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nc.ebc.net.tw/fncnews/money/186970
這篇是秋哥新書裡的部份內容,因為又要幫學妹收問卷了,投你以桃,報我以李,只好免費公開了。老規矩,先享受後付款,看完滿意再填就好。
小孩子才做選擇,秋哥兩派都不要。一樣的一千萬的投資,你可以月領12萬,為什麼要選擇月領9萬?
沒錯。秋哥講的,又是長榮。長榮現在的殖利率14.54%,換算股利可以領到145萬4000元,相當於月領121166元。這是實打實的獲利,還有另外一半的32.37,存到淨值裡去了。配息的確是左手換右手,沒填息一毛沒賺,但在除息後反而使本淨比下的情形下,股價終究會隨著本淨比往上修正,長榮每次除息都演給你看過了。只要保持賺錢,年年都有豐厚股利可以領,因為長榮的股價太低,導致本益比也太低,殖利率只能被迫一直拉高,拉到現在全台第一。
ETF股利月領9萬,換算年領108萬,等於殖利率10.8%,雖然比不上長榮,但是也很香。問題是,你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股利是打哪來的嗎?而且,原PO講的是一千多萬喔,不是一千萬,因此實際的殖利率可能還更低。
依照目前台股成交價殖利率排行,殖利率超過10.8%的,只有四家,除了長榮,還有一家基金,兩家股本很小,小到ETF不會納入成份股的公司。那麼,在幾乎所有公司都沒有10.8%殖利率的情形下,你的基金要怎麼配出10.8%的股利給你?這如同包龍星大人說的:你明明只進了半斤的砒霜,你哪來的一斤可以賣人家?


但10.8%是真的配出來了,那就要想想是打哪裡配出來的。
第一個方式是做價差。的確,某些大基金可以憑借籌碼優勢,在市場上割散戶韭菜賺價差。但真的那麼好割嗎?00940當初募到1752億,大不大?現在咧?還在破發中,資產規模縮水到今天的1358億。你再去看看秋哥之前提的16大千金股,再看看台積電、鴻海,聯電,廣達這些ETF的最愛,做價差能配你息嗎?難度恐怕也很高。
第二個方法,就是割你的肉餵你自己了。每一家基金都會明白告訴你:本基金並無保證收益及配息,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及收益平準金。
所以你就會看到,某些基金為了籌配息的錢,在賣一些本身就很值錢而且被低估的股票,因為他們的持有成本低。
所以你就會看到,明明大盤和成分股跌得亂七八糟,這些ETF還是有能力配出很漂亮的數字。
所以你就會看到,你明明領了一大堆股利,但和股價結算後,卻發現自己還是虧錢。
然後ETF不必填息就能賺到嗎?成分股不用獲利你就有息可以配嗎?ETF和任何單一股票都是一樣的。而且,淨值對ETF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大部份ETF的本淨比幾乎都是一,如果成分股買貴了或不賺錢,ETF的價格就準備倒大霉了。而且ETF還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內含的交易成本,就是管理費用,另一個則是基金的管理單位永遠是穩賺不賠的,他們很可能在某些狀態下,並不會把投資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秋哥不是說ETF一定不好,它和股票一樣,只有買在低點,長期持有,才能股利價差兩頭賺,同時達到最大的複利效果,這也就是秋哥一直在講的成本殖利率概念,長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一年九個月前,秋哥叫大家參與長榮70元的除息,或買除息後85元的長榮,一千萬可以買117.64張。三個月後,如果現價沒變,兩年將領到每股42.5元的股利,相當於500萬的股利,月領20.83萬元。至於你的持股,總值已經來到2247萬,兩者合計2747萬,只花兩年時間,資產就翻了近三倍,而且無論除息前除息後,長榮都是全台股最被低估的股票,沒有之一。請問有哪一檔ETF,有這樣的投資報酬率?
當然,你可以選擇你相信的就好,但秋哥講的,都是依照已發生的數據所分析出來的結果。最後,還是回答一直關心秋哥長榮解套沒的SB,早在去年秋哥就解套了,文章和影片都有說。秋哥成本300萬,只押長榮,從股災時最慘的-80%,賠240萬,用股利加碼再質押,現在的成本是310.8萬,獲利89萬,三年只賺28.63%而已。今年配息,秋哥的成本會再降94萬,預計最快再四年,秋哥也能股利零成本。這些在秋哥的專欄文章中都有完整的分析。
好了,好料吃完了,就麻煩大家幫忙填個問卷。這是在職專班學妹的論文研究,秋哥很鼓勵大家多去進修,會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如果三年前秋哥沒有去讀博班,或許就沒有現在的秦暢秋了。問卷很短,一下子就能填完,再請大家多幫忙了。
地方創生之品牌視覺設計之研究-以旗山糖廠社區協會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