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綜藝天王吳宗憲(憲哥)與海外博弈娛樂平台的代言相關法律爭議,引發廣泛關注,突顯了代言合約在商業合作中的重要性。在2025年3月18日,吳宗憲透過所屬公司容易文創有限公司發表聲明,指出他與某海外博弈娛樂平台的代言合約已到期,但該平台仍未經授權持續使用他的肖像進行宣傳。,儘管吳宗憲方面多次要求對方停止使用相關影像與素材,但未獲回應。因此,他嚴正聲明將保留法律追訴權,絕不姑息,並呼籲對方尊重藝人權益。
代言合約是品牌行銷的重要工具,透過知名人士的影響力,企業能提升產品信任度與市場曝光。然而,代言合作不僅關乎商業利益,更涉及法律責任,若未妥善規劃,可能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或商業糾紛。以下是代言合約中不可忽視的幾個關鍵要素:
1. 代言範圍與形式
(1)全面代言 vs. 部分代言
代言合約的範圍與形式直接影響企業品牌的市場策略,因此須詳細規範代言人的義務與合作內容。選擇全面代言或部分代言,取決於品牌戰略、代言人影響力與合約成本。例如,一線明星的全面代言費用高昂,而部分代言可能更適合預算有限的企業。
- 全面代言:代言人不僅代表單一產品,而是整個品牌的形象大使,適用於企業希望透過明星藝人、KOL等等來提升品牌整體價值的情況。
- 部分代言:代言人僅針對特定產品或服務,例如某藝人只為某款新上市的飲料代言,而非整個品牌的所有飲品。
(2)是否包含社群媒體、實體活動等
現代行銷策略中,社群媒體與線下活動是提升品牌曝光的關鍵,因此應在合約中明確規定,有助於確保企業獲得預期的市場影響力,並避免因溝通不清導致爭議。
- 社群媒體曝光:
- 是否包含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平台?
- 代言人是否需固定發佈貼文?頻率如何(例如,每月2篇貼文+1支影片)?
- 內容是否須經企業審核?是否允許代言人以個人口吻撰寫?
- 線下活動參與:
- 代言人是否需出席品牌記者會、產品發表會、粉絲見面會等?
- 若涉及海外活動,旅費與住宿費用由哪方負擔?
- 若代言人無法出席,是否允許使用影片或遠端方式參與?

2. 代言期間與排他性
(1)代言期限如何訂定?
代言期間的長短取決於品牌推廣策略與市場需求,合約應明確規定起訖日期,並訂定是否允許自動續約或提前解約,以避免爭議。
- 短期代言(6個月~1年):適用於新品上市、短期行銷活動,或企業試水溫,不確定該代言人是否適合長期合作。
- 中長期代言(2~3年):適合希望透過代言人建立品牌形象與長期影響力的企業,通常會包含續約機制。
- 長期代言(3年以上):適用於品牌與代言人形象高度契合的合作,例如運動品牌與頂級運動員的長年合作,但此類合約風險較高,須考量代言人未來發展與品牌市場變化。
(2)代言人是否可同時為競爭品牌代言?
排他性條款是確保代言人不會同時為競爭對手品牌站台,避免混淆品牌辨識度與市場定位,此外,企業應定義競爭品牌範圍,如列出具體品牌名單或以市場分類(如「手機品牌」或「運動用品品牌」)進行界定,以防模糊地帶引發爭議。
- 完全排他性:代言人不得為任何競爭品牌代言,適用於全面代言或高報酬合約,例如運動用品品牌通常會要求運動員只能穿著自家產品。
- 部分排他性:代言人不得為相同品類的競爭品牌代言,例如某藝人代言A品牌咖啡時,可代言運動飲料但不得代言B品牌咖啡。
- 無排他性:企業允許代言人自由選擇代言對象,但這類合約通常費用較低,且品牌影響力有限。
3. 代言費與報酬方式
代言費用是企業與代言人談判的核心,常見的支付方式包括固定費用、銷售抽成與混合模式,應根據品牌預算與行銷目標選擇適合的方案。
(1)固定費用
企業支付一次性或分期付款的固定金額,無論銷售業績如何,代言人皆可獲得約定報酬。企業能掌握預算,代言人獲得穩定收入,但若銷售表現不佳,企業可能無法回收投資;若銷售過於成功,代言人無法分享額外利潤,可能影響積極度。
(2)銷售抽成
代言人依據產品銷售額或成交數量獲取一定比例的抽成,如10%銷售分潤。對於企業來說風險較低,代言人有動力推廣產品,提高業績。然而,產品銷售不佳,代言人收入受影響,可能導致合作關係不穩定。
(3)混合模式
結合固定費與銷售抽成,如先支付固定代言費100萬元,再加上5%銷售分潤。由企業與代言人共享風險與收益,激勵代言人投入行銷,適用於直播帶貨與聯名合作,惟需明確定義銷售分潤計算方式與支付機制。
(4)付款方式與時程
代言合約應詳細規定付款條件,以確保雙方權益,例如:
- 一次性支付:合約簽訂後全額支付,但企業風險較高。
- 分期支付:按季度或半年支付,例如「合約簽訂支付50%,半年後支付剩餘50%」。
- 階段性付款:與行銷活動綜合評估,如「產品上市後支付第一筆款項,廣告拍攝完成後支付第二筆款項」。
- 銷售分潤支付週期:每月、每季或每年結算一次,應明確約定計算基準與帳務查核機制。
此外,企業應透過品牌形象維護條款,規範代言人不當行為的處理方式、合約中須明確違約責任與補救措施,包括代言人未履行義務或代言競品的違約處理,以及企業未按時支付酬勞的賠償責任等等重要條款,留待下一篇文章再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