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終又失守? 原來是心理帳戶在搞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遇到一種情況,為什麼我們平時省吃儉用,但發了年終獎金我們卻又肆無忌憚的揮霍呢?

怎麼平時窮鬼,年末卻搖身一變大爺,理論上平時賺的錢跟年終的錢是一模一樣價值,1 塊錢就是 1 塊錢,不該有任何的區別才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又有不同決策,是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呢?

raw-image

我們對於支出會「偏心」

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 (Richard Thaler) 研究指出,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心理帳戶」指的是我們心裡會自己把金錢劃分到不同種類的帳戶中,舉例來說:常見的有三餐、日常開銷、3C用品、服裝、自我成長、投資、社交、娛樂帳戶等,依照個人劃分。

分類心理帳戶跟部門預算相似,我們將總預算劃分至各個部門,我們心裡對於每個部門所賦予的價值不同,所以預算不同,取決我們如何看待此帳戶價值。

舉例來說:

小明是科技狂但對於三餐能吃較好,小明的" 3C 用品"心理帳戶就有更多的預算可以支出,相對的"三餐"心理帳戶預算就會分配少點。

因為小明心理來說 3C 用品價值較高,預算費用分配也高,所以看到一張顯卡 2 萬,便宜啦,我要全部!,但三餐預算分配每天只有 200 元,所以有時候加一顆滷蛋 10 元也必須再三考慮,是因為三餐的預算有可能已經超支了。

raw-image


如何獲得,會影響我們如何花錢?

我們如何花錢,會因為這筆錢給我們的感覺而定。我們會依錢財的獲得來源分為「付出辛勞所得」、「工作額外獎勵」和「不勞而獲」等帳戶。

例如辛苦工作賺到的錢,我們會將這筆錢放到「付出辛勞所得」的帳戶,當在花費這筆錢時,我們容易連結到辛苦賺來,在花費時就會相對精打細算。

如果額外獲得的「工作獎勵」,我們花費就會相對大手大腳,因為這筆獎金對我們而言是額外賺來的。

但如果是「不勞而獲」的錢財呢,例如路上撿到錢、繼承財產、中樂透等,我們就會下意識歸類於不勞而獲的帳戶。我們對於不勞而獲的錢財不會連結到任何辛苦過程,反而會有著「反正不是我的錢」的想法,這筆錢對於我們就更容易直接花掉,不會因額外獲得而特別存下來。這也說明為什麼中樂透的人,大部分都會在幾年內破產,因為不勞而獲,更容易讓人失去理智,未有所節制的不理性豪奢消費,最後破產而回到原本的窮生活。

raw-image



心理帳戶又是你,你最爛!

心理帳戶幫我們規劃預算,使我們更快做出支出決策,幫助簡化我們的生活,但也使我們合理的排除了錢的可替代性,反而由我們心中所賦予的價值決定,導致錯誤的不理性消費行為。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們支出決定不該受到任何預算帳戶影響,不論是帳戶形式、取得方式、發生時間等,我們大腦卻習慣的把錢畫分到不同類別,讓我們對錢的預算有個底,使我們更加心安。

但心理帳戶絕對是錯誤的抉擇,我們應該把所有錢歸類在一個帳戶,全部就只有一個帳戶,不受到任何影響,因為錢就是錢,1 塊錢就是 1 塊錢,沒有任何分別。

raw-image

我是股市擦鞋童,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市擦鞋童
1會員
11內容數
嗨! 我是股市擦鞋童,一個專注投資、理財、投資心態、ETF 與部落格。紀錄我菜雞但有在進步的生活 :)
股市擦鞋童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複利是財富累積的關鍵,但其成功需要時間、合理的報酬率和堅定的心態。本文以故事和數據說明複利威力,並分析現實中難以執行複利的原因,例如追求速效的社會文化、波動的市場報酬率和個人生活因素。最終強調本金的重要性、及時開始投資以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27
複利是財富累積的關鍵,但其成功需要時間、合理的報酬率和堅定的心態。本文以故事和數據說明複利威力,並分析現實中難以執行複利的原因,例如追求速效的社會文化、波動的市場報酬率和個人生活因素。最終強調本金的重要性、及時開始投資以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20
投資新手常犯的四個認知偏差:羊群效應、錨定效應、損失趨避和沉沒成本。本文分析這些偏差如何影響投資決策,並提供避免這些偏差的方法,幫助投資新手做出更理性的投資選擇。
Thumbnail
2025/04/20
投資新手常犯的四個認知偏差:羊群效應、錨定效應、損失趨避和沉沒成本。本文分析這些偏差如何影響投資決策,並提供避免這些偏差的方法,幫助投資新手做出更理性的投資選擇。
Thumbnail
2024/05/05
大家好~ 今天整理了一下投資理財網站,推薦給剛入門想學投資,又不知道如何開始的朋友,以下分為影片類與網站類,所以以下都是提供網站連結!希望這些網站對大家投資理財上有幫助,也歡迎分享不錯理財學習管道哦😘😘😘! 《Youtube 影片類》 小Lin說(https://www.youtube
Thumbnail
2024/05/05
大家好~ 今天整理了一下投資理財網站,推薦給剛入門想學投資,又不知道如何開始的朋友,以下分為影片類與網站類,所以以下都是提供網站連結!希望這些網站對大家投資理財上有幫助,也歡迎分享不錯理財學習管道哦😘😘😘! 《Youtube 影片類》 小Lin說(https://www.youtub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千萬不要再亂花錢了~好好抓緊每一塊錢,讓它們好好地留在戶頭裡!薪資的調漲跟不上大環境的通膨漲價,投資套利的股市大起大落也越來越難賺了,說真的股市不套牢虧錢就已經要偷笑了!所以衣服能穿就不要買新的,上班能走或騎機車就不要開車;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好賺了~真的要省著點花啊!不該買的、不需要的就算老闆
Thumbnail
千萬不要再亂花錢了~好好抓緊每一塊錢,讓它們好好地留在戶頭裡!薪資的調漲跟不上大環境的通膨漲價,投資套利的股市大起大落也越來越難賺了,說真的股市不套牢虧錢就已經要偷笑了!所以衣服能穿就不要買新的,上班能走或騎機車就不要開車;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好賺了~真的要省著點花啊!不該買的、不需要的就算老闆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金錢螺旋一書提倡花錢的概念,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主要推行金錢螺旋的概念,讓錢花在最未來有利增值或加倍回饋的地方,源源不絕地創造財富。
Thumbnail
金錢螺旋一書提倡花錢的概念,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主要推行金錢螺旋的概念,讓錢花在最未來有利增值或加倍回饋的地方,源源不絕地創造財富。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