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 我從歐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畢業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2022.6 我從歐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INSEAD畢業。

雖然我大學及碩士的畢業典禮,都因為全球疫情的限制,父母無法親臨參與,但是這不影響畢典當天成為父母最驕傲的時刻。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對自己的選擇非常篤定的人。當我第一次從學長姐那裡,認識到INSEAD這所學校,發現它對學生多元化背景的重視,以及滿足學生跨文化融合及國際視野的追求,我便立即對這所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認定這所學校將是我要去的地方,最後它也順利成為第一個給我發錄取offer的夢校。

跨文化成長一直是我從小到大重視的議題。從小接受兩岸不同的教育系統成為「第三文化小孩」。雖然接受不同教育系統會有許多困難,父母也曾因為換地方,將我安置在課業壓力較小的國際學校,但是安逸的環境使我產生危機意識,在升國中的時候便主動要求參加本地的升學考試(更加困難),考入上海當地的重點中學。

回到台灣後入讀本地學校,也曾因為反向的文化衝擊,陷入自我身分認同的迷茫。我知道只要我一開口,便可以輕易轉到多元包容性強的國際學校,減少壓力。但假如一直待在同溫層,我的思維想法將十分侷限,也容易陷入單一視角的陷阱。正因為逼迫自己在不同環境中生存下來,我必須學會觀察他人的行為模式、傾聽他人的說法與觀點、並理解潛藏在冰山底下的價值觀及思維方式,使我逐漸培養弘大的包容力及同理心,更容易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社會,不同的文化及背景相撞,帶來危機,也是轉機。從社會層面來說,互相不理解會帶來強烈的社會衝突。當追求進步及更友善的問題解決方法,都需要跨越彼此的藩籬,深刻地理解他人,才能促成合作和創新。從個人層面,人可能會困頓於個人成就與所在地的主流觀點不同,而感到格格不入,然而你的內耗可能換個地方的思維方式,瞬間就迎刃而解了。

在不斷自我摸索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使命——我希望成為不同背景中間,彼此相互理解包容的橋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透過我的共情及洞察力,幫助別人超越眼前的困境,擴大自己的視野,找到自身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


24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