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記憶與身份的探索:讀蘇珊娜.克拉克的《皮拉奈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忘記(徹底迷路)是為了哪本書要查一個叫皮拉奈奇(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1720-1778)的作品〈想像的監獄〉,網路跳出《皮拉奈奇》(作者:蘇珊娜.克拉克)這本書,原以為是基於真人改編的小說,打開來一看......

「大家都稱呼我哲學家、科學家或人類學家,但這些都不是我。我是記憶學家。我研究被遺忘的東西,推測徹底消失的事物,探索缺席、沉默和事物間的古怪間隙。真要說的話,不如叫我魔法師。」

開篇的摘錄讓我迷路了,只想趕快認識這位記憶學家。一打開小說,我來不及思考、只想趕快囫圇吞畢。

還是先看看皮拉奈奇本尊、義大利建築師兼版畫家所畫的監獄。皮拉奈奇以他虛構的「想像的監獄」的蝕刻版畫聞名,是一部奇想之作,紀念性建築和廢墟的異想天開的集合體。他在畫中蓋了奇妙的迷宮結構,體量巨大。

法國小說家瑪格麗特.尤瑟娜也說出她對皮拉奈奇「想像的監獄」的欣賞:「一位十八世紀男子留給我們最神秘的作品之一......時間的否定,空間的不連貫性,讓人聯想到懸浮、陶醉於不可能的和解或超越」。

-《想像的監獄》16幅組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ceri_d'invenzione

raw-image
1745-1750年,〈想像的監獄〉 皮拉奈奇(義大利建築師、版畫家) Imaginary Prisons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1720-1779

1745-1750年,〈想像的監獄〉 皮拉奈奇(義大利建築師、版畫家) Imaginary Prisons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1720-1779


切回小說《皮拉奈奇》。

故事裡也有一個巨大的房子迷宮,裡頭有數百座大廳、數不完的雕像。有如「想像的監獄」版畫裡頭那些巨拱支撐著巨拱,搭配著不通往任何地方的門與樓梯。

房子內有海浪的潮汐、季節性降雪和野生動物。房子裡只有兩個居民:皮拉奈奇和另一人。儘管他很確定自己的名字不是皮拉奈奇,但「另一人」叫他皮拉奈奇。

皮拉奈奇自詡是個科學家,他隨身帶著筆記本記錄各種數據、繪製大廳地圖和星辰。他的生活幾乎與世隔絕,他只知道,他住的房子就是整個世界。

每週兩次,「另一人」會來找他。皮拉奈奇認為自己正在協助「另一人」執行一個實驗,包括尋找偉大神秘的知識。他對自己的記憶甚少,他精心保存的記錄常常讓他感到困惑,因為裡面寫了一些他很陌生的事件和人物。

和「另一人」不同,皮拉奈奇寧願和他的世界和諧相處(把「屋子」替換成「世界」,這段話也蠻有意思的):

「我發覺,尋求偉大神秘的知識讓人將屋子看成某種待解的謎團或需要解讀的文字,只要找到偉大神秘的知識,屋子的價值就會被我們佔有,其餘一切從此只是陪襯。」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時光》裡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人類無止境地追求取之不盡的知識, 是一種巨大張力的來源, 會帶來持續的焦慮、困難、憂傷和失望, 因為最終的真實永遠不得而知」。他們的理念也許是,人們經常忘了向內看看自己。

皮拉奈奇列出他會去膜拜的已故居民的骨骸,直到第十六人,他突然問:

「還有你。你是誰?怎麼會讀到我寫的東西?你是騙過潮水,橫越破碎地板和廢棄台階來到廳堂的旅人嗎?還是在我死後很久住進這裡的人?」

這問候很眼熟,讓我想起賀拉斯(Horace)也在詩中突然砸出一句:

「你笑什麼? 換了名字,你就是故事的主角!」

冷不防的恰北北有點可愛。皮拉奈奇把正盯著他的讀者也算進去,死的活的一共十六人;第四卷的標題就是「十六」,但開卷便對第十六人的質問,就像早早把讀者推進迷宮,準備餵養給米諾陶了。

雕像一如刻在石頭上的時間,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眾多雕像也許象徵過去的文明。其中一個大廳的雕像是牛頭人,也許是米諾陶的象徵。

神話中的米諾陶,是克里特島王后愛上公牛後所產下的怪物(牛頭人身),牠住在巨大的地下迷宮,食物是犯人和童男童女。希臘英雄忒修斯也被當成食物送進迷宮,但因為公主阿里阿德涅愛上忒修斯,給他一團線好標記在迷宮中走過的路。最後忒修斯殺死米諾陶,救出迷宮裡的其他人(米諾陶吃人,也許是古代殺人祭神習俗的痕跡)。

小說和希臘神話相呼應,皮拉奈奇也是到處標記自己走過的路,吃人會吐骨頭的牛頭人隨著線索增加慢慢呼之欲出。


讀這本小說時,我腦中浮現宮殿記憶法(mind palace),和一直沒讀完的《記憶之術》(Frances A. Yates)的書封,還有電影《記憶拼圖》(Memento, 2002)。

我覺得,皮拉奈奇把那個世界當作「一本書」和「場所記憶」來快速學會一切知識,就像古人對記憶系統的使用,也就是宮殿記憶法,還有後續發展的記憶劇場的形式(如圖)。

1579年,寇斯瑪.羅賽留斯的《技巧記憶寶庫》 技巧記憶的「天堂」,要想像成有寶石閃閃發光的圍牆環繞。中央是「基督寶座」;以下依序排列天界的各個階層:使徒、教會先賢、先知.....(《記憶之術》) Thesaurus Artificiosae Memoriae by Rosselli Cosimo

1579年,寇斯瑪.羅賽留斯的《技巧記憶寶庫》 技巧記憶的「天堂」,要想像成有寶石閃閃發光的圍牆環繞。中央是「基督寶座」;以下依序排列天界的各個階層:使徒、教會先賢、先知.....(《記憶之術》) Thesaurus Artificiosae Memoriae by Rosselli Cosimo

朱利奧.卡米羅的《記憶劇場》 使用有限數量的圖像可以記住所有人類知識嗎? 無論如何,這都是人文主義者朱利奧.卡米羅 (Giulio Camillo Delminio 1480-1544) 的大膽賭注,他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試圖通過建立他的記憶劇場來實現這一賭注。 (《記憶之術》)

朱利奧.卡米羅的《記憶劇場》 使用有限數量的圖像可以記住所有人類知識嗎? 無論如何,這都是人文主義者朱利奧.卡米羅 (Giulio Camillo Delminio 1480-1544) 的大膽賭注,他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試圖通過建立他的記憶劇場來實現這一賭注。 (《記憶之術》)


宮殿記憶法是一種古希臘發展出來的記憶術,它利用把「場所」和「影像」印入腦海的方法來強化記憶。這種技術歷史悠久,也一直被記憶專家和演說家所沿用。

討論記憶最著名的古人,大概是《懺悔錄》的奧古斯丁,從他的描述看來,他可能熟悉宮殿記憶術這項技能。他說:

「我來到記憶的田野與寬廣宮殿」;「記憶的力量太偉大了!真是一所廣大無邊的庭宇」;

他在「大而開闊的廳堂裡」看見許多影像反映出的整個世界,甚至想在這種記憶術中尋找上帝。

皮拉奈奇則像是在自己的記憶宮殿中拼湊、找尋自己(原先的身份)。

他的「皮拉奈奇」這個身份,是在這座記憶宮殿裡誕生的,他曾經是一位叫「索倫森」的研究生,嚴重的創傷摧毀他的記憶。他靠「皮拉奈奇」這個人格存活,最後他離開迷宮,不再是「皮拉奈奇」或「索倫森」,而是充滿未知數的「另一人」了。所以他說:

「我覺得哭泣的不是我,而是馬修.羅斯.索倫森用我的眼睛在哭。」

和電影《記憶拼圖》相似的是,這兩位記憶匱乏的主角,都是靠七拼八湊的紙片、線索來挖出真正的事實和記憶,但《記憶拼圖》的主角沒那麼幸運,他面對的衝突殘酷非常緊迫,攸關生死,逼得觀眾都要跟著瘋了。

反觀皮拉奈奇,保有無盡的純真,像原始人的泛靈論那般順服於他的房子、世界,和「另一人」施予的恩惠,結局也奇幻、甜美,讓我們和主角一同進入一個幻想世界,並找到回來的路。

我想,記憶可能是人類最根本、又最難以捉摸的能力。最後,一切都會隨著時間消逝,但回憶把時間變得不會消失也不會死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領藥服務
0會員
13內容數
寫一些記憶。
領藥服務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多年前在海外的二手書店,我買到一本1970年再版的"Kitsch: The World of Bad Taste",編者是義大利著名的Gillo Dorfles,他既是畫家,也是藝術評論家。當時我在書店內瞎晃,看到這本書名覺得很有趣;但我既不認識Dorfles,也不清楚媚俗這片海到底有多廣多深...
Thumbnail
2025/04/26
多年前在海外的二手書店,我買到一本1970年再版的"Kitsch: The World of Bad Taste",編者是義大利著名的Gillo Dorfles,他既是畫家,也是藝術評論家。當時我在書店內瞎晃,看到這本書名覺得很有趣;但我既不認識Dorfles,也不清楚媚俗這片海到底有多廣多深...
Thumbnail
2025/04/24
今村昌平的回憶錄來了,我興奮地開始偷窺他的人生切片。
Thumbnail
2025/04/24
今村昌平的回憶錄來了,我興奮地開始偷窺他的人生切片。
Thumbnail
2025/04/22
這本小說根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故事,荷索被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到日本和小野田寬郎見面晤談,進而寫下小野田在盧邦島的時光。
Thumbnail
2025/04/22
這本小說根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故事,荷索被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到日本和小野田寬郎見面晤談,進而寫下小野田在盧邦島的時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瑪莉蘿兒因視神經病變,六歲那年雙目失明再也看不見。 她的父親是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鑰匙總管理員,保管博物館內上千把鑰匙。 母親因病早逝,瑪莉蘿兒跟著父親丹尼爾到博物館上班, 館長和其他工作人員都喜歡這聰慧的小女孩。 為了讓瑪莉蘿兒可以獨自出門逛街買東西,父親為她製作城市街道積木模型, 讓她
Thumbnail
瑪莉蘿兒因視神經病變,六歲那年雙目失明再也看不見。 她的父親是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鑰匙總管理員,保管博物館內上千把鑰匙。 母親因病早逝,瑪莉蘿兒跟著父親丹尼爾到博物館上班, 館長和其他工作人員都喜歡這聰慧的小女孩。 為了讓瑪莉蘿兒可以獨自出門逛街買東西,父親為她製作城市街道積木模型, 讓她
Thumbnail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故事中,瑪波小姐住在聖·瑪莉米德村,是個天生的偵探,年齡大概60-70歲,終生未婚,是一個典型的鄉下老姑娘。
Thumbnail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故事中,瑪波小姐住在聖·瑪莉米德村,是個天生的偵探,年齡大概60-70歲,終生未婚,是一個典型的鄉下老姑娘。
Thumbnail
珍一直對過去的奧秘充滿了興趣。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和作家,她白天研究古籍,夜晚夢想著失落的文明。她最新的項目將她帶到土耳其的一個偏遠村莊,希望能揭開在沙漠下埋藏了千年的秘密。當地人提到了一座古城,早已廢棄並被時間吞噬。
Thumbnail
珍一直對過去的奧秘充滿了興趣。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和作家,她白天研究古籍,夜晚夢想著失落的文明。她最新的項目將她帶到土耳其的一個偏遠村莊,希望能揭開在沙漠下埋藏了千年的秘密。當地人提到了一座古城,早已廢棄並被時間吞噬。
Thumbnail
珍坐在昏暗的圖書館裡,四周是堆積如山的古老手稿和塵封的書籍。空氣中充滿了陳舊紙張和皮革封面的氣味。她已經在這裡待了好幾個小時,迷失在被遺忘的歷史世界裡。今天,她正在追尋一個特別難以捉摸的人物,一個叫艾莉諾的女子,生活在幾個世紀前。
Thumbnail
珍坐在昏暗的圖書館裡,四周是堆積如山的古老手稿和塵封的書籍。空氣中充滿了陳舊紙張和皮革封面的氣味。她已經在這裡待了好幾個小時,迷失在被遺忘的歷史世界裡。今天,她正在追尋一個特別難以捉摸的人物,一個叫艾莉諾的女子,生活在幾個世紀前。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模糊的珍影像似乎從未知的畫布上浮現,像是一個等待被揭開的謎團。白日是圖書館員的珍,隱藏著一個連最敏銳的觀察者也無法辨識的秘密。她的眼鏡經常架在鼻樑上,這不僅僅是視覺的工具,而是通往非凡世界的門戶。
Thumbnail
模糊的珍影像似乎從未知的畫布上浮現,像是一個等待被揭開的謎團。白日是圖書館員的珍,隱藏著一個連最敏銳的觀察者也無法辨識的秘密。她的眼鏡經常架在鼻樑上,這不僅僅是視覺的工具,而是通往非凡世界的門戶。
Thumbnail
年輕的哈珀.康納莉與其說是偵探,不如說是靈感工作者,她是閃電下的倖存者,同時也是破碎家庭中的受害者;閃電帶來了不知是贈與,還是後遺症的能力-死亡感應,攜手毫無血緣關係,卻有深刻羈絆的哥哥,康納莉四海漂泊,努力賺錢。
Thumbnail
年輕的哈珀.康納莉與其說是偵探,不如說是靈感工作者,她是閃電下的倖存者,同時也是破碎家庭中的受害者;閃電帶來了不知是贈與,還是後遺症的能力-死亡感應,攜手毫無血緣關係,卻有深刻羈絆的哥哥,康納莉四海漂泊,努力賺錢。
Thumbnail
在古老圖書館斑駁的光影中,珍發現了一本無名之書。它夾在被遺忘的古老文獻之間,封面磨損,邊緣破舊。她翻閱著每一頁,上面滿是迂迴曲折的文字,如同古老的藤蔓般盤曲。隨著她的閱讀,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冷,圖書館的寂靜也越來越深。
Thumbnail
在古老圖書館斑駁的光影中,珍發現了一本無名之書。它夾在被遺忘的古老文獻之間,封面磨損,邊緣破舊。她翻閱著每一頁,上面滿是迂迴曲折的文字,如同古老的藤蔓般盤曲。隨著她的閱讀,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冷,圖書館的寂靜也越來越深。
Thumbnail
在照片模糊的邊緣,珍的側影顯現出來,她似乎是過去自己的幽靈似的暗示。這影像是對那個時代的迴響,當時的清晰並未被未知的迷霧所覆蓋,她的眼眸還閃爍著青春和抱負的確定光芒。現在,當她周圍的世界似乎溶解成一場朦朧夢境,珍發現自己站在一個決定的邊緣,這個決定能將一切變得清晰,或是將她推得更遠入迷霧。
Thumbnail
在照片模糊的邊緣,珍的側影顯現出來,她似乎是過去自己的幽靈似的暗示。這影像是對那個時代的迴響,當時的清晰並未被未知的迷霧所覆蓋,她的眼眸還閃爍著青春和抱負的確定光芒。現在,當她周圍的世界似乎溶解成一場朦朧夢境,珍發現自己站在一個決定的邊緣,這個決定能將一切變得清晰,或是將她推得更遠入迷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