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遇到的一個小故事,就是有民眾打電話來急診說醫院外的超商旁有患者,要求我們派人前往搭救,這讓我想起去年的一個故事,我相信這件事情大家還有點印象(這新聞標題真的很大),就是關於院外治療的故事,是否通情達理,我覺得或許民眾覺得有些事情要通情達理,但實際上就是有困難度,尤其是現在的臨床,不得不說有時候還真的要幫醫護人員說一句公道話。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實況篇。
喜歡我的臨床筆記嗎(含民眾更多新知識),可以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
喜歡我的更寫實的臨床筆記嗎(含更多醫療人員生態)?,可參考我的醫療筆記EX
喜歡我的醫療故事嗎?歡迎觀賞我的-醫療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關於我的醫療衛教-可參考我的醫療魚骨圖
故事起頭回憶
我看到這則新聞,大概有一段時間了,我把它簡易的解讀字面意思,就是一個80多歲的老人過馬路不甚被車撞到,跌坐在地等待救援,而他跌坐的地方正好是醫院門口外附近,有民眾至急診求救,因櫃檯說先打救護車等等因素。雖然在民眾觀感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就近,只要有醫療人員出來就可以治療,但如果對醫療人來說,就真的是很困難一件事情,你們了解嗎?
醫療人力的配置是否足夠
首先~之前就已經講過,其實在台灣醫院的就診來說,急診算是患者大量湧入的一個地方,而通常會隨著醫院等級不同,安排的護理師/醫師等等醫療人力不同,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才會有所謂的新聞撥放如XX醫院的患者躺到走廊上、或是急診留觀超過3天以上等病床,不敢說全部醫院如此,但這就是常態。
而如果是醫院外的傷者,再由醫療人員去外部營救,那內部醫院的患者,由誰來顧?
雖然這麼說很不道地,但這就是現實,因為急診患者就是太多了,做個最現實的情況,如果是我拋下現場的患者去營救這個外區的傷者,那麼內場的患者發生狀況,這個需要由誰負責,這就是很殘酷的SOP。
之前我曾經遇到的類似經驗,老人家就剛好在醫院的外頭受傷坐於地上,當時我們看急診人力目前是足夠的,我與醫師推床去門口營救,把老人協助上床後推回急診,進急診門口時就聽見了NRM的聲音(非再吸入型面罩,代表有呼吸衰竭的患者),接著~我們趕緊急救另一床呼吸衰竭的老爺爺,又是急救又是插管的,而這跌倒的老人家,我們也是放在那邊,因為這時候先場醫療人力就不足,說殘酷一點,我們再晚一點進急診,另一床老人家可能治療也受影響,就有可能致命
,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出外營救,還真的不是民眾覺得如此簡單。
在分享一個,之前有民眾開車送患者到院,患者看似意識模糊,很典型的中風,我們花了一番功夫把病人從車子拉出來,推進急診時,剛好一個患者在沒有家屬情況下從床蘭側邊下床就摔落了
,這就是很現實的~醫療人員沒有三頭六臂,救不了所有人。那你說~這時候先就誰呢?只能先救這個中風患者,而這跌倒的,就先讓傳送協助在旁,甚麼也做不了,誰叫~家屬烙跑,以及醫療量能不足😢!
跌倒的拉扯,反而更容易受傷
以前車禍的人摔倒在地,就會有旁觀者說先把患者拉起來,這個拉扯過程中施力不當,可能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我一直不是很喜歡這麼做,因為你不確定,有時候一個好心,造就人家的傷害,那還不如等救護車來用擔架協助,安全性會高一些。
因為讓我想起來那次的營救,我們當下也是硬拉起來,而且老人家跌倒本來有可能因為骨質疏鬆本身就骨折了,又或是在挪動過程中,也可能造成骨折風險。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機率是後告你的過失,只能說這行業做越久,就會越小心這件事情,畢竟人心不古,加上有時候醫療,莫名其妙被民眾一人一手機拍,很多事情就越來越如履薄冰。
結論
我覺得外出營救這件事,至少在我目前看來的人力配比,困難度就是有的,若真的要救護的醫療人員,我也覺得真的在人力許可下再外出,畢竟~場內的患者如果變化,不會因為你外出沒看到當作搪塞的藉口,最後家屬怪的還是醫療人員,這個~就是現實(況且現在護理師離這麼多,能外出救援的~我想應該更沒有了),外出的SOP還真的是要院內自己協定,我覺得民眾也不要再為了這件事情為難急診醫療人員,真的~不建議再無準備情況下奮勇直前,這大概是我的經驗分享。
喜歡這篇醫療日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這些醫療文章都是我很努力想分享給大家的心得及方式,希望各位路過的民眾,可以更了解我們醫療的生態及醫療常識,有健康才有更好的人生,一起和我加油努力~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