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備好了,工作也收了尾,我與妻子決定騎出一段傍晚的自由。
沒有遠行,卻比遠行更有意義——這是台北大縱走第八段,
從木柵動物園捷運站出發,橫越東西,最終抵達關渡捷運站,
全長約40公里,一段城市的橫切面,也是一條內心的伸展線。
下午四點半,我們從木柵出發,騎上YouBike,隨太陽餘暉緩緩西行。
第一張照片是我與她騎行於新店溪左岸自行車道,陽光正柔,空氣剛好,
身邊是搖曳的芒草與河岸青草,光線拉長了影子,也拉長了彼此的陪伴感。
有時不說話也沒關係,兩人並肩而行,就是最深刻的對話。
這段自行車道平坦寬敞,沿途經過景美、古亭、圓山,風景如同剪影電影,
有城市的高樓、有大稻埕的煙火、有江水的靜謐,也有行人的笑聲。
當我們轉入社子島、洲美堤防後,天色已開始轉暖變橘。
第二張照片,是我們在淡水河畔的夕照,遠方的高樓剪影倒映水面,
那一刻,我不再是旅人,而像是被城市溫柔擁抱的老朋友。
黃昏,是一天與一天交班的時刻;這條路,像是為了夕陽而存在。
不是每段騎乘都能讓你與天空對話,但這段,會。
晚上七點半,我們順利抵達關渡捷運站。
第三張照片,是我們騎過的河濱夜色,還有那家不期而遇的日式居酒屋。
串燒與小酌,像是旅程的句點符號,告訴你今天過得不白搭。
坐在店裡,她笑說:「這段路騎起來好像在畫布上畫線條。」 我點頭,想著那夕陽、那水面、那騎車的人們—— 的確,每條路線,都是生活的描邊,每一次出走,都是日常的填色。
有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你這趟旅程要放一張自拍?
我想說的是,那不是自拍,是一種證明——我們還在路上。
不是觀光客的匆匆打卡,也不是運動員的紀錄數據, 而是生活者的態度,一種「願意為自己留下一點記錄」的溫柔決定。
台北大縱走第八段,不是最高,不是最陡,卻可能是最有故事的那段。
它讓你從都市出發,也讓你騎進自然,從午後抵達夜色,從兩人走進默契。
你不必是專業的單車客,只要願意,就能與這座城市交換一段真實的陪伴。
下次午後,不妨也來這段路——
讓騎乘成為默禱,讓風景為你鋪路,讓兩個人的速度,寫下一段值得回憶的節奏。
(原文與圖片,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