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透過作者的自身經歷故事描述,不僅為讀者呈現了有錢人家及貧窮人家的金錢差異,同時也帶出失衡的親職問題引領我們反思,以及再多錢也買不到一段真摯的情誼、一個真心懂妳的人。
作者史蒂芬妮從小生長在一個極其貧窮的家庭。我們視為生活必需品的牙膏,被媽媽要求一天只能刷牙一次,她認為一天刷兩次牙是商人的行銷手法,迫使我們用更多買更多。
史蒂芬妮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她跟那些有錢人的家庭都想著:唯有受教育才能在工作上獲得更好的待遇。但是她沒有想到,龐大的學貸壓得她喘不過氣,高額的循環利息讓她看不到學貸有還完一天的盡頭,賺來的錢都拿去繳利息了,本金依然不動如山。她才意識到,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上大學的,高等教育只是給那些付得起高額學費的有錢人家享有的權利。
為了償還高額的學貸,她決定替有錢人工作—到紐約上東區幫富豪帶小孩。這是一份她從未想過的職業:保母。

花錢對有錢人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成為保母後,在這本書裡她描述了她曾經待過的三個家庭,有比較多著墨的是在第一個家庭(紗夏),以及第三個家庭(黛凡)。雇主雖然對她不錯,但這些有錢人家的母親不以為意的行為及言詞,顯現出來的有錢人氣息,在金錢上的揮霍,對這些有錢人而言,花錢就跟呼吸一樣簡單,三不五時都讓史蒂芬妮回憶起她的悲慘經歷。像是:
- 有錢人家的小孩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買,史蒂芬妮的小時候連吃個冰淇淋都是一種奢侈。
- 接受教育、考上名校對這些富家女來說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彰顯身份地位,史蒂芬妮只有還不完的學貸利息。
- 有錢人家的小孩在豪華的公寓上一堂一小時一萬六的親子課程,史蒂芬妮小時候的學習環境只有破爛的課桌椅及昏暗的日光燈。
- 有錢人家生三個小孩象徵身分地位,對史蒂芬妮而言家裡的小孩再多只是一種悲劇(她有兩個妹妹,還有一個爸爸外遇帶回來的孩子)。
- 有錢人家的信用卡享有免費機票、現金回饋、預購服務,史蒂芬妮的信用卡只有20%的循環利率。
失衡的親職分工,不管富人窮人都一樣
這本書除了寫出作者在上流社會體會到的窮人與富人的差異,同時也帶出失衡的親職分工問題。母職就像是被社會定義好的規範,認為帶小孩、陪伴小孩、教育小孩是母親的責任及義務。世界各地都一樣,不管今天你是富有還是貧窮,女性好像都被賦予了這樣一個角色,必須打理家裡的各方各面、小孩必須黏著媽媽、小孩有任何需求就是媽媽的責任,父親在家庭裡面始終只有外出工作賺錢回來這個任務。
她的雇主之一:黛凡,在他們家中,黛凡跟她老公一樣都是律師,教育背景也相同,兩人在工作上的表現不分軒輊,但是她的老公不需要打理家務也不用照顧孩子。全家一起出遊度假的時候,爸爸這個角色不是在游泳池畔喝啤酒、就是在用手機跟朋友聊天,甚至要爸爸幫忙顧一下小孩時,爸爸只是人在,手指頭早就開始在手機上滑來滑去。而媽媽的背後始終都跟著小孩,不管到哪裡,好像都擺脫不了媽媽這個角色。遇到疫情嚴峻到封城的時候,黛凡還是得一大早出門採買,自己的工作時間因此往後延,而她的老公完全不用煩惱這些事,上班時間到了就是上班,也沒有想過要分擔一些。
謝謝妳讓我的人生更圓滿:摯友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在這本書裡面,史蒂芬妮也提到了她的摯友:萊菈。
她們在高中的時候認識,長大以後當了彼此的室友。萊菈的家庭雖然稱不上絕對富有,但也是有錢人的一環,至少比史蒂芬妮好過很多。這樣的萊菈並沒有因此拒絕與史蒂芬妮來往,反而成為她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儘管後來她們之間產生摩擦因而爭執分開一陣子。史蒂芬妮一直都知道萊菈對她而言的重要性,只是生活中的種種現實讓她不得不在內心產生比較心態,反而將萊菈越推越遠。她沒有想過,萊菈也許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壓力,其實心中深處也有自己過不去的坎、也有自己需要面對的課題。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在你的好朋友面前,你會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對史蒂芬妮來說,萊菈的各方各面都比她好,家境富裕、懂得過生活、看起來無憂無慮、還在新創科技公司工作,這會讓史蒂芬妮想到自己的出身貧窮,現況有還不完的高額學貸,每天一成不變的育兒日常,她覺得自己的生活這麼平凡無奇,要拿什麼跟萊菈分享?萊菈會接受這樣的她嗎?
但她忘了,萊菈從來沒有嫌棄過她的出身,也曾去過她破爛不堪、亂七八糟,連水都沒得喝的家,萊菈從來都不會因此覺得她低人一等,也不會對她指指點點,甚至還與她成為好朋友,就連這本書要出版前,也是萊菈不斷的鼓勵她,相信她做得到,也唯有萊菈不斷反覆閱讀各種修改後的稿子,充滿耐心且毫無怨言。
萊菈的種種行為也許是要傳遞最珍貴的友情是,妳不需要向我證明妳自己,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什麼話題都可以聊,就算是平凡無奇的日子,也有值得被分享的地方。友情也跟愛情一樣,在這樣的關係裡面,我們在意的是對方能否理解我,而我們能不能一起成長,這跟你的出身沒有關係。
金錢買不到這樣難能可貴的關係。
在你的生命中,有這樣的一個人存在嗎?如果有,記得好好珍惜。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忘了,時間跟金錢也同等重要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無法賺到你認知以外的財富。」看完這本書再回想到這句話,會讓人稍微遲疑一下:真的是這樣嗎?作者到紐約上東區幫有錢人家帶小孩,讓她親眼見識到這些人花錢已經不是如流水了,而是像呼吸一樣自然,購買商品或是服務體驗,對這些有錢人來說花錢都不需要猶豫半秒鐘,那是以前跟現在甚至是未來的她都無法體會的。
富豪人士及貧窮人家本身的起跑點就不一樣,論出身是不可能公平的。唯一公平的,是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一樣多,你選擇如何運用,可能可以改變你對於現況的不滿,但若要擁有上億財產可能如登天般困難吧,畢竟大部分的人一生下來就沒有上億資產可以繼承。起跑點不同,沒有辦法這樣比較。但我們可以選擇運用自己最珍貴的資源—善用時間,改變不那麼完美的現況。
《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作者成功的示範她如何運用寶貴的時間,選擇替有錢人工作讓她擺脫財務困境,雖然她得要很努力才行,可是她做到了,她沒有因為出身貧窮侷限自己。但她也意識到,在她漸漸擺脫財務困境後,內心深處卻迎來很大的空虛感,這也不禁讓她暗自心想:「有錢就真的幸福了嗎?」假設她從小也跟這些富豪家庭的小孩一樣,一出生就不用為金錢奔走煩惱,接受良好的資源及教育,她會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成功是成功,幸福是幸福,兩者未必相關。」
Info
書名: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
分類:人文社科/社會議題
作者:史蒂芬妮.基瑟
譯者:張綺容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1
#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 #先覺出版 #閱讀 #書評 #閱讀心得 #閱讀治癒所 #心理勵志 #社會議題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