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昨天一個晚上追完這部四小時的劇,每一集都一鏡到底,真的對觀眾的情緒張力挑戰很大阿 XD

內容方面主要描述青少年犯罪事件"之後",環繞在周圍的每個人的反應與生活變化,老實說我覺得和之前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像,但好像沒有人提過這點?

在這部劇裡面導演與編劇想展現一些主題,像是:厭女文化可能根源是得不到女生青睞、被霸凌者霸凌別人的弱弱相殘、青少年與成年人的連結斷開後自己在扭曲的環境中摸索求生的情況、青少年希望得到對方的喜愛卻又不停把對方推開的矛盾、大人(或權威)自以為客觀的理解其實卻是在用自己的主觀解讀青少年的訊息、當小孩長大像是射出去的箭父母到底能做什麼的無力與無奈,以及父母該如何自處。

其實真的非常多議題在裡面可以探討的,這是部不論情緒上或思考上都讓人滿載的劇,昨天消化情緒上的負荷,今天來進行思考的部分 XD

厭女文化

如果你恨一個東西或恨一個人,實際上代表的是你真的很愛、很在意,但因為得不到而轉為恨。要不然你根本不會去管他、去care他。人都想被愛,也許這可以是貫穿整齣劇的主軸吧,男主角想被父親愛、想被女生愛、想被同儕喜愛、想被心理師喜愛,因為在這些人的身上持續失望,最後釀成殺機(前提是他真的有犯罪,我一直覺得好像有伏筆)

弱弱相殘

也許世界上沒有「弱弱」這回事,只要有兩個對象,就會有強弱之分,也就會有爭強的舉動。而強者勝出後,重點是他要剝削弱者,或是要保護弱者,這才是關鍵性的區別。理論上教育與社會要導向後者,但很可惜的是按照現實狀況與人性,前者更像是會自然發生的。

斷開連結

這似乎是天生的,孩子能與父母連結的強弱程度,是否後天能做的有限?實在太常發生同一個家庭中的手足,與父母之間的連結天差地遠的情況,其中一個子女與父母連結超好,有沒有可能也是造成推遠另一個的原因?在失去連結之後,學校的人際關係成為唯一的連結來源,看到劇中所演出的校園狀況,我真心覺得台灣的校園還不算太糟,從小把孩子送出國受教育真的好嗎?我在心中打大大的問號。如何讓孩子與父母保持距離之後,還能不受環境影響太大,孩子需要哪些能力才能做到,這可能才是教養的大方向吧。

矛盾心態

這真的很難處理,我覺得因為部分原因可能來自於「他們就是難以控制自己這樣反應」,以父母角度來看只能等誰的氣長,也許度過青少年這段時期之後就會好。但我個人可能會採取拉好界線的方式應對,我是一個很難忍受反覆的人 XD 那如果矛盾對待的對象是類似他喜歡的人,然後造成對方遠離,那也只能說是他自找的了 XD

自以為客觀

劇中的心理師就給人這樣的感覺,不要說是主角了,連我觀眾看了都覺得很想對她怒吼「不要幫我亂下結論好嗎!」但她後面又會解釋她這麼做是為了「幫助法官理解主角如何理解事情」,所以主角的火氣一下上來一下下去,一下又感到困惑自己怎麼發了脾氣,同時又夾雜著對大人隱藏意圖的揭露與攻擊,只能說編劇真會寫,演員真會演 XD 只能說看了要提醒自己,身為大人是否有假藉理解之名,行主觀判定之實。

射出去的箭

當我的孩子是罪犯,父母如何處理自身各種角色所造成的混亂?理智上除了本身的道德觀衝擊,情感上也會同時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及為了受害者而難過,有沒有可以同時心疼自己的孩子被霸凌之時,也為受害者一樣難過與生氣位子可以站上去?這個世界是否存在著這樣的位子,我想我還在思考中。


阿,想了這麼多,期待第二季能看到導演與編劇在這些議題上的想法與態度,也許第一季有展現,只是我可能需要帶著這些疑問再看一次才行,真的太燒腦了這個 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E的沙龍
6會員
170內容數
nan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3
今天第一次去找老師上課,我、老公、兒子三人,真是有趣的經驗~
2025/02/13
今天第一次去找老師上課,我、老公、兒子三人,真是有趣的經驗~
2025/02/11
趁著年假在台北的時間看完這齣戲,過程中兩小不時穿插著一起看,一些提問很有趣~
2025/02/11
趁著年假在台北的時間看完這齣戲,過程中兩小不時穿插著一起看,一些提問很有趣~
2025/02/03
今年過年我有兩個新體驗,一個是年前老公小孩提早南下,我在台北過了五天的偽單身生活。另一個新體驗是,我們家四個人在初三時跑去兒童新樂園,這是自從哥哥出生以來(搞不好也是我個人出生以來)第一次在年假跑去景點人擠人。 先說說單身生活,最不習慣的竟然是回家沒看到貓,平時進房間都會看到貓躺在我床上睡覺,
2025/02/03
今年過年我有兩個新體驗,一個是年前老公小孩提早南下,我在台北過了五天的偽單身生活。另一個新體驗是,我們家四個人在初三時跑去兒童新樂園,這是自從哥哥出生以來(搞不好也是我個人出生以來)第一次在年假跑去景點人擠人。 先說說單身生活,最不習慣的竟然是回家沒看到貓,平時進房間都會看到貓躺在我床上睡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Thumbnail
前陣子很紅的韓劇《黑暗榮耀》和《金字塔遊戲》,皆建構在霸凌議題上,讓觀眾看得是氣得牙癢癢,也在受害者報復時感到相當暢快。我們都對劇中的霸凌行為嗤之以鼻,但現實世界的我們,是不是又對受害者帶點偏見,對這類事件視若無睹呢? 在韓國一部超過300萬人次觀看的影片《曾是邊緣人的大人們》,邀請來一群學生時期
Thumbnail
前陣子很紅的韓劇《黑暗榮耀》和《金字塔遊戲》,皆建構在霸凌議題上,讓觀眾看得是氣得牙癢癢,也在受害者報復時感到相當暢快。我們都對劇中的霸凌行為嗤之以鼻,但現實世界的我們,是不是又對受害者帶點偏見,對這類事件視若無睹呢? 在韓國一部超過300萬人次觀看的影片《曾是邊緣人的大人們》,邀請來一群學生時期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最近很紅的台劇, 包含許多有趣的社會議題, 人們也許就是想善良才顯得不夠善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最近很紅的台劇, 包含許多有趣的社會議題, 人們也許就是想善良才顯得不夠善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個四月「好忙」,起初只是一星期追看兩集的《淚之女王》,到月中被朋友推坑,把《不夠善良的我們》追起來,週末突然過得很忙碌。打開《不夠善良的我們》,故事裡沒有高富帥也沒有傻白甜,但倒是處處真實去牽動情緒。一直在看著故事的發展,由於太過真實,容易產生起共鳴,到結局,還會心痛得跟著角色們來哭。
Thumbnail
這個四月「好忙」,起初只是一星期追看兩集的《淚之女王》,到月中被朋友推坑,把《不夠善良的我們》追起來,週末突然過得很忙碌。打開《不夠善良的我們》,故事裡沒有高富帥也沒有傻白甜,但倒是處處真實去牽動情緒。一直在看著故事的發展,由於太過真實,容易產生起共鳴,到結局,還會心痛得跟著角色們來哭。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最近幾天開始播放的台灣影集,共八集。我至今透過網路的串流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六集。第一集像個跑馬燈,播放著馬不停蹄的生活,出生、求學、結婚、生子、養育孩子、旅遊的開心、學習的成就、照顧年邁的爸媽、最後離去。人生之中有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完成,都會經歷許多的痛苦,而痛苦過後會有稍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最近幾天開始播放的台灣影集,共八集。我至今透過網路的串流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六集。第一集像個跑馬燈,播放著馬不停蹄的生活,出生、求學、結婚、生子、養育孩子、旅遊的開心、學習的成就、照顧年邁的爸媽、最後離去。人生之中有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完成,都會經歷許多的痛苦,而痛苦過後會有稍
Thumbnail
這部戲劇有很多討論,這些討論難免有些劇透,所以大致了解劇情,但看完仍然有相當的震撼!光看2集就讓我"毛骨悚然"!
Thumbnail
這部戲劇有很多討論,這些討論難免有些劇透,所以大致了解劇情,但看完仍然有相當的震撼!光看2集就讓我"毛骨悚然"!
Thumbnail
分享一部討論度蠻高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第一集的步調有點慢,但是進入後半集之後帶出主要劇情,角色的互動更明確,就越來越好看了。好的劇要貼近人心,這部劇充分做到這點,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劇中的角色在濟州其實算是療傷吧,因為童年或青春期的回憶,不論是美好或痛苦,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分享一部討論度蠻高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第一集的步調有點慢,但是進入後半集之後帶出主要劇情,角色的互動更明確,就越來越好看了。好的劇要貼近人心,這部劇充分做到這點,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劇中的角色在濟州其實算是療傷吧,因為童年或青春期的回憶,不論是美好或痛苦,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