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件現實社會正在發生的事
現在的詐騙電話越來越難防。已經不是傳統那種尷尬又不會講中文的話術,而是——
真的有人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聲音完全是他媽媽的聲音,語氣、節奏、語助詞,全都一樣。
電話那頭說她在醫院、需要緊急轉帳,一時慌亂,他真的轉錢了。但事後才發現:
那通電話根本不是媽媽打的,是 AI 模仿的聲音。

先來談一個經典詞: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Turing Test),是 1950 年由電腦之父艾倫・圖靈提出的一個問題:如果一台機器,能用對話騙過人類,讓你以為它是「人」,那這台機器,是不是就可以算有智慧了?
這個測驗後來就被稱為「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的起點。它的目標是模仿人,讓你分不出來你在跟誰對話。
AI 模仿親人聲音,算圖靈測試嗎?
嚴格來說,不算。
因為圖靈測試是一種測驗 AI 能力的工具,
現在這種假聲音,是用 AI 成果直接來「應用」甚至「詐騙」。
但本質上,兩者其實很接近。
因為你被騙了,代表 AI 成功扮演了人,也就是——通過了你心中的圖靈測試。
Deepfake Voice:圖靈測試黑化版?
現在的 Deepfake 技術,不只可以「換臉」,還可以「換聲」。只要有幾段錄音,就能訓練 AI 模仿一個人的聲音,還能自由輸出句子,聽起來就像「那個人真的在講這些話」。
這技術原本也有正面應用,例如:
✳幫聲音失語者「重建聲音」
✳替動畫角色配音
✳為已逝名人合成紀錄片旁白
但同樣的技術,也成了詐騙集團的利器。
我們在測 AI,還是 AI 在測我們?
從前圖靈測試是在問:「AI 能不能騙過人?」現在詐騙的狀況變成:「你能不能分得出誰是 AI?」
這是一種反向圖靈測試,它不再是學術用詞,而是每天都可能發生的現實。
我們該如何自保
雖然 AI 很強,但我們不是沒辦法防範。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小提醒:
1. 不要只信聲音!
現在「聲音」已經不能當作唯一判斷標準。接到緊急電話時,一定要搭配其他方式再確認(像視訊、關鍵問題驗證)。
2. 家人之間預留「防詐暗語」
提前設計一句只有你們家才懂的問答,比如「我們昨天聊了什麼重要事?」緊急時刻拿來對話辨識真假。
3. 學會多問一句:「你是誰?」
有時候,只要多問一句,詐騙就露餡了。
總結
圖靈測試,原本只是 70 多年前的一個理論,但現在,它變成了一場現實人生的信任挑戰。AI 已經模仿得越來越像,甚至開始模仿你最親的人。在這個真假難辨的時代:
學會提問、保持警覺,反而才是我們最接近人類智慧的表現。
如果你看到這裡,也曾想過:「如果是我,會不會也信了那通假電話?」那你就已經很有警覺了。
也歡迎分享給你在意的人:
不只是讓他們認識圖靈測試,更是認識詐騙背後的 AI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