實踐回應過度自動化的趨勢。這些文化行動提醒我們:人類的需求不是單一軌道,而是多元選擇。

因此,與其問「AI 會不會取代我」,更值得問的是:在這場劇烈轉變中,我選擇活出哪種版本的自己?

AI 助理會讓生活變簡單,但也會逼你面對一個根本問題:

「如果我不需要為了生存去努力,那我活著要幹嘛?」

這不是厭世,而是重新認識「意義」的契機。事實上,AI 不僅在創作與生產力層面影響我們的自我實現,它同樣可能協助或阻礙其他類型的實現:

  • 對某些人來說,AI 可以幫助照顧家庭、節省工時,釋放出更多時間投入志工、育兒、或靈性修行。
  • 但對另一些人而言,AI 的高度便利可能讓他們遠離不確定性與挑戰,反而阻礙了情緒成長與社會參與。

這意味著,AI 並不是命運的方向盤,而是環境的一部分。真正決定我們能否自我實現的,仍是:我們如何選擇與這些工具互動,以及我們對「何謂實現」的重新定義。未來的強者,可能不是那些懂得用 AI 賺大錢的人,而是能在 AI 時代活得清醒、有溫度、願意持續學習與轉型的人。


結語:我們與 AI 的關係,會決定未來我們還是不是自己。

所以,與其害怕 AI,不如主動與它共舞吧。

那要怎麼開始重構自己的價值金字塔呢?除了學習使用新的AI 工具外,這裡有幾個實用保有自己的小練習:

  • 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做的事情裡,哪一件事「只有我能做」?這可以幫你找出獨特性與存在感。
  • 刻意練習慢:試著用手寫筆記代替語音輸入、親自煮一餐代替外送。這不是拒絕科技,而是為自己留下一點「非效率」空間。
  • 記錄你的選擇與感受:你是因為方便才讓 AI 幫你回覆訊息,還是你其實害怕真實對話?誠實記錄可以幫助你辨識哪些需求是真正的,哪些是被習慣取代的。

如哈拉瑞在《未來簡史》中所說:「未來的自由,將不再是選擇權,而是對選擇背後邏輯的理解能力。」重構金字塔,不是對抗科技,而是重新理解自己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你準備好跳第一步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走邊想,偶爾停一下
0會員
1內容數
當世界不斷加速,我想練習慢一點、想清楚一點。 我在這個沙龍記錄我的 patch notes:對 AI 的懷疑與好奇,對未來的想像與思考,還有對工作,生活,自己的 debug。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那天看到OPENAI SORA的新功能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又看到這篇的分析(請點我),不免深深覺得,難道這又是另一個時代的終止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了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或者,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呢?
Thumbnail
那天看到OPENAI SORA的新功能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又看到這篇的分析(請點我),不免深深覺得,難道這又是另一個時代的終止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了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或者,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