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或壞品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多年前在海外的二手書店,我買到一本1970年再版的"Kitsch: The World of Bad Taste",編者是義大利著名的Gillo Dorfles,他既是畫家,也是藝術評論家。當時我在書店內瞎晃,看到這本書名覺得很有趣;但我既不認識Dorfles,也不清楚媚俗這片海到底有多廣多深,看看圖片就充滿一種如獲至寶的狂喜。多年來,偶爾翻個幾頁笑一笑,就又把它塞回櫃中。直到最近才又開始劃線註記,便遇上朋友對此的提問。這大概就是──靈犀。

下文是我業餘地回應朋友的提問。

反覆地看文中對刻奇╱媚俗的解析,我的這些回應文字倒有點像怪誕不經的裝飾畫,沒有清晰的面孔,一切都是隨意的。


你問,當代藝術的動力(或改稱趨勢?)是否如這些批判者所描述的那樣有點悲觀?

就我認識的那些作者們(Jacques Barzun, Jean Clair, Gombirch...),的確都在他們的著作中,強烈表達出對當代文化的悲觀或難以苟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作者也模糊地代表著有品味的精英文化,階級的差距顯現。至於我自己,則是繼續點著夜間導航燈看待這片夜景吧,無關悲觀或樂觀。

我疑惑的是,相對於刻奇╱媚俗,品味又是什麼?品味是階級?品味敏銳地帶來愉快?品味是一種靈敏和順序的秘密?

當我看到Jeff Koons的閃亮巨狗、滿身金漆的麥可傑克森與猩猩;或Florentijn Hofman龐大的黃色小鴨;或近乎色情與暴力的行為藝術;或低俗的廣告看板時,我分不清自己是被激怒還是被啟發?是被嘲弄還是被逗樂?在顛覆優雅(高尚?)和大眾文化之間,人們享受到一種快感?這些創作者是以戲謔作掩飾,表現他對人類世界、體制的恨意?可能!但我更覺得他們是擅長利用藝術作為獨裁的手段,為自己創造神話的人。

分不清之外,我也有點驚訝,原來我們「這個時代」看起來是這副德性。大眾其實挺熱衷這種帶點惡趣味的表現,它太氾濫?或是我們的生活其實不能沒有它?如果我感到不爽或反對它的誤導,那麼它的錯誤是否源於它的正確?


回到你一開頭的問句,「刻奇是壞品味,抑或無可避免的歷史終結?」

刻奇╱媚俗如何成為歷史的終結?想像一下擬人化的刻奇╱媚俗,它在死前就細心打點好自己的葬禮,好像自己躺在棺材裡也能看得到隆重的儀式?葬禮是由生者挑選舉辦,歷史是由後人建構評斷。如果刻奇╱媚俗有遺言,它可能這麼寫:

「你們是單純的人,只知道一般人所知道的事,而且喜歡多數人的意見,能跟多數人一塊犯錯,這才是真正的慎思明辨。」(這是愚神說的,出自伊拉斯謨的《愚神禮讚》)

我不認為它是絕對的壞品味,因為這要看你以什麼準則為中心座標來看待刻奇╱媚俗;如果平庸被評定變成歡樂,那麼刻奇也有可能變成品味的頂點了。

我按了讚,那一刻我就刻奇╱媚俗?如班雅明說的,我的認可(同時也被認同)在那瞬間滿足了,找到歸屬了。如果這種滿足顯得荒謬,那大概也是因為生存本來就摻了些荒謬吧。

對我來說,那些刻奇╱媚俗,就像浮躁的娛樂、像形形色色的叫賣。不論我被激怒或被取悅,我都參予了這個世界大廣告,看著各種人(包括我自己)清醒地操弄俗假或虛幻。前人說過的,精明的騙子發跡了,但世界還是按照自己的軌跡向前。昆德拉在小說中也這麼寫「媚俗,是存在與遺忘之間的轉運站」,看起來和生滅一樣,挺虛無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領藥服務
0會員
13內容數
寫一些記憶。
領藥服務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今村昌平的回憶錄來了,我興奮地開始偷窺他的人生切片。
Thumbnail
2025/04/24
今村昌平的回憶錄來了,我興奮地開始偷窺他的人生切片。
Thumbnail
2025/04/22
這本小說根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故事,荷索被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到日本和小野田寬郎見面晤談,進而寫下小野田在盧邦島的時光。
Thumbnail
2025/04/22
這本小說根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故事,荷索被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到日本和小野田寬郎見面晤談,進而寫下小野田在盧邦島的時光。
Thumbnail
2025/04/10
「大家都稱呼我哲學家、科學家或人類學家,但這些都不是我。我是記憶學家。我研究被遺忘的東西,推測徹底消失的事物,探索缺席、沉默和事物間的古怪間隙。真要說的話,不如叫我魔法師。」
Thumbnail
2025/04/10
「大家都稱呼我哲學家、科學家或人類學家,但這些都不是我。我是記憶學家。我研究被遺忘的東西,推測徹底消失的事物,探索缺席、沉默和事物間的古怪間隙。真要說的話,不如叫我魔法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要在短時間內對德國文化有一深入淺出的認識,非本書莫屬。作者為苔雅‧朵恩(2017年起為廣電文學節目「文學四重奏」之主持人)與理查‧華格納(羅馬尼亞裔德國作家、詩人),藉由闡述64個涵蓋德語世界的歷史、社會、科學、藝術、文學、醫學、宗教、語言等面向的詞彙,傳達了德國文化、德國人對其普遍的看
Thumbnail
  要在短時間內對德國文化有一深入淺出的認識,非本書莫屬。作者為苔雅‧朵恩(2017年起為廣電文學節目「文學四重奏」之主持人)與理查‧華格納(羅馬尼亞裔德國作家、詩人),藉由闡述64個涵蓋德語世界的歷史、社會、科學、藝術、文學、醫學、宗教、語言等面向的詞彙,傳達了德國文化、德國人對其普遍的看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