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https://www.heatalk.com/20250415/849/
西多士,全稱「法蘭西多士」,是香港茶餐廳的經典小食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殖民時期。這款美食的靈感來自西方的French Toast(法式吐司),但經過香港人的巧手改造,演變成獨具本地特色的版本。早期的西多士做法較簡單,只是將麵包蘸蛋漿煎香,後來為了迎合港人口味,開始加入花生醬或咖椰醬夾心,並在表面淋上牛油、糖漿或煉奶,形成外脆內軟、甜香濃郁的風味。這種變奏不僅反映了香港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更成為庶民美食的代表之一。

西多士的好食之處
西多士的魅力在於其邪惡又令人難以抗拒的口感。金黃酥脆的外層包裹着軟綿的麵包,中間夾着濃郁的花生醬或咖椰醬,切開時醬汁緩緩流出,再配上融化的牛油和甜滋滋的糖漿,每一口都是滿足感。這種高熱量的組合,正是香港人追求的「飽肚又治癒」的 comfort food。此外,西多士的製作看似簡單,但火候控制至關重要——煎得太久會乾硬,不夠時間則無法形成脆皮,因此一間茶餐廳的西多士水準,往往能反映其廚功高低。

西多士的演變與創意版本
隨着時代變遷,西多士也出現了不少創新版本。例如「流心西多士」,中間夾着半溶的芝士或朱古力醬;「鹹蛋黃西多士」則在傳統做法上加入鹹香蛋黃,形成甜鹹交織的風味;還有「冰火西多士」,搭配一球雪糕,冷熱交融的食感大受年輕人歡迎。部分餐廳更將西多士與港式奶茶結合,推出「茶香西多士」,甚至做成迷你版方便食用。這些變化顯示西多士不再只是傳統茶記小食,更成為廚師發揮創意的舞台。

西多士專門店與人氣餐廳
香港有不少餐廳以出色的西多士聞名,例如「澳洲牛奶公司」的經典西多士,以鬆軟麵包和完美蛋漿比例俘虜食客;「蘭芳園」則推出「奶油豬仔包」變奏版的西多士,風味獨特。近年更出現主打西多士的專門店,如「孖沙茶餐廳」的「三眼仔西多士」,在煎好的西多士上加上太陽蛋,視覺與味覺同樣吸引。另外,「華嫂冰室」的「菠蘿油西多士」結合菠蘿包與西多士的元素,成為打卡熱門之選。

香港人對西多士的喜愛
根據香港飲食網站的統計,西多士常年位列「最受歡迎茶餐廳小食」前三名,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每月至少會吃一次西多士。尤其在下午茶時段,西多士的點單率極高,不少上班族視之為「充電神器」。社交媒體上,標註「#西多士」的帖子超過十萬則,可見其受歡迎程度。儘管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但西多士作為「偶爾放縱」的選擇,依然穩佔港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總括而言,西多士不僅是香港飲食文化的縮影,更承載着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從傳統到創新,這款小食始終能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令人回味無窮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