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枇杷。
身為一位內容創作者,我們很常會因為一時的興致上來,就一股腦地開始寫作。這沒有不好,因為那是創作的熱情來源,甚至我大多數也是這樣開始創作。
然而,如果你寫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被看見」,甚至最終能為你帶來商業機會,那麼,我們在下筆前就必須優先考量一個「功利性」的問題:「讀者想看什麼?」讀者之所以搜尋,是為了尋找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讀者的每一次搜尋,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需求、一個問題、或一個尚未被滿足的疑問。
如果你寫的內容與這些「需求」脫節,那麼即便你的文章內容再豐富、再有深度,對於讀者來說可能都「不重要」,也難以在茫茫網海中被點擊。
下面,我根據過去從事 SEO寫手的經驗,總結了三個 SEO文章的寫作核心。雖然不能說只要能掌握這三個核心重點,文章就能常常上 Google首頁,但以我的經驗來說,這樣確實更容易被看見。
核心一:源自真實經驗的「主觀評價」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年開始,大家在搜尋產品和服務的時候,開始會在關鍵字的後面加上論壇的名稱。而台灣比較知名的論壇,像是 PTT、DCARD、MOBILE 1,都成為了熱門的關鍵字選項。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網路上搜尋一個產品或服務時,其實並不是想要看到品牌官方網站那些千篇一律的產品介紹。比起品牌官方網站的介紹,我們可能更想要看到的是其他人的真實使用經驗、對於這個產品的推薦或是不推薦、以及有沒有遇到什麼特別的使用問題。而發布在 PTT中的文章,又能有效減少「葉佩雯」的可能,因此許多人搜尋更願意去 PTT尋找答案。
以我近期的搜尋為例,想像一下,當讀者在搜尋時,他們心中可能是這樣想的:
- 我看到華碩、技嘉、微星推出了 B850M主機板,但我不知道這款主機板到底好不好?→ B850m主機板推薦
- 女友在跟我討論寶拉珍選這個品牌保養品的效果,並且在擔心會不會有副作用? → 寶拉珍選 水楊酸精華液使用心得
- 除了保養品之外,女友也考慮醫美診所,但不知道醫美診所的效果? → 醫美診所經驗分享、醫美診所推薦
對讀者來說,那些「主觀」的感受評價和「真實」的使用心得,比客觀數據或規格介紹來得更重要。因為大多數讀者搜尋的目的,除了更了解產品和服務之外,是為了「決定自己要不要購買產品或服務」。
但如果在搜尋的過程中,遲遲看不到他人的心得分享,或者實際使用經驗。那是不是不僅沒有解決心中的疑慮,反而對產品或服務更加感到不信任呢?
所以,如果你正在撰寫的文章類型是「產品或服務的介紹」,那就別再假惺惺的寫那些不著邊際的客觀說詞了。比起搬運一堆來路不明、缺乏驗證的產品介紹,不如勇敢地寫出最真實的使用心得。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部落客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沒有使用心得,怎麼寫得出來?」我想這又回到了寫文章最開始的目的,你是為了甚麼而寫文章呢?只是為了欺騙讀者的點閱率嗎?還是為了協助讀者解答心中的疑惑?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分享真實的使用經驗,才是讓你的文章更容易被看見的根本關鍵原因。如果不靠著這個方式建立讀者的信任,那即便靠著各種技術來提升網站的 SEO排名,也會在讀者心中大打折扣的。
核心二:「比較型內容」減少選擇障礙
產品之間的比較,是讀者最喜歡看的內容類型之一,因為這能有效地減少他們的選擇障礙。大部分的讀者在面臨選擇困難時,會主動搜尋產品的比較文章,藉此來確認自己的決策。
同樣以前面的主機板、保養品、醫美診所來舉例,讀者在搜尋時,可能會這樣:
- 華碩和技嘉的B850M主機板比較符合我的需求,但兩者的價位差不多,不知道怎麼選? → 華碩 技嘉 B850M主機板比較
- 寶拉珍選有推出 A醇和水楊酸精華,並且還有%數的差異,不知道哪個適合我? → 寶拉珍選 A醇 水楊酸精華差異比較
- 肉毒桿菌有好多品牌,不知道要選擇哪一種? → 肉毒桿菌品牌比較
Google已經靠著龐大的數據資料庫,建立了關於使用者搜尋意圖的一套演算方式。當我們單純搜尋商品或是服務名稱時,Google通常會直接給我們購買連結,所以具有「購買」功能的網站,像是品牌官網或是購物平台,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最前端。
但如果消費者還不確定要購買哪一款產品或服務時,會在搜尋的過程中加上比較、推薦、VS、哪款好這類型的關鍵字,而 Google同樣會針對這樣的關鍵字,給予對應的內容。
這些具有比較性質的內容,能夠有效地協助使用者做決策。因為當使用者加入這類型關鍵字做搜尋時,它們當下並不是為了「購買」,而是為了選擇「選擇」。
核心三:內容必須「淺顯易懂」,讓小學生都看得懂
在我剛擔任實習記者的時候,寫的新聞稿件很常被帶我的主任退回來,理由都是「太難看了」。
當時,他一再跟我強調,那個我早就知道,但還是很難做到的基本觀念「你寫的新聞必須連小學生都看得懂。」這是所有修新聞學學分的學生,在學習新聞寫作和媒體識讀時,一定會被教育的第一項,也是最基礎的新聞寫作原則。
新聞連小學生的看得懂,這並不是說內容要很幼稚,而是閱讀門檻必須要夠低,這一點對於部落格的文章來說是一樣的。
在撰寫文章的時候,我會一再地調整用詞、文章結構、甚至加入很醜但很好閱讀的圖片。這是因為,我必須要確保我的讀者能夠看得懂我想要表達的內容,即便這些是我認為的「基礎知識」,但我依舊要用最直白,並且最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
試想,如果你的文章充滿了生僻的專業術語、高深的論述、甚至冗長的解釋,那有多少讀者看得下去呢?是不是很快就會跳出頁面?
部落格的核心觀念很簡單,「讀者看得下去,文章才有流量;讀者覺得喜歡,內容才產生價值。」
甚至我認為,即便你的部落格是以專業知識為主,你也可以在用詞,甚至是舉例的時候,使用較為「親民」的方式。
以上就是枇杷我在製作 SEO文章會使用的三大核心元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只要掌握這三大重點,文章很容易就能被 Google青睞,雖然我自己也很常會忘記就是。另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點個愛心,或者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想法,也可以將文章分享給其他你覺得可能需要的親朋好友。因為,你跟我的互動,是我撰寫文章的原動力。
我是枇杷,感謝你的觀看,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