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讀書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道,為我們在相對的人間和絕對的真實之間,站穩一個符合真實的平衡點──從真實看著人間,知道眼前在變化,但不被現象隨時帶走。

我很快地翻過書本後的想法是當一滴海水有了自我意識,它知道了它是一滴海水,但卻因此讓它區分出我和其他海水,而無法融入於大海之中。這一滴海水它該如何回歸大海?

中道這本書對我而言就是這一滴海水的回歸之道。

 

關於修行,書中這樣提到「六祖、釋迦牟尼佛、耶穌、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巴門尼德......東西方主要哲學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就好像一本又一本的使用手冊,提供了根據、說明和驗證的方式,讓我可以解釋自己的體驗這樣的經過,一般人大概會稱為修行。然而,對我來說,並不是透過修行去修出什麼成果,也不是透過經典去理解什麼我不知道的。修行,是讓我進行一種反復或反向的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開過去的經驗,看清機制,讓領悟穩定下來。

 

書友提到一個鬧鐘的觀察,我覺得滿有意思的「睡著時,在鬧鐘響起前一秒,按掉鬧鐘──而覺察『在』。

 

晚上睡覺時,我戴上眼罩、耳塞,我的頭腦依然在看、依然在聽。看著一片漆黑,聽著悄然無聲。我知道這些是我頭腦觀察到的。不知不覺中,我沒注意到我沒在看了,我沒在聽了,我睡著了,但這只是大腦的機制,只是眼睛和耳朵的訊號被屏蔽掉了,當亮度或聲音大到某個閾值頭腦又會被喚醒。

我醒著的時候只是頭腦的投射,過去的經驗記憶與習慣所組成。

而當我進入無夢的睡眠時,其實是進入「無我的在」嗎?

所以大腦的機制下,無我的在依然在,只是被頭腦的投影及聲音掩蓋了,而中道就是在頭腦的投影及聲音的影響或干擾中去靠近真實,去觀察真實,再從真實去看著頭腦的投影及聲音。

 

讀書會中有提出兩個議題討論(安樂死)(素食)

我試著用中道去回應這兩個議題:

我們存在於生死之間。如果自己無法回答我們正在活著,是否表示自己已經死了?如果我們正存在於死後的世界,又該如何死去?

「中道,為我們在相對的人間和絕對的真實之間,站穩一個符合真實的平衡點──從真實看著人間,知道眼前在變化,但不被現象隨時帶走。」

關於安樂死,從字面上來看是為了安樂而死亡。所以這行為就是偏離了中道而刻意的行動。然而不是逃避生的痛苦,也不是追求安樂的死,或許中道的死亡只是頭腦投影的終結,物質肉體的循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世間萬物都在天地之間循環,天地對生命仁慈嗎?氣候變化而乾旱或氾濫,大地震死傷無數;天地對生命殘酷嗎?自然的陽光空氣水,提供生命能量,滋潤生長,能量轉化於生物中運轉。天地不是仁慈也不是殘酷,天地不仁就是中道。

 

關於飲食也是中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班迪達《解脫道上》:在此,我想談論一下「素食主義」。有些人認為吃素才是道德的。在上座部佛教裡,並沒有「吃素能助禪修者更快或更容易見到法」的思想。佛陀並未完全禁止「吃肉」。提婆達多曾要求佛陀立下戒律禁止食肉,但佛陀思考了這事的利、弊後,回拒他的要求。在佛陀時代,一般人們吃菜也吃肉。比丘必須依托缽而食,他們沒辨法知道哪一家吃素,哪一家不是。而且,他們必須接受在家眾所給與的任何食物。如果佛陀立下這條戒律而禁止肉食,這將會影響比丘們的修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佛陀所教的方式進食,思惟食物的不淨,不去執著任何的食物。不一定得吃素才能修行。」

讓飲食回歸到最基本的作用,維持身體的運作。

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去應證飲食中的營養學或瑜珈的悅性、變性、惰性飲食觀,如果只是盲從某某說應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是否也是無明?

「修行,是讓我進行一種反復或反向的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開過去的經驗,看清機制,讓領悟穩定下來。」

關於素食的議題,可以回頭翻閱《療癒的飲食與斷食》,就像楊博士說的「每個主題都有不同的說法。採用不同主張的專家各說各的,一般人愈接觸只會愈困惑。是這樣,我有必要從個人的親身體驗和觀察出發,對這些主題做一個彙總。最後也要記得,沒有哪一個飲食和健康的建議能夠適用所有的人,我們有責任為自己找出最適合的方式。

換個方向來說,身體的中道=透過飲食、運動調控或維持身體的動態平衡,維持身體的「在」。

關於參加<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讀書會的紀錄就先到這告個段落,如果你有任何共鳴歡迎跟我回應互動,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ch的故事空間
2會員
50內容數
希望能讓文字、故事,更像是一座橋樑,連接著作者與讀者之間那無形的能量流動。 透過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內心的情感、思考和生命的張力, 讓故事情節引導著這股能量,傳遞生命智慧。 我喜歡想像力的世界。在這個AI出現的時代,像施展魔法一樣,從不同角度去解讀人事物,幻化成故事的樣貌呈現。
Arch的故事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因不知道自己內在是誰,而緊抓住自己。 就像在大海中的人們 會游的會潛的,悠遊自在。 溺水的會不自覺的把身旁的人拖下去。 恐懼的無法放開自己,緊緊抓著不放。 讓人沉溺於黑闇深淵的是自己的恐懼, 不是黑暗或是什麼其它的。 恐懼會讓人緊緊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 可以讓人自由呼吸的地方,在光那
2025/04/18
因不知道自己內在是誰,而緊抓住自己。 就像在大海中的人們 會游的會潛的,悠遊自在。 溺水的會不自覺的把身旁的人拖下去。 恐懼的無法放開自己,緊緊抓著不放。 讓人沉溺於黑闇深淵的是自己的恐懼, 不是黑暗或是什麼其它的。 恐懼會讓人緊緊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 可以讓人自由呼吸的地方,在光那
2025/04/04
ChatGPT 說: 這問題問得好,因為你沒直接問「怎麼讓自己情緒穩定」,而是先問——情緒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這代表你在懷疑某種「社會標準」或「自我要求」,也許你已經受夠了「非得要很穩」的壓力。那我們就來一起拆解這件事,看看什麼是真的重要,什麼是別人以為重要但其實沒那麼要緊。 🌊 什
2025/04/04
ChatGPT 說: 這問題問得好,因為你沒直接問「怎麼讓自己情緒穩定」,而是先問——情緒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這代表你在懷疑某種「社會標準」或「自我要求」,也許你已經受夠了「非得要很穩」的壓力。那我們就來一起拆解這件事,看看什麼是真的重要,什麼是別人以為重要但其實沒那麼要緊。 🌊 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一切萬有如一片海洋,每個意識是海洋裡的一滴水。        
Thumbnail
一切萬有如一片海洋,每個意識是海洋裡的一滴水。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直覺的知識,並且可以一睹內在的實相。 宇宙在這方面對我們每個人說話。靈魂或內在的自我並不是我們之外的東西,而是我們存在的媒介。「真理」不是從老師到老師、教會到教會,或管教到管教,而是從自我的內心找到。「宇宙的神祕」意識的親密知識,並不是深奧的真相而不可隱瞞。 這種信息對人來說就像空氣一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直覺的知識,並且可以一睹內在的實相。 宇宙在這方面對我們每個人說話。靈魂或內在的自我並不是我們之外的東西,而是我們存在的媒介。「真理」不是從老師到老師、教會到教會,或管教到管教,而是從自我的內心找到。「宇宙的神祕」意識的親密知識,並不是深奧的真相而不可隱瞞。 這種信息對人來說就像空氣一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