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真的都是仲介炒起來的嗎?」
常聽人講:「房價漲這麼高,是不是仲介在拱?」
又或者:「仲介收這麼多,是不是就是在拉高行情?」
這些話,我真的聽太多次了。今天就用第一線的經驗,好好說清楚講明白。
房價為什麼會漲?仲介其實只是個小配角
房價會上漲,真不是誰喊一喊就會漲的,背後有很多複雜原因,包括:
- 土地有限,供應不足
台灣地就這麼大,要蓋房子的地更少。都更難推、建照難申請,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上來。 - 營建成本高漲
鋼筋、水泥、人工都在漲,建商蓋房子成本高,售價當然要反映。 - 資金氾濫找出口
疫情期間存款變多、利息超低,很多人拿錢進場買房,當資產配置。 - 持有成本太低
囤房稅偏低,很多屋主就擺著等漲,不急著賣,反而讓市場更僵。 - 房地合一稅轉嫁
政府本來是想打炒房,結果賣方怕少賺,就直接加到售價上,變成買方埋單。
那仲介到底在幹嘛?
很多人誤會仲介都是拉高價格,其實:
我們最在乎的,是能不能成交,不是成交多少錢。
開太高,買方不買,誰都沒得賺。
一個專業仲介,不是只帶你看房、講兩句話。
我們會幫你分析行情、挑選物件、幫你議價、處理交屋流程,甚至協助你避開法律風險。
這些,才是那筆服務費真正該花的地方。
不找專業仲介,真的比較好嗎?
很多人為了省下服務費,最後反而損失更多:
- 找到沒經驗、沒主動的仲介,談判力道不足
- 買貴了自己還不知道
- 屋況沒查清楚,交屋後才出問題
與其省個 6%,不如有專人協助你省下百萬、避開風險,這才是真的「划算」。
總結:服務費不是房價高的元凶,是保護買方的投資成本
6% 的服務費,不是罪魁禍首。
真正拉高房價的,是供需失衡、政策稅制、資金流向。
仲介只是這個市場中的「潤滑劑」,幫助你用正確的資訊、合理的價格,買到適合你的房子。
想買房?先找到信得過的顧問,再來談價格、談保障。
這樣才真的安心,也才買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