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母親朋友的女兒因病離世的消息,雖然不認識對方,但感受莫名沉重。註1
母親表示和那位朋友並不算熟識,會知道這個消息也是在聚會上耳聞,當她聽說時,對方的女兒已經過世好幾個月了。這幾天正逢朋友女兒的生日 ─ 過世後的第一個生日,根據他人所述,那位母親煮了一桌女兒愛吃的菜,彷彿等待女兒回家享用。
看著餐桌上的佳餚,那位母親替生日壽星許下願望 : 「今天是你的30歲生日,媽媽煮了你最愛的菜色,你要好好享用,你要幫助媽媽活下去。」
我想起學生時代讀黃春明的詩,講述兒子自殺後家人仍在餐桌為他保留位子與碗筷。很平實普通的文字,卻訴盡沉痛與哀傷。
那位女孩30歲的人生扉頁,因一場疾病再也無法開展。一次無預警的暈眩使她昏倒在地,緊急送醫檢查後醫護人員面色凝重地告訴她 : 「想做甚麼、想吃甚麼,都盡量去做吧。」
沒有建議的療程、沒有飯後吞幾顆藥丸、沒有打點滴,甚麼都沒有。
她感覺自己的生命像沙漏般流逝。看著醫師眼角的細紋,一條條好像她小時候第一次接觸小提琴,撫著一條條細細的琴弦,想像自己像演奏家那樣自如。當醫師告訴她消息時,提琴上的弦一根根斷了,希望也在一瞬間幻滅。
即使不熟識,當母親與我講述那位朋友及其女兒的經歷時,淚水幾乎要潰堤。我幾乎可以看見那位母親下廚為女兒準備生日大餐,期待女兒邊用餐邊許願的情景,我也幾乎可以看見她等到飯菜涼了、天色暗了,那桌佳餚始終沒人動過的畫面。
可以想見,卻無法體會那樣的痛。
後記
註1: 偶然翻到自己四年前,也就是2021年10月所寫的這篇文章。
到現在我仍會時不時會想起那位女孩。即使不認識她,卻透過母親得知她的各種消息,包含她大學考上第一志願,讀商學院又雙主修理學院的科系,就連她大學期間加入甚麼社團我都知道,後來又聽說她到國外知名大學進修,印象中是攻讀法律相關。總之這個人在我心中是個很聰明優秀又積極進取的存在。在得知她的消息以及她母親幾乎崩潰的狀況時,我有種說不出的悵然。
令我驚訝的是,每當我想起她,腦中便會浮現她坐在診療室的模樣。我彷彿能看見當她得知自己將死的瞬間,那絕望的眼神;也彷彿能感受到她家人收到噩耗時的恐懼與無助。即使素未謀面,那種痛苦卻似乎透過他人的轉述在我腦海不斷放大、繚繞。
現階段,除了將這些感受寫出來,實在不知道還能做些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