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學法文後,越來越喜歡看法文音樂劇。身為法文初學者,雖然無法只光聽就了解歌詞與整齣劇的意思,但依然陶醉,依然享受。
繼法版羅密歐與茱麗葉,鐘樓怪人也迎來25周年的生日,展開世界巡迴,更是首度在北中高三地進行巡迴演出。
開頭的第一首大教堂時代,真的是喚起記憶,音樂一下、歌詞一出,彷彿就能看到巴黎聖母院的磅礡,猶如一座火山在心裡爆發。

觀劇日期:2025/3/8 19:30
場地: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座位: 二樓E區13排1號

一樣在上次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舞台不大,不過二樓的票比我想像中離舞台近很多。
鐘樓怪人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十五世紀末的巴黎聖母院,故事講述一名擁有傾城美貌的吉普賽女郎艾絲梅拉達,與四位不同身分的男人:侍衛隊長菲比斯、吟遊詩人葛林果利、副主教佛侯洛與鐘樓怪人科西莫多之間邂逅的故事。
侍衛隊長菲比斯和艾絲梅拉達一見鍾情,可是已有未婚妻的他卻想要兩者兼得;吟遊詩人葛林果利在一次誤闖禁地奇蹟之殿後,成為艾絲梅拉達名義上的丈夫;副主教佛侯洛在見到艷麗的艾絲梅拉達之後,也無法抵抗神職人員的束縛,無可救藥地愛上她;鐘樓怪人科莫西多也對艾絲梅拉達一往情深,不過卻自慚形愧,只把情意放在內心深處。 在台灣的翻譯上,似乎更加著重在鐘樓怪人科莫西多這個角色上,不過其實我覺得這齣沒有甚麼固定的一個主角。雨果的原著名稱叫做巴黎聖母院,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有機會為這齣劇正名呢。
關於那一夜🔔
也許是因為開始學法文,越聽越覺得法文是好美麗的語言,雖然在劇情與歌曲方面,整體來說我個人還是更喜歡法文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演員
這次的演員我不太熟悉,唯一知道的是飾演葛林果利的John Eyzen,是上次羅茱20周年巡演的莫枯修!
上一次在法版羅茱就有點喜歡他詮釋的瘋瘋的、痞子感的莫枯修(記得他的笑聲有點魔性,但在《世界之王》最後他的高音讓人起雞皮疙瘩!)
大教堂時代在高音之間游刃有餘,超穩,最後ending的大教堂時代甚至是清唱!
不過他詮釋的葛林果利更像一位正派的說書人的角色,也許是原卡把詩人詮釋得太有魅力,John Eyzen就有點幼齒的青澀感,雖然整個磅礡的感覺也不差。
女主角艾絲梅拉達Elhaida Dani的聲音好有溫度好有力度,有吉普賽女郎的恣意,也有情竇初開的少女的盼望。獨唱曲撐住全場的感覺,真的在我心裡印象深刻。
科莫西多的沙啞嗓音超符合角色的設定,整個情感詮釋得有更到位,特別是最後失去艾絲梅拉達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曲完還覺得久久無法釋懷啊……。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根本就是特技表演!座在前排的一定覺得震撼。把演員吊起來、轉來轉去、滾來滾去,尤其是科莫西多!還有副主教弗侯洛從鐘樓滾下來的畫面,只能說這齣的演員心臟都要很大啊。
偷偷說,今年十月份綠琰將要去一趟法國,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如此磅礡的巴黎聖母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