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戴因的劇情與巴雷特出身的劇透)
戴因的夢
戴因的配音是津田健次郎。戴因的故事大概長度有限,能講的話侷限;所以演技不是層層推進,而是大爆炸:用熾烈憤怒空白茫然冰涼哀愁,最大限度地為戴因描繪出他失去一切,被復仇的火焰燒成行屍走肉的樣子。
戴因是善良的普通人吧。甚至是思慮周全敏感善良深情寬容的人吧。所以墮入深淵時,既沒有變成恐怖無差別攻擊的自殺炸彈客,也沒有選擇飲彈自盡離開這個奪走他故鄉家人好友的世界;而是看著自己空虛復仇,而是有足夠的理知明確知道自己『不知道該仇恨什麼』。
所以他的深淵,是他的價值觀啜他的血吸他的骨,使他精神崩潰受盡折磨的無盡地獄。
巴雷特說:「那殺了我吧。讓這一切結束吧。」
戴因嗤笑出聲:「只有你去死然後你就解脫了,嗎。這算什麼。你不是大老遠要來救我的嗎?」到這裡突然聲音一冷,「你和從前一樣,」然後低沈到幾乎像是嘆息一樣:「⋯⋯只要事情不順利就會馬上放棄。」
這句話的台詞太重要了。並且感覺到津田健次郎對角色的理解:察覺這句台詞對戴因這個角色(以及與巴雷特的關係)的重要性,因而慎重選擇表現方式:畫面中角色的表現是肌肉緊繃怒指巴雷特似乎有責罵意味。但津田的表演卻不是,幾乎是嘆息,又像是喃喃自語。
這句戴因形容巴雷特的台詞,在回想場景裡也出現過。確實,沒有意義的話不會重複兩次;更何況是親如兄弟般的角色對對方的形容,沒有比這類覺察台詞更能一口氣道出「這個角色的性格/原點」以及「與另一位角色的關係性」了。
儘管感覺腳本的用意比較接近於表現出『戴因是巴雷特的大哥一樣的存在』,所以畫面中戴因的表現方式會是彷彿在單純地「怒氣不爭」。
可是在這幕是可以這樣解讀的:到兄弟以死相搏的最後,說出這句話當然不是在暗諷巴雷特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蠢真無邪,而是在絕望深淵近乎嫉妒的『羨慕』。羨慕巴雷特不順利,可以馬上放棄,可以馬上換一條路走,可以走向新的方向,可以重新啟動。可是戴因受性格所困,戴因不行。若選擇走向新的路,他大概會覺得自己背叛了他愛的人。所以這幕津田的演繹選擇,是嘆息吧。
「瑪琳還活著。爆炸事故後,後悔與罪惡感使我成了沒有靈魂的空殼;但我在就要燒燬的你家找到了瑪琳,此後瑪琳就成了我活著的目的。」
「⋯⋯所以你就把瑪琳從我身邊奪走?」
指控巴雷特把自己的女兒帶走的戴因是很不可理喻。
然而考慮到實際上戴因已經幻視幻聽故人亡魂,精神狀態岌岌可危的狀態,戴因不這麼說可能反而沒有精神異常的描寫⋯⋯憑什麼你過著正常幸福的生活?因為你有活著的目標?如果是我找到瑪琳和他一起生活,我難道會窩囊成這樣嗎?要生不生要死不死嗎?
戴因和巴雷特,在故鄉被燒燬之前,是感情很好的兄弟。
然而,說不定戴因對巴雷特一直有競爭意識吧。甚至在巴雷特與村民們贊同魔銧開採時只有戴因反對,或許也有這層因素存在吧。而正因為戴因是這樣的人,所以才會如此痛苦吧。
戴因最後倒臥在兄弟的胸前死去,詛咒般遺言:「活著受苦吧。(生きて苦しめ)」有的玩家覺得(希望)這是將瑪琳託付給巴雷特的請託。
但我覺得(至少按前述脈絡的話)應該不是。這句話應該才是回應他對巴雷特叮囑「不順利就放棄」的壞習慣:生きて、足掻け。(活著,掙扎吧。)
附帶一提,當時神羅放火燒村殺人滅口,兄弟倆要逃出時,為了救巴雷特,戴因不小心掉落懸崖;巴雷特右手抓住戴因的左手。卻因此被對面山頭的斯卡雷特當作標靶,像是玩樂一樣集中射擊巴雷特和戴因牽緊的手。
兄弟倆勉強活下來,都失去了其中一臂,又都巧合選擇武器而非義肢替代自己缺失的手臂。放棄生活,也要選擇復仇的武器,大概對他們兩人都算是一種對自己的誡告吧。而又不約而同都選擇機關槍,大概是因為燒起復仇之心的那天,自己的兄弟在自己的眼前被神羅用槍打死的。
補充:津田健次郎的訪談
裡面在聊作為配音員的職業矜持,如何與AI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