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選錯國民年金A式或B式,可能讓你少領一大筆錢!
身邊的人都在聊國民年金A式和B式,但你卻霧煞煞不知道該選哪一種?
明明符合A式條件,結果只能領B式?
或者你有勞保又加國民年金,卻不知道怎麼選才能領最多?
這些問題真的讓人頭痛,尤其是想到退休金可能因此少一大截,整個人都焦慮起來了!今天我們就來拆解國民年金A式和B式的差別,讓你一次搞懂哪種最適合你。
你知道嗎?選對方式,每個月可能多領好幾千塊!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可以選A式,最後卻只能領B式?這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千萬別錯過接下來的內容,因為我們要揭開國民年金A式B式的神秘面紗!
不過,在深入之前,先問問自己:你知道你的國民年金資格到底符合A式還是B式嗎?如果不知道,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國民年金老年年金的計算方式與選擇:A式與B式差別解析
你有沒有想過,退休後每個月能領多少錢?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有兩種計算方式:A式和B式。這兩種公式到底差在哪?哪一種對你更有利?今天就來幫你一次搞懂!
A式計算公式與加計金額
A式的計算方式是這樣: (月投保金額 × 保險年資 × 0.65%)+ 加計金額
舉個例子,假設你的月投保金額是19,761元(2023年調整後的數字),保險年資有20年,加計金額是4,049元(2024年最新調整),那麼A式的計算結果就是: (19,761 × 20 × 0.65%) + 4,049 = 2,569 + 4,049 = 6,618元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哇,加計金額4,049元,感覺很划算耶!」沒錯,A式的優勢就在這個「加計金額」,它讓你的退休金有個基本保障,尤其對年資較短的人來說,A式通常比B式更有利。
B式計算公式與適用情況
B式的計算方式比較簡單: 月投保金額 × 保險年資 × 1.3%
同樣用上面的例子,B式的計算結果是: 19,761 × 20 × 1.3% = 5,138元
看起來比A式少了一些,對吧?但別急,B式其實有個隱藏優勢——它沒有加計金額的限制,所以如果你的保險年資很長(例如超過30年),B式的金額可能會反超A式!
如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A式或B式
- 年資短的人:A式通常比較划算,因為加計金額能拉高你的退休金。
- 年資長的人:B式可能更有利,尤其是年資超過27年的人,B式的金額會開始超越A式。
- 有其他保險的人:如果你同時有勞保、公保或軍保,可能會影響A式的選擇資格(這部分我們下一段會詳細說明)。
所以,到底該選A式還是B式?關鍵在於你的年資和是否有其他限制。不過,你知道嗎?有些人其實「想選A式也選不了」!到底是哪些情況會讓你無法選擇A式呢?我們下一段繼續揭密!
不能選擇A式的情況:這3點要注意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符合國民年金的資格,卻不能選擇A式計算退休金?這可不是政府故意刁難,而是因為某些條件限制了你只能選擇B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不能選A式」的情況,幫你避開權益受損的地雷!
1.欠繳保費影響A式選擇
首先,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欠繳保費」。國民年金雖然有寬限期,但如果你欠繳保費超過10年,這些欠費的年資就不能計入保險年資了。
更慘的是,一旦超過10年,連補繳的機會都沒有!這時候,你就只能乖乖用B式計算退休金,A式的加計金額(目前是4,049元)就跟你無緣了。
舉個例子:小明因為經濟壓力大,從30歲開始就沒繳國民年金保費,到了65歲才發現自己欠繳了35年。這時候,他只能選擇B式計算退休金,每個月少領了好幾千元。所以,記得按時繳費,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2.領取其他福利津貼的限制
再來,如果你正在領取某些社會福利津貼,比如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等,那你也無法選擇A式。這是因為政府為了避免重複補貼,規定領取這些津貼的人只能用B式計算退休金。
舉例來說:阿美姨因為收入不高,每月領取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3,000元。當她65歲申請國民年金時,發現自己只能選B式,A式的加計金額根本吃不到。這讓她有點無奈,但也只能接受現實。
3.公保、軍保或勞保的影響
最後,如果你曾經領過公保、軍保或勞保的老年給付,也可能影響你選擇A式的資格。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
- 年資未滿15年或金額未達50萬元:如果你在97年12月31日前領取公保或軍保給付,但年資未滿15年或金額未達50萬元,那你65歲後的前幾年只能用B式計算國民年金。
- 年資超過15年且金額超過50萬元:如果你的公保、軍保或勞保給付年資超過15年,且金額超過50萬元,那你就完全不能選A式了。
舉個例子:老張在40歲時從軍中退伍,領了一筆軍保退伍給付60萬元。等他65歲申請國民年金時,發現自己只能選B式,A式的加計金額完全沒他的份。這讓他後悔當初沒多了解這些規則。
國民年金的保障與注意事項:A式與B式差別之外
你有沒有想過,國民年金除了A式和B式的選擇之外,還能為你的退休生活提供哪些保障?或者,繳費時有哪些小細節需要注意,才不會讓自己的權益受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你可能忽略的「隱藏版」福利與注意事項,讓你的退休規劃更全面!
國民年金的多重保障內容
國民年金可不只是單純的「退休金」而已,它其實涵蓋了多種保障,像是「生育給付」、「身心障礙年金」、「喪葬給付」等等。
舉例來說,如果你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無法工作,國民年金會提供「身心障礙年金」來減輕你的經濟負擔;又或者,萬一家中有成員不幸過世,還能申請「喪葬給付」來補貼相關費用。這些保障就像是退休規劃中的「安全網」,讓你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多一層保護。
按時繳費的重要性與寬限期
繳費這件事,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藏著不少學問!國民年金的保費是按月計算的,如果你忘記繳費,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年金給付金額,甚至可能喪失選擇A式的資格。
不過,國民年金也貼心地提供了「寬限期」,通常是10年內補繳都可以,但記得,補繳時還得加上一點利息。所以,與其拖到最後一刻,不如設定自動扣款或定期提醒自己繳費,才不會因小失大。
給付金額的調整機制
你知道嗎?國民年金的給付金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政府會根據物價指數或經濟狀況進行調整。舉例來說,如果通膨嚴重,年金給付可能會跟著調高,讓你的退休金不會因為物價上漲而「縮水」。
不過,這種調整通常是「只升不降」,算是對退休族的一種保障。當然,具體的調整幅度還是得看政府的公告,但至少你知道,這筆錢是有機會「長大」的!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些保障和注意事項聽起來都不錯,但如果國民年金還是不夠用,該怎麼辦?」別急,我們接下來就要聊聊如何用其他工具補足退休金的缺口,讓你的退休生活更無後顧之憂!
退休金不夠用?香港儲蓄險幫你補足缺口
國民年金的不足之處
你有沒有想過,退休後每個月領的國民年金真的夠用嗎?假設你現在30歲,等到65歲退休時,物價可能已經漲了好幾倍,到時候領的錢還能維持生活品質嗎?
國民年金雖然是政府提供的保障,但金額有限,尤其是如果你選擇的是B式,可能連基本開銷都cover不了。更別說萬一遇到醫療支出或突發狀況,光靠年金真的有點吃力啊!
儲蓄險的三大優勢
這時候,香港儲蓄險就是你的神隊友了!它不像股票那樣讓你每天提心吊膽,也不像定存那樣被通膨吃掉報酬。儲蓄險有三大優勢,讓你退休生活更安心:
- 長期回報接近股票:雖然不像股票短期暴漲暴跌,但長期來看,儲蓄險的複利效果能讓你的錢穩穩長大,甚至比定存多賺好幾倍。
- 安全性高過定存:錢放在銀行可能被通膨吃掉,但儲蓄險有保本機制,就算市場波動,你的本金還是有保障。
- 不用花心力管理:上班族已經夠忙了,哪有時間天天盯盤?儲蓄險就是「設定好就放著」,讓你的錢自動增值,完全不用操心。
如何搭配最划算
那國民年金和儲蓄險該怎麼搭配呢?很簡單,國民年金當作基本保障,儲蓄險則是補足缺口。
比如說,如果你預計退休後每月需要3萬生活費,國民年金可能只給1萬,剩下的2萬就可以靠儲蓄險的收益來補。而且儲蓄險還能靈活調整,比如你突然需要一筆錢,部分保單還能提前解約或借款,彈性超大!
👉 加入港保一哥Line社群討論,讓專業團隊幫你量身打造退休規劃!
退休金規劃就像拼拼圖,缺一塊都不行
看完前面幾段,你是不是也發現國民年金就像退休拼圖的「基礎款」?A式B式的選擇很重要,但就算選到最有利的計算方式,可能還是沒辦法完全Cover退休生活。就像只靠白飯雖然能填飽肚子,但想要吃得營養均衡,還是得搭配幾道好菜對吧?
這時候香港儲蓄險就是你的退休加菜金啦!它不像股票會讓你胃痛失眠,也不像定存被通膨越吃越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會自動長大的存錢筒」,放越久長越多,而且完全不用你天天盯著看。最棒的是,它跟國民年金完全不衝突,一個是政府給的基本保障,一個是自己準備的加碼紅包,兩個搭配起來剛剛好。
你可能會想:「可是我不懂投資耶...」放心啦!我們遇過很多客戶一開始也是霧煞煞,但後來都發現這根本是懶人理財神器。與其把錢放銀行被通膨吃掉,不如讓專業的幫你規劃,你只要負責好好上班,等退休時就會感謝現在聰明的自己。
👉 加入港保一哥Line社群討論,讓專家用最白話的方式教你怎麼用儲蓄險補足退休缺口!
認識香港保單:
【2025】儲蓄險比較:台灣 vs. 香港,20 年後收益差多少?
香港保單 vs 境外保單,原來這樣買最安全?一篇文章破解詐騙迷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