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一個說法,過去人們的生活比起現在的生活,節奏要慢得多。例如因為收發一封信件都需要時間,所以工作的節奏也會相對慢一些,必須等,無法不花時間在等待上面。
經歷了Nokia升級成iphone,motorola也不知道在哪裡的這個過程之後,好像無論出現什麼東西,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當然是好事,但同時對每個個人來說也可能是壞事。
能否在關鍵時刻靈光一閃,變成一種稀有的能力
Ideas shape the course of history.
以前想要做點什麼改變是很困難的,除了要有好點子之外,也要有相應的工具或人才有辦法執行。現在,我們會遇到的困境與過去完全不同,當執行變得沒那麼難了的時候,人人都可以產出的時候,點子卻顯得太少。
以前缺點子,也缺會做的人。 現在只缺點子。
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挺正面的,因為這等於是「有能力就不怕沒舞台」的一種說法。但另一方面,他也代表了另一件事情。
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持續產生新的點子和想法,那他很有可能會逐漸落後於別人。
這個變化從哪裡來?
隨著創作的工具越來越多,一直發展到現在的AI時代。 AI 工具每天都在新增的同時,「做出一個東西」的門檻也持續的在降低。圖片不需要畫,可以由 AI 自動生成;文章不需要自己想,可以 AI 幫忙寫;資料分析可以不用自己看,讓 AI 幫忙生。
能定義一個人價值的,不再只是「某些特定的技能」,變成了「還能不能找出 AI 做不到的事情」。
這個東西就是點子。
有別於過去,一個點子已經不再只是一切的發源和起點,而成為了某一種篩選方式。我們要怎麼在這個世界持續活下去,能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再看誰多會做什麼事,而是看誰還能夠「多說出點什麼」。
這樣的價值結構,會怎麼浮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當然,世界不會馬上就產生驚天動地的翻轉,所以可能目前感受還沒有很明顯。不過成功的改變,經常都是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慢慢滲入你的生活裡。
未來我們可能會碰到的事情可能像這樣:
- 在工作場合,有用 AI 工具的人效率更高、反應更快
- 在溝通場合,有觀點、會假設的人開始主導討論
- 在合作機會裡,只有某些特定技能的執行,可能會被排除在機會之外
這不是未來的事,而是正在發生的微小偏移。
我們開始能感覺到,會使用 AI 與不會使用 AI 的人,他們之間會出現某一種難以言說的價值層級,不再是用你有沒有這個技能,不再是以工作崗位劃分,而是「你有沒有比別人更多的想法」。
那我們該怎麼辦?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要說出能作什麼當然很簡單,但那樣的答案也就是個籠統的結果:培養創造力、多思考。
誰不知道這些事情呢?
但靈感這東西並不是足夠用功足夠努力就有辦法100%長出來的,足夠用功和足夠努力可能只是基礎,畢竟靈感是一種感知方式,隨機生成,無法預測。並且,要生出「有用的點子」通常會建立在某些前提上:知識、創造力和經驗。
只有足夠的知識底蘊、靈活的創造力和豐富的經驗才得以支持我們去挖掘那些還沒有被想過的地方、還沒有被看到的東西,才能在一片模糊之間捕捉到重點,並且成功轉化為一句話、一個念頭、一個方向或計畫。
也就是說,歡迎來到一個只出一張嘴的世界——
最後,其實我本來沒有打算討論什麼高大上的時代趨勢,只是試著記下自己的現況。結果寫著寫著就發現,似乎有點子的人就會是未來的贏家。但是看向自己身邊和社會上現在的樣貌,回顧自己經歷的教育體系,不得不說,不做點改變的話,我們真的要輸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