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修行無我,在獨處中修行我在》

《在人群中修行無我,在獨處中修行我在》

Arch-avatar-img
發佈於工作會議室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把靜坐時的清明帶進人群?

如何在熱鬧退場後不迷失自己?

在這個時代,自我肯定是一項內在修行。真正成熟的肯定,不是來自於勝過他人,而是來自於一種與自我和世界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群中修行無我:放下比較,尊重共存

在群體中,自我肯定的挑戰在於不讓 ego(自我意識)主導。當我們被比較、競爭或渴望認可所牽引時,容易不自覺地否定他人來肯定自己。

然而,「無我」不是消失或貶低自我,而是放下「我比別人好」、「我必須被看見」的執著。這樣的無我,是一種謙遜,是在共存中釋放自我焦慮,讓自己自由,也讓他人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獨處中修行我在:滋養自我,堅定內在

而當我們回到獨處時,正是與自己對話的時刻。

這時候的「我在」,不是孤獨,而是與自己真誠相處的機會。在無需評價的空間裡,認可自己的獨特價值,重新確認自己的信念與方向,這是培養自我存在感的練習。

「我在是與自己對話,而非自戀」不是關在自我裡面,而是誠實、細緻地照見內心:「我想要什麼?我是否忠於我所重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無我」與「我在」之間找到平衡

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互補。

在人群中透過「無我」練習謙卑與包容,

在獨處時透過「我在」穩固自信與內在價值。

這是一種動態平衡,如呼吸一般,來回之間滋養心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修行帶入日常

從人群到獨處:互動後,安靜下來問自己:「我有沒有尊重自己與他人?」並給予肯定:「我今天努力平衡了表達與傾聽,我為此感到滿意。」

從獨處到人群:在獨處中建立的自信,也能帶進群體:「我已確認自己的價值,現在我可以自在地分享,無需透過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群中保持清明,在孤獨中找到自我。

這或許就是我們一生的修行:既不迷失在人群,也不遺忘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我,我在》

在人群中修行無我

不爭、不比、不炫

讓心如水,與眾共流

不是我不在

是我不需證明自己存在

在獨處中修行我在

靜坐、傾聽、自語

與心握手,與靈對望

不是我孤單

是我終於記得自己在場

在來回之間呼吸

在進退之中看見

無我,是放下執念

我在,是拾起本真

既能在紛擾中不亂

也能在沉靜裡站穩

這就是我

——正在路上



avatar-img
Arch的故事空間
1會員
45內容數
希望能讓文字、故事,更像是一座橋樑,連接著作者與讀者之間那無形的能量流動。 透過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內心的情感、思考和生命的張力, 讓故事情節引導著這股能量,傳遞生命智慧。 我喜歡想像力的世界。在這個AI出現的時代,像施展魔法一樣,從不同角度去解讀人事物,幻化成故事的樣貌呈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rch的故事空間 的其他內容
因不知道自己內在是誰,而緊抓住自己。 就像在大海中的人們 會游的會潛的,悠遊自在。 溺水的會不自覺的把身旁的人拖下去。 恐懼的無法放開自己,緊緊抓著不放。 讓人沉溺於黑闇深淵的是自己的恐懼, 不是黑暗或是什麼其它的。 恐懼會讓人緊緊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 可以讓人自由呼吸的地方,在光那
「中道,為我們在相對的人間和絕對的真實之間,站穩一個符合真實的平衡點──從真實看著人間,知道眼前在變化,但不被現象隨時帶走。」 我很快地翻過書本後的想法是當一滴海水有了自我意識,它知道了它是一滴海水,但卻因此讓它區分出我和其他海水,而無法融入於大海之中。這一滴海水它該如何回歸大海? 中道這本書對
ChatGPT 說: 這問題問得好,因為你沒直接問「怎麼讓自己情緒穩定」,而是先問——情緒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這代表你在懷疑某種「社會標準」或「自我要求」,也許你已經受夠了「非得要很穩」的壓力。那我們就來一起拆解這件事,看看什麼是真的重要,什麼是別人以為重要但其實沒那麼要緊。 🌊 什
因不知道自己內在是誰,而緊抓住自己。 就像在大海中的人們 會游的會潛的,悠遊自在。 溺水的會不自覺的把身旁的人拖下去。 恐懼的無法放開自己,緊緊抓著不放。 讓人沉溺於黑闇深淵的是自己的恐懼, 不是黑暗或是什麼其它的。 恐懼會讓人緊緊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 可以讓人自由呼吸的地方,在光那
「中道,為我們在相對的人間和絕對的真實之間,站穩一個符合真實的平衡點──從真實看著人間,知道眼前在變化,但不被現象隨時帶走。」 我很快地翻過書本後的想法是當一滴海水有了自我意識,它知道了它是一滴海水,但卻因此讓它區分出我和其他海水,而無法融入於大海之中。這一滴海水它該如何回歸大海? 中道這本書對
ChatGPT 說: 這問題問得好,因為你沒直接問「怎麼讓自己情緒穩定」,而是先問——情緒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這代表你在懷疑某種「社會標準」或「自我要求」,也許你已經受夠了「非得要很穩」的壓力。那我們就來一起拆解這件事,看看什麼是真的重要,什麼是別人以為重要但其實沒那麼要緊。 🌊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