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2日,台中豐原。
天剛微微亮,我就站在倒塌的豐原聯合市場裡, 手持鑽孔機,鑿穿混凝土地板, 一具具被壓成扁扁的人體,被小心翼翼地從天花板底下抬出。
那一天,我學會了兩個詞語:七孔流血,不成人形。
災難初現,人性無所遁形
9月23日開始,
我和俊明、同賢三人,開著我那台福特廂型車,穿梭在災區之間運送物資。
有時,車子被攔下,物資被一掃而空;
有時,人們在路旁揮手叫我們不要停—— 因為再往內走,還有更需要的人。
在大災難面前,
人的真實無所遁形, 有人貪婪、有人無私, 有人絕望、有人堅韌。
二十年後,再訪那段記憶

今年五月(2019年),我走進了921地震教育園區。
那裡,刻意保留了當年震毀的校園遺跡——
斷裂傾頹的樓板,斜斷如紙的樑柱, 猶如時間被硬生生定格在最痛的一刻。
走近細看,
粗糙不均的鋼筋、偷工減料的混凝土, 一樑一柱,無聲地控訴著: 這不只是天災,更是人禍。
命運的震央,不在地殼,在人心
921大地震奪走了2,415條生命,
數萬人無家可歸,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但這場災難,卻也改變了一整代台灣人的命運。
在那之前,我只想快點賺錢成家;
在那之後,我開始思考——
如果今天就離開了,這一生會留下什麼?
我對這個世界,究竟創造了什麼價值?
1999年至2000年,
那也是我成長記憶中,台灣政治最少紛爭的一年半。
人們曾經那麼真切地,因為共同經歷了災難, 而彼此靠近,而懂得溫柔。

(這棟危樓的鋼筋沒有向內180度的挽牆,90度的虛抱擋不住強震的摧殘)
凝視廢墟,記住不只是破碎

廢墟並非只是痛苦的殘骸,
它也提醒著我們:
在轟然倒塌之後, 人類可以選擇重建,也可以選擇遺忘。
我們選擇了重建。
我們選擇了在傷口上生出新的土地、新的生命、新的信念。
那一年,台灣展現了韌性,也展現了愛。
如果今天就離開,我會遺憾什麼?
站在那扭曲破碎的建築前,我再次問自己:
如果今天就走了,我會遺憾什麼?
這個問題,從那年到今天,從未遠離。
它讓我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 更認真地活,更真誠地愛,更努力地成為一個值得被記得的人。
(寫於2019.9.21二十週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