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的連結,從未消失。
自從爸爸於去年5月辭世後,我曾數次在夢中與他相見。
「啊?」在2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倏地從睡夢中清醒過來,只因夢見爸爸了。
我利落地從床上滑到地面,小跑到書房,細細記下夢境的內容。在夢中,衣著整潔、聲線柔和的爸爸跟我說:「我在另一國度生活得很好,您也要好好生活喔。你準備好食物,我一定會來訪的!」
為甚麽要準備食物呢?我一邊用鉛筆把夢境內容記錄,一邊思索著,也不明所以。
就這樣,時間悠悠的來到3月1日。
這天,心血來潮的我翻揭懸掛在大門後的月曆,注意到本年的清明節在公曆4月4日。
今年的清明節,是我首次以「女兒」的身份拜祭爸爸呢。我邊看月曆邊想著。
「首次」,這兩個字讓我猛然想起親戚們曾告訴我,在祭祀的傳統上有「新山不過社」的習俗。
意即凡有親人過世,第一年必須在「春社日」前完成拜祭,而非在清明節期間拜祭。
原來爸爸在提醒我要預早一點安排祭拜儀式!
我驚惶地在網上查找本年的「春社日」,發現是在兩星期後的公曆3月20日。
那該準備甚麽食物呢?既要爸爸喜歡,也要便於用作祭拜,且我又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製作技巧的食品‧‧‧‧‧‧我坐在書桌前,托著下巴細想。
「呀—!有了!椰汁馬豆糕!」
我突然的叫喊聲,把坐在書桌另一端,正在製作手工皮包的丘比熊嚇得從坐位上彈起來。
椰汁馬豆糕,是廣東、香港的糕點小吃,也是爸爸愛吃的點心。

馬豆有著粟米的外觀(作者拍攝)
黃色的馬豆,即黃豌豆(Split Peas)。
它們雖有著玉米粒般鮮亮的外形,卻是來自沒來得及採摘、持續生長的荷蘭豆變成的。
小小一顆,卻蘊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水溶性纖維,且有助降膽固醇和抗氧化呢!
我立即在網上查找了一下食譜,原來馬豆糕真的不難做呢。
主要食材只有馬豆、椰汁、花奶和粟粉(玉米粉),然後拌勻煮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們到烘焙店選購材料。
我拿起貨架上的玉米粉,眼睛卻被旁邊的「黑芝麻卷預拌粉」吸引著。只因我記得父親也喜歡暱稱「菲林」的芝麻卷呢!
我拿起這款預拌粉細看,不但成份全天然、香港製造,而且製作方法也不太復雜:只要加水拌成糊狀,舀一湯勺到淺型長方盤,大火蒸3分鐘後,捲起便完成一卷了。
「這款預拌粉很受顧客歡迎呢!而且我也曾製作,成品甜度適中,且帶有濃郁的芝麻香氣呢!」
收銀櫃的店員醒目地探頭向我們推介道。
聽她這麽一說,便買了兩盒回家。
日子在我們嘗試製作糕點間,來到3月16日—預定拜祭爸爸的一天。
那天,我們一大清早帶著糕點,和親友們一起前往拜祭爸爸。
回到家時,餘暉剛好映進書房,染成一片金黃色。
梳洗過後,我拿出當天剩下的糕點,泡了一壼古法炭焙鐵觀音,坐在餐桌前,準備細細品嘗。

黑芝麻卷和馬豆糕(作者拍攝)
鵝黃色的馬豆依附著白滑的糕體,豆香悄然從奶香中溜出。和諧的口感,搭配柔和的甜香,讓我忍不住多吃兩件。
呷一口香醇回甘的鐵觀音,我把目標轉向烏黑亮澤的芝麻卷。

舖滿白芝麻的「菲林卷」,清香濃香,一卷即有。(作者拍攝)
我用竹簽取一件小小的芝麻卷,抬到眼前,從側面細數著卷數,眼中薄薄六層一卷的成品,是背後多番努力練習的成果。
我把芝麻卷放回碟上,小心翼翼地攤開成長方片,再細分成數片品嘗。
還記得以前,調皮的爸爸會把攤開的芝麻片掛在口中,裝成長長的黑舌頭作弄我呢!
我細味著這一切,芝麻濃郁的香氣在口腔中久住不散,讓我心滿意足。
感謝糕點們,讓我再次和爸爸共享一段糕點時光。也讓我發現;原來爸爸從未離開過。
各位喜歡吃甚麽糕點呢?
圓瑩祝各位有美好的一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