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精神、花心血、花身家財產養兒育女,無不希望孩子在自己精心栽培下都能快樂健康成長,將來進入好學校、謀得好工作,與門當戶對的對象締結連理,然後生幾個可愛又聰慧的孫子傳宗接代。這是每一對當父母的期望,可是期望要能實現,關鍵在自己,不在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身邊要有一個典範當依循才能守住善良和品德。
投入太過的後遺症就是罹患不知名的疼痛,先生為了治療太太的病,退休後鑽研中醫有成,在先生的按摩穴道和推拿兼食療下疼痛已緩解七成,素霞身體好轉,做公益的腳步又加快了起來,而先生也將自己所學免費教給學員,讓大家都能自學自用。素霞從年輕就投入公益,身段柔軟,出錢又出力,進而影響先生一起付出,連三個女兒都在父母言教身教下選擇自利利他的工作。大女兒是器官移植的專科護理師,二女兒經營一間專雇精障身障人士的二手衣庇護工場,小女兒擔任高中老師,三個女兒以爸媽的慈愛和悲天憫人當作自己的言行標準。
老智者常說,要求孩子之前,要先有智慧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的言行舉止合乎善良且深具品德,對孩子不用太要求,孩子長期耳濡目染,行事作風都會有父母的影子,甚至超越。如果父母自己不修品德、斤斤計較,經常與人起衝突,卻一直要求孩子功課要好、行為要有規矩,孩子又怎麼會甘心服從。孩子的行為是父母德性的反射,要求孩子,不如先要求自己。總之,德就是得,得到福氣,有德之人自然有福。
#修身養性
#廣結善緣
#以德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