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靜坐時的清明帶進人群?
如何在熱鬧退場後不迷失自己?在這個時代,自我肯定是一項內在修行。真正成熟的肯定,不是來自於勝過他人,而是來自於一種與自我和世界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群中修行無我:放下比較,尊重共存
在群體中,自我肯定的挑戰在於不讓 ego(自我意識)主導。當我們被比較、競爭或渴望認可所牽引時,容易不自覺地否定他人來肯定自己。
然而,「無我」不是消失或貶低自我,而是放下「我比別人好」、「我必須被看見」的執著。這樣的無我,是一種謙遜,是在共存中釋放自我焦慮,讓自己自由,也讓他人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獨處中修行我在:滋養自我,堅定內在
而當我們回到獨處時,正是與自己對話的時刻。
這時候的「我在」,不是孤獨,而是與自己真誠相處的機會。在無需評價的空間裡,認可自己的獨特價值,重新確認自己的信念與方向,這是培養自我存在感的練習。
「我在是與自己對話,而非自戀」不是關在自我裡面,而是誠實、細緻地照見內心:「我想要什麼?我是否忠於我所重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無我」與「我在」之間找到平衡
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互補。
• 在人群中透過「無我」練習謙卑與包容,
• 在獨處時透過「我在」穩固自信與內在價值。
這是一種動態平衡,如呼吸一般,來回之間滋養心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修行帶入日常
• 從人群到獨處:互動後,安靜下來問自己:「我有沒有尊重自己與他人?」並給予肯定:「我今天努力平衡了表達與傾聽,我為此感到滿意。」
• 從獨處到人群:在獨處中建立的自信,也能帶進群體:「我已確認自己的價值,現在我可以自在地分享,無需透過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群中保持清明,在孤獨中找到自我。
這或許就是我們一生的修行:既不迷失在人群,也不遺忘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我,我在》
在人群中修行無我
不爭、不比、不炫
讓心如水,與眾共流
不是我不在
是我不需證明自己存在
在獨處中修行我在
靜坐、傾聽、自語
與心握手,與靈對望
不是我孤單
是我終於記得自己在場
在來回之間呼吸
在進退之中看見
無我,是放下執念
我在,是拾起本真
既能在紛擾中不亂
也能在沉靜裡站穩
這就是我
——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