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科技業薪資現況
3.年薪80萬多久才能累積到一千萬?
4.存款與報酬率對累積財富的影響
5.台股與美股的長期年化報酬率
6.30歲開始投資,到達一千萬的可能性
7.賺錢公式的核心要素
8.本金的來源與累積方式
9.時間與複利效應的重要性
10.報酬率與心理因素的影響
#年薪80萬 #存錢 #報酬率 #科技業薪資 #台股 #美股 #投資組合 #複利 #賺錢公式 #財務自由
新聞標題「科技業年薪隨便都破百? 網友揭真相:過半在80~90掙扎」。新聞來源是1111人力銀行。資訊科技業連續五年榮登新鮮人最嚮往產業榜首,百萬年薪似乎成為標配。然而,實際情況卻因職務與學歷而異。有軟體工程師指出,即便待在科技業,熬了六年卻仍未達到百萬年薪,只有來自「四中四大」等頂尖學歷背景者,才能較容易突破這一門檻。
不過也有人表示,個人經歷不同,學歷並非決定薪資高低的唯一因素。例如,有人分享轉職第二年即突破百萬年薪,但也有人指出,未能破百主要因為技能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科技業內部薪資差距大,但相較其他行業,年薪依然普遍偏高。許多職缺年薪仍未達60萬元,使得科技業對轉職者仍具相當吸引力。
儘管科技業整體薪資結構亮眼,但百萬年薪並非普遍現象,更多從業人員在80~90萬間努力突破。對於求職者而言,擁有專業技能與持續精進能力,仍是邁向高薪的核心關鍵。參考主計處資料113年,資通業中位數51740平均數67537
年薪80萬,每月平均6.6萬 假設每月存 5千,1萬,2萬 ,3萬投入到。年化報酬率4%、5%、6%、7%、8%的金融工具, 需要多久才能累積到一千萬?
看完表有沒有覺得人生有限?人生苦短,財富難以累積。何時離世都不知道,每月投資金即使來到2萬元,佔月平均6.6萬的三成,投入到5~8%都還需要18~25年。
存款越多,累積 1,000 萬的時間大幅縮短。例如: 每月存 5,000 元,報酬率 4% 需要 51.1 年,但 報酬率 8% 只需 33.4 年。
每月存 30,000 元,報酬率 4% 需要 21.5 年,報酬率 8% 只需 15.3 年。報酬率影響顯著,較高的報酬率(如 8%)能明顯縮短所需時間。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過去十年(截至2023年),台股加權指數的年化報酬率達到11.93%,優於日本、韓國、中國等亞洲股市,甚至超越MSCI世界指數,顯示台股在全球股市中表現亮眼。台灣加權報酬指數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約為9%至11%,具備良好的投資潛力。
美股的S&P500指數年化報酬
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自1926年以來的年化報酬率(包含股息再投資)約為9.8%,扣除通脹後約為6%。 過去30年表現: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S&P 500指數在過去30年中總回報率達到834%,相當於年化報酬率約8.8%。 axios.com未來10年預測:高盛集團預測,未來十年S&P500的年化報酬率可能僅有3%,這顯著低於過去的平均水平。
本金50萬,年化報酬5%,約到第19~20年,五十歲時。若含通膨影響大概才等校於620萬。
要到62~63歲,算通膨後,到1000萬。
賺錢公式=抱得住x本金x時間x報酬率抱得住:
1.靠設計投資組合,做資產配置,以清淨心股息流投資核心,以標準差做資產配置金字塔,求抱得住。
2.適當的股息現金流,增加財務金流能力,讓財務風險降低,於是容易抱得住。
3.依據投資組合再平衡,控制標準差Level等級。
本金怎麼來?薪資收入、副業收入、爸媽、長輩給、二次投胎(結婚、認乾爸媽)、中樂透。薪資收入增長有限,可以靠跳槽或在本職加強升到管理職(錢有多、責任也多未必爽)。靠結婚,現在人不婚族多,靠自己卡實在。家裡長輩給,很實在,不要浪費機會。沒有的話也不埋怨自己。
時間:這裡提的時間是指投資組合複利時間。投資人若命不長,40歲就走了,那複利時間就很短,了不起從20歲到40歲,共20年,即使有累積,也享受不了什麼。保持身體健康,才有機會看到複利成果。
報酬率:一般人很容易會有報酬率迷思,但沒錯,報酬率越高,賺錢公式能得到更好的數值。但是報酬率又跟抱得住有關,兩個要素會有互相衝突。報酬率高: 心理壓力大,想賣掉落袋為安。報酬率低: 心理壓力大,帳面難看,想賣掉換股。適當的組合報酬率,比較容易抱得住,每人答案皆不同。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