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筆記 | 對於龍應台紐約時報發文的論點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天閒來無事,我打算滑一滑臉書來消磨時間;卻從我朋友的貼文中,得知知名作家龍應台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投書她對於臺灣近況的一些看法:

原文連結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 | 紐約時報中文版

看完全文後,我認為我雖然不是國際關係或戰略專家,只是一位關心公共事務的生物資訊相關大學生,但我也認為她的論述在邏輯結構與事實推理上,出現了不少值得商榷的部分,這與她平時文學寫作給人的清晰印象略有落差。綜觀她的文章裡面,較明顯的錯誤包含以下幾點:

  • 敘述邏輯錯誤
  • 引用資料方式錯誤
  • 對中國威脅的視而不見

這篇文章希望從資料素養與邏輯分析角度,幫助我們更穩定地看待對外發聲的方式。如果有漏掉重要的論述,歡迎留言補充。

敘述邏輯錯誤

raw-image

邏輯論述錯誤 1 :計程車司機的單方論證

首先,她文章的開頭是以「一位計程車司機」開頭,那位司機就只說了一句「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明天的台灣」;然後下一段就直接講到「這是臺灣各界普遍存在的擔憂」。

臺灣人普遍的擔憂,只靠一位計程車的司機作為例證;我讀到這裡,不禁思考:難道一位計程車司機的論述,就可以代表臺灣各界的觀點嗎?

這就像是一件衣料,綠色底子白色方格;有些同學覺得像棋盤、有些覺得像稿紙,又有些覺得像綠豆糕;這時你只去訪問了那個覺得像綠豆糕的同學,接著跟大家說:大家都說它像綠豆糕啦!

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單方論證」或俗稱採櫻桃謬誤 ( Cherry Picking );引用貌似證實特定立場的個別案例,而選擇性忽略可能與該立場矛盾的類似案例;簡單來說,就是只挑選對你說法有利的意見,然後假裝它可以代表所有的意見。參考資料

除了 cherry-picking 的問題,她還有另一個值得討論的邏輯錯誤,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邏輯論述錯誤 2 :川普對臺灣的承諾與經貿衝突

再來看到文章第六段,她指出現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指責我們從美國「偷走」了半導體的業務,並說美國向來都只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後將這個說法與當時吉米·卡特(James Jimmy Carter)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做對比,說這「只是風格上的不同,而非實質上的差異」。

首先,川普跟卡特兩人雖然都是在美國總統任期內,對臺灣有過不利的政策或行為(卡特與我們斷交、川普加徵我們關稅),但兩者所處的國際背景與行為性質,均完全不同;所以使用卡特跟我們斷交為例,就類比川普加徵關稅是針對我們的敵意行為,本身就有邏輯上的謬誤。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位武將叫做張飛、南宋時期也有位武將叫做岳飛;他們都會打仗,而且也都是效忠自己認定的國家。那麼,根據這個敘述,我們可以說「他們出兵打仗的歷史背景也都相同」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行

上述的這個邏輯錯誤,稱作「錯誤類比」(False Analogy);指的是把兩件本質不同的事物,因為它們在某些特徵上相似,就推論它們在其他不相關的特徵上也會相同。這種推論時常會忽略兩者的本質差異;以美國對臺灣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對我們的不利舉措」相似,但歷史原因完全不同,又以張飛與岳飛的例子,就是「都是武將,但歷史背景不一樣」。參考資料

再者,美國跟日本也曾經有過好幾次的經貿衝突,比較著名的案例是美國跟日本之間的「美日半導體協定」。當時美國也對日本企業強勢競爭表達強烈不滿,甚至在協定中要求日方必須以低廉的價格出口半導體相關產品。但是從1960年簽署成立到現在的《美日安保條約》也沒有因為這樣而失效。

即使是價值觀相近的國家,也有可能因為競爭問題出現摩擦,但以上述的例子來看,將川普最近對臺灣半導體的相關言論與行動,視為「美國不支持臺灣」的證據,明顯就具有解讀上不對的地方。

引用資料方式錯誤

在邏輯錯誤之外,她對於資料的引用方式,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檢視。

raw-image

使用不具代表性抽樣的平台

回到原始文章第五段,她引用了 Dcard 上一篇在「閒聊版」上面的匿名投票貼文,指出「一個深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網路平台(編按:即 Dcard)做了一個非正式的民調,詢問鑒於烏克蘭的最新事態發展,受訪者是否仍願意保衛台灣抵禦中國的進攻還是更傾向於投降。多數人選擇了投降。」

很顯然,她自己也清楚這是一個「非正式的調查」;更何況她還沒有考慮到以下幾點:

  • Dcard 上面的用戶有將近 80 % 是 18 - 35 歲的年輕世代,並不能代表全臺灣所有年齡層的多數意見
  • 「民調」一般而言是透過自填問卷、面對面訪問、電話訪問等方式進行;雖然以現在而言,網路民調也算是新興的方式,但是在網路民調中,民眾是基於自己的興趣去回答放在網路上的問題,並沒有經過隨機抽樣,因此網路民調一般不具統計意義

更不用說我們是否願意上戰場捍衛臺灣,不是只受到情緒的單方面影響;在沒有綜合評估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只使用社群平台的數據去斷言臺灣人的思考,是很不明智的。

對中國威脅的選擇性忽視

raw-image

對於賴總統近日對中政策的想法

原文第六段當中,她提及:「賴清德似乎對這些情緒視而不見。他非但沒有與台灣各界接觸,就我們應該何去何從發起一場緊迫的全國性討論,反而選擇製造恐懼、引發對抗,並且重拾冷戰時期的那種黑暗言論。3月13日,以中國的間諜活動、顛覆活動和軍事威脅為由,賴清德正式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放話加強對與中國的商業、文化和其他聯繫的審查。他還宣布計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以起訴涉嫌國家安全犯罪的台灣現役軍人,該制度因人權原因於2013年廢除。」

再一次,她顯然也知道賴總統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的理由,是由於「中國的間諜活動與軍事威脅」;那麼,在中國日益強大且不斷主動文攻武嚇我們的前提下,我們如果這時還主張以和為貴,然後甚至如她所說的「與中國達成和解」,會發生什麼?

這樣的「對話」在權力不對等的前提下,實際上更像是被動接受對方條件,甚至可能淪為某種形式的屈服。

對於中國的看法「真的」太天真

她在原文中也提到「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敵對之後,兩岸和解似乎成為了可能。但是窗口很快就關上了。在台灣,公眾對與中國關係升溫的懷疑與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國以嚴厲的鎮壓回應了始於2014年的香港民主抗議活動之後,這種鎮壓至今仍在繼續。」

再一次,她還是知道中國會「嚴厲鎮壓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但不知道她是刻意輕描淡寫,還是真的不知道中國那種鎮壓有多殘暴;光是香港的反送中,就有催淚瓦斯彈、布袋彈射穿人眼這種事情發生。既然知道中國是真的拿著坦克車面對 1989 年聚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用著真槍實彈在面對著 2019 年香港的抗議人潮,做為隔著一條海峽,最大程度上被威脅的人,我們能不懷疑、恐懼中國嗎?

再者, 2022 年中國駐法國的大使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若統一台灣,要進行再教育,讓台灣人變回愛國分子、再度支持統一。不知道她是否有意識到「再教育」在中國語境中,意味著什麼樣的思想控制與人格消磨。

沒有和平就沒有民主?還是沒有民主就沒有和平?

她在文章最後一段講到了這樣的一句話:「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但是,要是我們真如她所言,以某種形式與中國達成了和解,那麼影響的範圍不是只有我們而已。假若我們臺灣不挺身對抗由中國製造的恐懼,而選擇投降來維持表面上的和平,那旁邊的民主國家:日本、南韓,或甚至美國,他們的民主還能夠「和平」嗎

所謂的和平,有時也是有對戰爭的準備才有和平;臺灣一直都沒有主動挑釁、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危,反觀中國數千顆飛彈對著臺灣、海峽上軍事演習,如果我們為了表觀上的和平,不購買武器、不去應對這些威脅,後果恐將不堪設想。

總結

龍應台她對於兩岸的緊張升溫,感到的焦慮與不安本身,其實並沒有錯;她願意在國際媒體為台灣發聲,某種層面不是壞事;但正因如此,我們更希望她的文字能基於事實、邏輯與對現實的深刻理解。特意撰寫這篇文章,不是否定誰的觀點或立場,而是希望更多人一起練習用事實與邏輯來保護我們自己說話的方式,而不引起國際對臺灣的誤會。

民主社會允許多元聲音,也應該鼓勵公民用資料與理性回應那些可能誤導的論述。保護台灣,不只是防衛疆界,更是守住論述的清明。

如果喜歡,請記得按個愛心;每個喜歡,都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如果有需要勘誤,也歡迎理性討論;每一個勘誤,都是我變得更精準的地基。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歡迎來到【生資道場】! 這裡是一個結合生物資訊與生活思維的小宇宙。 我們聊癌症、談程式碼,也偶爾思考世界的複雜與美感。 不一定要懂程式、不一定要是科研人, 只要你對知識、生活與實驗感興趣,就能自在入座。 歡迎留言交流,理性討論,偶爾隨著道場主一起激盪新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大學生透過參與國際營隊免費出國的經驗,並推薦數個國際交流營隊,包括World Leaders Convention 2025、KAUST Summer Camp 2025、TULIP法國夏季學校、坎城創意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和鯤鵬會營隊,提供營隊地點、申請條件、費用補助、主題等資訊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大學生透過參與國際營隊免費出國的經驗,並推薦數個國際交流營隊,包括World Leaders Convention 2025、KAUST Summer Camp 2025、TULIP法國夏季學校、坎城創意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和鯤鵬會營隊,提供營隊地點、申請條件、費用補助、主題等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Thumbnail
6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臺灣地方特色的書籍,橫跨東南西北、從飲食聊到建築、自文學連接歷史,通通集合在這次的選書中。 誠摯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在紙上走讀臺灣,挖掘日常中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2024臺灣文學獎 海報、訊息來自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網站。
Thumbnail
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楊憲宏的節目專訪,針對由我主編的新書《全球印太戰略》發行進行介紹,受訪內容分為上、下集。 本集:《全球印太戰略》(下)─台灣如何建立自己的印太戰略。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Thumbnail
6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臺灣地方特色的書籍,橫跨東南西北、從飲食聊到建築、自文學連接歷史,通通集合在這次的選書中。 誠摯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在紙上走讀臺灣,挖掘日常中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2024臺灣文學獎 海報、訊息來自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網站。
Thumbnail
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楊憲宏的節目專訪,針對由我主編的新書《全球印太戰略》發行進行介紹,受訪內容分為上、下集。 本集:《全球印太戰略》(下)─台灣如何建立自己的印太戰略。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