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目標 認識隨著隱形眼鏡配戴或使用不當而引發的感染性症狀,包括病因、類型、判讀與處置方式,並提供國考實戰練習關鍵字。
🚒 感染性併發症概念 眼部感染可能由空氣中粉塵、急性外傷,或隱形眼鏡使用不當、清潔不完全等因素引發。
主要感染原因:
-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 腺病毒(Adenovirus)
📂 常見感染性症狀與印象
- 細菌性角膜結膜炎(Bacterial Keratoconjunctivitis)
- ☆ 發病快速,多見於夜間配戴後發作
- ☆ 常見病原為綠膿桿菌,分泌物為黃色膿性分泌物
- ☆ 症狀包括明顯疼痛、畏光、異物感、視力模糊
- ☆ 可見角膜潰瘍、滲出物,嚴重時影響深層角膜組織
- ☆ 為最常見的感染性併發症之一
-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
- ☆ 常見於使用非無菌水或自來水清洗鏡片者,或配戴鏡片至公共水域(游泳、泡溫泉)
- ☆ 特徵為劇烈疼痛但視覺表現不一致,疼痛程度遠超過檢查所見
- ☆ 可見特徵性「環狀浸潤」或「指紋樣」病灶,角膜可出現灰白混濁
- ☆ 初期易誤診為病毒或細菌感染,需高度警覺
- ☆ 確診依賴培養與共軛焦顯微鏡觀察
- 病毒性角膜結膜炎(Viral Keratoconjunctivitis)
- ☆ 最常見為腺病毒感染,具高度傳染力
- ☆ 初期為單眼感染,數日內轉為雙眼
- ☆ 表現為水樣分泌物、眼紅、結膜水腫、角膜點狀混濁
- ☆ 可有淋巴結腫大與全身不適
- ☆ 恢復期可留下角膜混濁,短暫影響視力
📊 臨床判讀與檢查
- 黃色膿性分泌物、快速潰瘍 → 細菌性感染
- 症狀劇烈、疼痛與檢查結果不符 → 棘阿米巴感染
- 水樣分泌物、雙眼擴散、伴全身症狀 → 腺病毒感染
- 檢查工具:共軛焦顯微鏡、培養檢體、PCR病毒檢測
🩺 處置原則與衛教
- 感染初期立即停戴鏡片,避免進一步惡化
- 細菌性感染:局部使用廣效型抗生素(fluoroquinolone)
- 棘阿米巴感染:使用抗阿米巴藥物如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PHMB)或chlorhexidine,療程長且需配合追蹤
- 病毒性感染:無特效藥物,建議使用人工淚液與避免傳染,必要時使用類固醇需謹慎
🌟 國考關鍵字
- 「夜間配戴」「黃色膿性分泌物」「潰瘍」 → 細菌性角膜炎
- 「劇烈疼痛」「角膜灰白混濁」「指紋樣病灶」 → 棘阿米巴
- 「單眼轉雙眼」「水樣分泌物」「淋巴結腫」 → 腺病毒
🌧 溫馨小語: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窗戶,也最怕被忽視的習慣傷害。感染不是小事,請替自己選擇最安全的護理方式。”
👉 下一章:發炎性併發症|當隱形眼鏡點燃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