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學階段時,受到社科院和商院的影響,總覺得永續是一個很飄渺的議題,畢竟真的很難想像金融業寫寫減碳數字就能救地球。但畢業之後,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做永續報告書,做 SROI 評估。
近一年半的時間我所接觸的組織,他們確實是在做「能夠變好的事情」,也許是從調查結果思考怎麼讓社宅更貼近住戶的需求,或是評估組織的綠建築設計價值來和關係人溝通。這些組織不是想著把公司裡撥 0.1% 預算的 ESG 作為塞進永續報告書,而是想要用永續報告書、SROI 來呈現或溝通他們「嘗試讓環境、社會、治理變得更好」的作為。
當然,也許是因為自身公司的業務方向,所以我有幸接觸到實際作為大於表面揭露的組織,也更意識到多數的組織並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並不是想表達這些組織有多高尚,而是豁然發現:原來有組織真的是試圖往更好的路上走。
在看過世俗的「永續」,以及相對實際的「永續」後,如果問我:永續是個假議題嗎?
我現在還是認為在地球毀滅前一天,永續都是假議題(浮誇的說)。
在我的心中,永續不應該是「我們要做甚麼才能救地球」,或是「我想留給下一代一個怎樣的地球」,而是「當我可以賺到錢之後,能多做什麼來為環境、社會、治理,更負起責任」。你很難叫一個要養不起組織的老闆思考做社會貢獻,但是要求一個可以穩定運營的組織負起責任心是很難被反駁的。
過去一個月我開始寫永續領域的資訊文章,它們的資訊點非常的密集,所以閱讀起來比較辛苦,非常感謝所有閱讀過的朋友。我寫這些資訊文章的目的除了整理思緒,也期許它們能作為小小的工具手冊來累積。未來,希望能從工具手冊中擷取重要的資訊點,配合已發布的永續報告書來寫案例分析,希望能讓領域同仁、感興趣的大眾,能更容易了解永續領域的議題,還有實務上發展到什麼程度。
最近因為川普爺爺的關稅政策,永續的討論度應該會低迷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只要帳戶裡的損益還沒結清、還沒有辭職,永續的文章就會努力地再寫寫。很期待永續這條路會讓我們看到什麼光景,也許會走到荒漠一切變成空,也許可以走去大森林獲得一口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