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寫的 之前發文失敗 再重上傳一次
信立化學工業(4303)成立於1973年,是台灣合成皮與塑膠皮領域的老牌廠商,主要產品包括PU合成皮(佔營收約76%)與PVC柔軟皮(佔約5%),並跨足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資本額7.88億元,市值約54.6億元。近期透過併購普大應用材料取得70%股權,擴大PVC/PU產線與再生能源布局,獲利能力顯著,2024年每股盈餘(EPS)達10.62元,最新四季合計EPS約11.19元,2025年3月營收年增率達270.81%,股價今年以來大漲逾70%並創新高(今年EPS表現與併購效應為主因)。技術面上,股價69.20元高於5日與20日均線,顯示短線多頭格局。估值方面,當前本益比僅6.28倍,遠低於同業平均,若本益比回升至8–10倍,對應目標價約89–112元。
公司背景與基本資料
公司沿革與資本額
- 信立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3年6月22日,並於1999年3月10日上櫃,資本額7.88億元,面值10元。
- 市值約54.6億元,發行股數約7,883.78萬股。
- 經營團隊與誠信評價
- 董事長張祐銘、總經理鄭毓棠,皆具多年從業經驗,未見重大違法違規或負面新聞,企業治理結構與財報揭露均符合公開資訊觀測站及會計師簽證規範。
產業環境與競爭狀況
主要產品與應用
- PU合成皮應用於成衣、鞋類、手套、傢俱等,2023年佔總營收約75.9%;PVC柔軟皮應用於皮包、車座椅、裝潢壁板等,佔約5.1%。
競爭對手
- 主要競爭者包括合發(1306)、三芳(1307)、富林-KY(1341)、延穎(8713)與尚鋒(8721)等,均從事合成皮或塑膠皮製品。
經營策略與上下游關係
發展策略
2024年以5.61億元收購普大應用材料70%股權,擴大PVC/PU產能並整合上下游。
- 廠房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約2,000坪、自用發電量約1,999.88KWh),提升再生能源布局與成本優勢上下游關係
上游:主要原料PVC樹脂與PU化學劑,來自石化大廠;
- 下游:鞋類、手套、傢俱、汽車內裝等製造商。上下游供應鏈穩定,且長期合作客戶多為台灣大型OEM廠。
客戶與貿易區
- 主要市場集中於台灣(占比約99%),少量出口至日本與東南亞(約1%)。
財務表現
營收與獲利
- 2025年3月營收7,556.80萬元,月減10.74%、年增270.81%;累計前3月營收2.24億元,年增327.85%。
- 2024年全年營收3.74億元,每股盈餘10.62元,最新四季EPS合計約11.19元。
獲利能力
- 2024 Q4稅前淨利率275.46%、凈利率約271.13%;ROE 33.55%,ROA 21.74%。
買賣優缺點評估
優點
缺點
1. 本益比6.28倍低估,估值具吸引力
1. 原材料PVC、PU價格波動風險大
2. 併購普大與再生能源布局提升規模經濟
2. 台灣市場占比過高,外部需求變動影響大
3. 高獲利能力與強勁現金流
3. 環保法規與碳減排壓力日益嚴格
技術分析與近期操作建議
- 2025/04/24收盤價:69.20元,漲幅3.44%。
- 5日/20日均線:SMA5=62.90元、SMA20=62.60元,股價持續站上短中期均線,顯示多頭趨勢。
- 操作建議:
- 偏多:可逢低分批買進,短線持有。
- 風險控管:若股價跌破20日均線(62.60元)再行停損出場。
催化劑與風險
近期催化劑
- 全球塑膠皮需求回溫,推升產能利用率與毛利率
- 能源價格高漲,自用發電設備貢獻營運現金流。
未來可能大漲/大跌因素
- 大漲:關稅放寬、海外訂單增加、續併購下游大廠。
- 大跌:原料大幅漲價、環保限產、主要客戶訂單下滑。
股價預測與目標價評估
評價依據
- 月營收年增率(近3月):167.35%→946.26%→270.81%。
- 滾動EPS(近4季合計):7.35 + (–2.88) + (–0.13) + 6.85 = 11.19元。
- 估計凈利率:以2024年約223%(837M/374M)計算,屬一次性項目,預估正常化約20–30%。
- 本益比比較:同業平均約8–10倍,目前信立僅6.28倍,具補漲空間
目標價計算
- 若本益比回歸8倍:11.19 × 8 = 89.5元
- 若回歸10倍:11.19 × 10 = 111.9元
綜合評估目標價區間:90–112元,
結論:信立化學工業具成熟市場地位、高獲利能力與低估值優勢,短中期多頭格局,建議逢低分批買進,並以62.60元作為停損點,目標價90–1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