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場故事:股市像跑馬拉松,耐力才是王道
昨天晚上,你有沒有跟家人吃飯時聊到股市又在鬧什麼?就像我鄰居老王,昨天還跟我說:「關稅這齣戲應該演完了吧?」今天一早他又跑來問:「怎麼還在跌?」股市這東西,真的像跑馬拉松,起起伏伏考驗耐力。今天是4月12日,關稅風波還在攪亂美股,我們來看看最新劇情,還有台灣上班族該怎麼跑贏這場比賽。
今日美股經濟大事:關稅僵局加劇,銀行股意外亮眼
今天美股市場的焦點還是中美關稅大戰。根據最新消息,特朗普昨天維持對中國的145%高關稅,並暗示「不排除進一步加碼」,讓市場期待的談判破局。中國也不甘示弱,昨天把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84%調到125%,今天更傳出可能限制稀土出口,供應鏈恐慌再起。結果呢?道瓊指數今天盤中一度跌800點,收盤跌2.1%;標普500跌1.5%,納斯達克勉強守住,跌0.8%。
不過,銀行股今天意外成了亮點。摩根大通(JPMorgan)公布第一季財報,淨利146億美元,超乎預期,股價逆勢漲3.4%。其他大行像花旗、富國銀行也表現不錯,帶動金融類股小幅上揚。這波財報讓投資人看到一絲希望:關稅亂局中,金融業似乎還能穩住。對台灣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亂世中的一條生路。數據分析:貿易戰與金融股的10年故事
我們來看點歷史數據。過去10年(2015-2025),每次貿易戰升溫,標普500短期平均跌4-6%,但半年後多半反彈6-8%。比如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標普當年跌6.2%,隔年卻大漲28.9%,因為市場總會找到新平衡。
金融股在這波亂局中特別有看頭。過去10年,貿易戰期間金融類股(像XLF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約9%,比標普500的7%略高。為什麼?因為關稅推高通膨預期,聯準會可能維持高利率,銀行貸款利差就賺更多。反過來說,消費品類股(像零售、電子)在關稅壓力下,平均跌幅達8-10%。這提醒我們,亂世中選對賽道,比追風更靠譜。
具體建議:台灣上班族的投資策略
- 金融股試試水溫:銀行股財報亮眼,顯示抗壓性強。台灣能買的00692(富邦美國消費ETF,含部分金融股)或海外券商的XLF,建議每月投2000-4000元,穩穩吃紅利。
- 科技股別放棄:雖然關稅讓供應鏈緊張,但AI需求不減。像00662(富邦NASDAQ)這類ETF,每月定投3000元,趁波動撿長期成長。
- 現金多留點:中美關稅戰沒完,稀土限制可能再掀波瀾。建議留30-40%現金,等市場冷靜或財報季後再加碼。
結論:跑穩步伐,別被風浪打亂
今天的美國股市像馬拉松中段,關稅僵局讓市場喘不過氣,但銀行股的亮眼表現帶來一絲曙光。台灣上班族不妨把資金分成三塊:小試金融股、定投科技股、留點現金看後續。未來幾週,如果財報季持續報喜,或中美談判冒出火花,美股可能穩住陣腳。記得每個月檢查一下投資組合,跑贏馬拉松靠的不只是速度,還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