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技術從數位世界向物理世界的快速擴張,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逐漸成為投資界的新焦點。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於2025年2月6日發布了一份名為《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的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現狀、價值鏈構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投資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

Introducing the Humanoid 100:
Morgan Stanley's List of Global Humanoid Enablers
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物理embodiment,觸及60兆美元的市場規模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人工智慧(AI)的物理embodiment,其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將對全球GDP和就業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市場規模高達60兆美元。 隨著GenAI技術不斷從數位世界向物理世界遷移,投資者開始意識到人形機器人可能帶來的巨大顛覆,並積極尋找投資機會。
人形機器人100:全球產業鏈的深度繪製
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人形機器人產業,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團隊深入分析了全球範圍內與人形機器人相關的上市公司,並推出了“人形機器人100”名單。 這份名單並非窮盡所有相關企業,而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觀察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起點,並激發更多關於該產業未來發展的討論。
產業鏈構成:大腦、身體和整合者
摩根士丹利將人形機器人的價值鏈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 大腦(Brain): 主要由半導體和軟體構成,其中最關鍵的是用於實現機器人自主性的GenAI模型,以及用於訓練機器人的模擬模型和數位分身。
- 身體(Body): 主要由感測器(攝像頭、光達、力矩感測器等)、致動器(馬達、編碼器、軸承、螺桿、減速器等)、線束和連接器,以及通常安裝在胸部的鋰離子電池構成。
- 整合者(Integrators): 負責開發完整的人形機器人。

摩根士丹利估計Tesla Optimus 目前的硬體成本爲每50-60k美元
亞洲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形機器人100”名單中,73%從事人形機器人相關業務的公司和77%的整合者都位於亞洲,其中中國佔比分別為56%和45%。 這一現象反映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勢頭,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廣闊的本土應用市場和強有力的政府支持。

投資建議
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投資者可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人形機器人的“大腦”: 包括提供GenAI模型、數據科學和分析軟體、模擬和視覺軟體,以及半導體(視覺、計算、記憶體、設計和製造)的公司。
- 人形機器人的“身體”: 包括提供致動器部件(軸承、螺桿、齒輪/減速器、編碼器、馬達)、感測器(雷達和光達、磁力、力和扭矩、攝像頭和視覺感測器)、電池、線束和連接器、鋁鑄件以及散熱解決方案的公司。
- 人形機器人的“整合者”: 包括汽車製造商、消費電子公司、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公司、傳統機器人公司以及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人形 100 市盈率排名
P/E Rank of Humanoid 100 (Cons. 2025)
結論
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正引領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 摩根士丹利的這份報告為投資者深入了解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有助於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 此文根據閱讀摩根士丹利的報告"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後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