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的進化

更新於 2024/07/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前當很多企業服務或是故障申告改成語音系統時,常常因為銀行業務、消費服務或通信障礙問題需要撥打服務電話。


由於多數是緊急狀況,在遇到語音系統的輸入程序,自己常容易惱火,加上有時因為輸入的時間或資訊錯誤會需要重新再來一遍。


時常經過一長串的語音通關後,才能找到專人服務,在這個過程自己就很容易煩躁,而面對轉接專人有時還會放音樂跟廣告讓你等待,又是語音告知,因為接聽順序的權益,請不要掛斷電話。最高記錄曾經等過一個多小時(因為重打又得要來一次)。


在那段時間接到電話的客服人員,就常會變成出氣筒,因為自己常回因為煩躁而口氣不好。


後來漸漸了解這並非是客服人員的問題,自己多數對於真人接聽就會多些的體諒,語氣也會禮貌許多(畢竟現在還能接到真人服務還真是不容易)。


今早也面臨故障申告的狀況,打到某企業客服專線,運用的是AI的智能語音系統,感覺跟過去的制式語音進化不少,但還是在聽音辨識時一直錯誤(但又沒有其它選項如按鍵,只能透過語音不斷輸入重新辨識)。


這時心裡開始又惱火起來,開始不耐的對著系統說出自己的識別資訊。


當下的自己突然覺察到,我的邏輯是錯的,因為早期面對真人有些情緒跟不滿的抒發固然也不適當,但是至少有活生生的人在感受跟回應。


但現在突然意識到未來這個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難道我只能對機器發脾氣⋯


當下覺得自己除了好笑,也開始進化成訓練模式,放慢速度,一字一句的讓AI辨識我所需要的服務。


只是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也在將情感抽離,試著只是用理智跟重複但沒有情感的語言對著那頭說話。嗯~應該說是輸入指令。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持續的適應,但可以遇見的是在未來這些現象會更佳的普及廣泛。


雖然我們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包括AI是一種可以訓練跟學習的工具,但會不會在運用跟訓練的過程,它們也在訓練我們,最終是它們朝人性進化,而人們卻制式與機械化了,甚至在最後變得去人性化了呢⋯🤔

avatar-img
18會員
37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重新踏上西雅圖這片土地,作者感受到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成長和改變。從害怕到享受獨處,從語言不通到充滿自信,作者分享了這段旅程中的心路歷程。
回顧碩一生活,比一般人晚了二、三十年,而這一年也算是人生最充實的一年。每個人學習成長的課題不同,自知自己在回校園學習的動機是在圓自己的夢,優異的成績、專業的知識研究已經不是自己的重點,而如何面對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逐漸在生命中有了樣貌。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趁著好天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戶外靜坐時的一些心得與感受。作者在靜坐前檢查了周圍是否有蚊蟲,並意識到過去被蚊蟲叮咬的經驗造成的心理作用。透過觀察身邊的蚊蟲,作者得出了對生命與共處的感悟。
朋友分享故事,從人生低谷到成功事業,展現出生命中的潛能。這些故事教導我們,身體殘缺或困境都無法影響成功的潛能。這些故事可以印證薩提爾女士所說的,人有無限的可能。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重新踏上西雅圖這片土地,作者感受到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成長和改變。從害怕到享受獨處,從語言不通到充滿自信,作者分享了這段旅程中的心路歷程。
回顧碩一生活,比一般人晚了二、三十年,而這一年也算是人生最充實的一年。每個人學習成長的課題不同,自知自己在回校園學習的動機是在圓自己的夢,優異的成績、專業的知識研究已經不是自己的重點,而如何面對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逐漸在生命中有了樣貌。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趁著好天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戶外靜坐時的一些心得與感受。作者在靜坐前檢查了周圍是否有蚊蟲,並意識到過去被蚊蟲叮咬的經驗造成的心理作用。透過觀察身邊的蚊蟲,作者得出了對生命與共處的感悟。
朋友分享故事,從人生低谷到成功事業,展現出生命中的潛能。這些故事教導我們,身體殘缺或困境都無法影響成功的潛能。這些故事可以印證薩提爾女士所說的,人有無限的可能。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根據我找到的資訊,OpenAI的首席執行長Sam Altman和其他350位AI權威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他們對當前正在開發的AI技術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的擔憂。這封公開信的主要訴求是,降低人工智慧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其它社會規模的風險(如大流行病和核武戰爭)一樣,成為全球的優先事項。 然而,我沒
Thumbnail
中央資工系教授蔡宗翰說:「如果前一個世代叫數位世代,現在的世代就叫做AI原住民。」
Thumbnail
AI浪潮來勢洶洶,相關技術更迭瞬息萬變。經理人面對AI所帶來的機會與威脅,既興奮又焦慮,深怕因為做錯決策而讓企業錯失先機,亦或導致企業被競爭者或替代者所取代。 哈佛商學院教授卡林.拉哈尼(Karim Lakhani),也是《領導者的數位轉型》(Competing in the Age of AI)
Thumbnail
#工業設計師你不用緊張 #設計師的工作從來都不是建3D 百靈果的Ken講說身邊的工業設計師有點緊張,因為現在只要下一些指令給AI,軟體就會幫你畫好3D圖了。但是,真的是不用緊張,工業設計師最核心的價值從來都不是建3D呀! 那只是設計師的英雄旅程的其中一個麻煩的環節而已。 從一開始,我們必須內化客戶或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從ChatGPT、GPT4、AI繪圖到最近NV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展發表的AI影片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影片)、甚至是AI音樂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音樂),種種的資訊都在告訴我們,未來我們必須跟AI人工智慧共處,而我們的下一代,更是會面對到這個未知的新世
Thumbnail
最近關於AI科技的資訊爆炸,大家有什麼想法? 跟一些身邊的教練、朋友談到AI,有的人感到擔憂,有的人對於市場改變感到樂觀,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分享商業周刊中節錄Amazon創辦人貝佐斯所說:「人們常問我,未來十年什麼會改變?卻幾乎不問我,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任為後者對企業經營更重要!」
Thumbnail
人類面對未知的態度究竟為何? 我們過去是如何操弄著各種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卻還能一路倖存到今天的呢?未來的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到科技與文化的進展呢?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這件事情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根據我找到的資訊,OpenAI的首席執行長Sam Altman和其他350位AI權威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他們對當前正在開發的AI技術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的擔憂。這封公開信的主要訴求是,降低人工智慧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其它社會規模的風險(如大流行病和核武戰爭)一樣,成為全球的優先事項。 然而,我沒
Thumbnail
中央資工系教授蔡宗翰說:「如果前一個世代叫數位世代,現在的世代就叫做AI原住民。」
Thumbnail
AI浪潮來勢洶洶,相關技術更迭瞬息萬變。經理人面對AI所帶來的機會與威脅,既興奮又焦慮,深怕因為做錯決策而讓企業錯失先機,亦或導致企業被競爭者或替代者所取代。 哈佛商學院教授卡林.拉哈尼(Karim Lakhani),也是《領導者的數位轉型》(Competing in the Age of AI)
Thumbnail
#工業設計師你不用緊張 #設計師的工作從來都不是建3D 百靈果的Ken講說身邊的工業設計師有點緊張,因為現在只要下一些指令給AI,軟體就會幫你畫好3D圖了。但是,真的是不用緊張,工業設計師最核心的價值從來都不是建3D呀! 那只是設計師的英雄旅程的其中一個麻煩的環節而已。 從一開始,我們必須內化客戶或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從ChatGPT、GPT4、AI繪圖到最近NV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展發表的AI影片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影片)、甚至是AI音樂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音樂),種種的資訊都在告訴我們,未來我們必須跟AI人工智慧共處,而我們的下一代,更是會面對到這個未知的新世
Thumbnail
最近關於AI科技的資訊爆炸,大家有什麼想法? 跟一些身邊的教練、朋友談到AI,有的人感到擔憂,有的人對於市場改變感到樂觀,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分享商業周刊中節錄Amazon創辦人貝佐斯所說:「人們常問我,未來十年什麼會改變?卻幾乎不問我,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任為後者對企業經營更重要!」
Thumbnail
人類面對未知的態度究竟為何? 我們過去是如何操弄著各種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卻還能一路倖存到今天的呢?未來的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到科技與文化的進展呢?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這件事情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