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物誌》: 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她物誌》 是本很有趣的書,作者挑選出100個物件,利用這些物件來說明跟女性相關的歷史,物品包羅萬象,五花八門。


第一個女性

在聖經裡,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用泥土捏出了亞當,因為上帝覺得亞當需要一個伴,就取了自己的肋骨造出了夏娃。一開始亞當與夏娃住在伊甸園裡,無憂無慮,結果蛇引誘了夏娃,偷嚐禁果,上帝就把亞當與夏娃趕出了伊甸園,從此以後,人類就有了七情六慾等各種欲望,生活開始有了苦難。我以前聽這個故事,就一直覺得很怪,首先它強調亞當是照著上帝的形象做的,是完整的一個人,但夏娃只是一根肋骨,不是完整的,再來它把人類的苦難的開端怪在夏娃頭上,都是因為她經不起誘惑,所以人類才會被趕出伊甸園,難道聖經從幾千年前就在歧視女性嗎?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這不是最原本的故事,夏娃並不是亞當的第一任妻子,而是第二任,上帝一開始造人的時候,不只用泥土造了亞當,他還造了一個女性,叫莉莉絲,莉莉斯一樣是從泥土造出來完整的一個人,所以說,亞當與莉莉絲是一樣的。

但是他們在做愛的時候發生了爭執,爭吵著誰要在上面,亞當覺得自己是第一個人類,是萬物之主,莉莉絲應該要服從他,但莉莉絲不服氣,上帝用同樣的方法造她,她與亞當是平等的,莉莉絲一氣之下就離開了伊甸園。亞當找上帝抱怨,上帝只好再做一個女人給他,而且為了避免一樣的爭執再發生,這次他造夏娃就只取了一根肋骨,而不是完整的人。莉莉絲的故事後來被基督教聖經整個忽略,只存在在猶太人的神話裡,而且在那些神話裡,莉莉絲也被當成一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壞人,她會殺小孩,所以猶太人的傳統裡,會把莉莉絲的護身符放在新生兒旁邊,這樣一來,莉莉絲才不會傷害這個小孩。

莉莉絲的故事一直被埋沒在歷史的洪流裡面,差點消失不見,在宗教故事裡,莉莉絲往往被說成一個自甘墮落的邪惡魔女,但到了 1960 年代,女性主義開始興起,莉莉絲重新獲得觀注,從現代的眼光看來,她根本帥呆了,莉莉絲與亞當夏娃不同,亞當夏娃是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但莉莉絲是自己選擇離開,因為她不想理會上帝與亞當要她順從的命令,莉莉絲做為一個被上帝用泥土做出來完整的人類,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於是她成了女性主義者的榜樣。


可能被誤會的歷史

在文字還沒出現以前,人類祖先最早留下的記錄是洞窟裡的璧畫,大部份的場景都是狩獵,有各式各樣的動物,有很長一段時間,學者都認為這些人類最早的藝術作品是出自男人之手,因為他們認為狩獵是男性的工作,女性是負責在家顧小孩,既然女性沒有參與狩獵,理所當然不是她們畫出狩獵的場景。然而隨著新技術的使用,學者發現過去很多他們理所當然認為是男性的骨骸其實是女性,例如當考古學家挖掘到一個古墓,裡面放滿了武器的陪葬品,像是武器,斧頭,刀劍,顯示這個死去的人應該是個戰士,學者直覺得認定這個人是男性,直到科技證明他其實是女性,這讓他們開始意識到他們研究時的盲點,他們在潛意識中把後來社會的兩性角色套用在石器時代,以為一定是男主外,女主內,然而在更早的時代,很可能女人跟男人社會地位是一樣的,她們同樣會參與狩獵,打仗等活動,並不總是待在家中。

事實上,在古埃及時代,上層階級的女人一樣享有一樣的社會地位,歷史上出現不少女性統治者,不過現在最為人熟知的只有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在史書上,她是野心勃勃的人,她原本應該與親弟弟結婚並一起治理埃及,但她為了成為單獨統治者,跑去與羅馬的統治者結盟,結果計劃失敗,她被迫自殺,埃及也被羅馬滅了,她的野心成為壓垮埃及的最後一根稻草,女人統治是不幸的象徵。書裡介紹了另一個女性統治者哈姬蘇女法老,她曾經當了將近二十年的攝政女王,在她統治期間,留下很多雄偉的建築,還有許多藝術作品,顯示當時的社會很富足,不過一直以來學者都認為她是一個竄位者,她貪戀權力,不讓自己的兒子即位,理由之一是她的雕像被敲碎,考慮到法老的崇高地位,雕像會被人刻意破壞表示她的統治正當性遭人質疑,不過後來經過更多的研究顯示,她的兒子並沒有在即位之後就出於復仇之心立即抹去的她的痕跡,反而是在末期才這麼做,為什麼呢?學者推測他是為了留下自己的歷史地位,而這個地位不該奠基於媽媽的偉大治理之上,得是他一個人的能力才行,所以他才會試圖破壞媽媽存在的痕跡。這讓我想到中國歷史上的武則天,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認為她是不擇手段的竄位者,然而如果我們單論她的政績,她是個相當不錯的治理者,她擴大科舉,提拔了許多人才,平定了內亂與外患,使國家進入了長期穩定的狀態,但是後來唐代中期國力開始衰弱,武則天就被拿出來怪罪,指責是她的干預壞了國運。以前讀書的時候不覺得奇怪,現在才漸漸明白以前讀過的歷史可能都隱含了某種特定的觀點,讓我們不知不覺受到影響,覺得女人就該做什麼,就不該做什麼,即使到 2020年,還會有人覺得穿群子的不可以當三軍統帥。


與女性關係密切的機器

書裡面幾個篇章介紹了一些跟女性歷史關係密切的機器,首先第一個機器是紡織機,工業時代出現的紡織機讓社會出現巨大的變化,開始出現工廠,並且讓女人離開家庭,到工廠工作,這變化有好有壞,好處是女人可以接觸到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想法的人,壞處則是當時工廠的工作環境非常差勁,工人被當作機器一樣對待,女工還是工廠裡面的次等階級,不僅酬勞比男低,連工會都沒辦法加入,到了後來,廠商還推出了個人紡織機,讓家庭主婦也可以在家做衣服賺錢,有人批評紡織機讓女人與紡織工作綁定更深,對女人的地位提升沒有幫助,但持平而論,它的確開啟了女人生活不同的可能性。

第二個機器是打字機,我們現在想到打字機往往是聯想到一個作家在打字機前打出自己的作品,但其實這台機器發明的時候,並不希望打字的人寫下個人的想法,而是要他快速的記錄他的老闆,通常是男人,的想法,這個機器為女人提供了另一種工作機會,成為秘書與辦公室職員,雖然打字跟紡織一樣重複單調無趣,但辦公室的環境比工廠舒服,薪水還比較高,仍然讓許多女人趨之若騖。

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前線打仗,這讓許多工作都出現空缺,原本那些工作都專屬於男人,現在女人也有了機會,例如為了要在國內把做好的戰機運到目的地,空軍第一次成立了女子空勤飛行隊,她們將不同的軍機運送到美國各個軍事基地,她們甚至擔負起試飛的任務,當新的轟炸機剛做出來,首批試飛的飛行員正是這批女性,後來轟炸機上了前線,軍隊還用此激勵前線的男性飛行員:「連女人都能駕駛了,你們更要做得到!」這招顯然很有用,前線飛行員對新型戰鬥機接受度提高不少。

可惜的是,戰時的改變沒有繼續延續,當男人從戰場回來,就把女人趕離這些職位,男人懷念過去的舊有制序,他們宣揚可以在家不出門工作是一種「進步」,同時間戰後發明了許多電器,像是吸塵器,洗衣機等等,這些電器一開始推出就以女性做為主要客戶,打著幫助家務的口號,這些電器的確提供了幫助,然而它們也帶來了壞處,它們為女性制定了更高的標準,如果女人有這麼多機器幫助還無法讓家一塵不染,同時間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懶惰,這種社會氛圍反而讓女人的生活更難過了。很多不做家務的的男性無法理解家務勞動所帶來的挫敗感,首先在現代文化裡,有工資才叫工作,然而很少人會付薪水給家庭主婦,就算付錢也不是支付家務勞動的價值,而僅僅只是支付家務的開銷,因此很多人會嚴重低估了家務勞動對社會生活與經濟進步的價值,第二點則是家務勞動通常是為了維持原狀,維持有乾淨的衣服可穿,乾淨的碗盤可用,而不是創造新的東西,這就像薛西佛斯每天把石頭推上去,但推上去以後石頭又會滾下來,恢復原狀。現在有一句話,三機救婚姻,洗碗機,烘衣機與掃地機器人,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很多人會迷信說,用手洗碗才會乾淨,太陽晒過的衣服才是真正乾爽,不只男人這麼說,連女人都這麼相信,但我想說,女人呀,放過自己吧,能用機器做的,就不要浪費時間自己做,我們要讓機器做我們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21會員
81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info@minebook.tw
2025/04/11
那不勒斯故事一共有四本書,講述了兩個女主角莉拉與艾琳娜一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11
那不勒斯故事一共有四本書,講述了兩個女主角莉拉與艾琳娜一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2/18
這本書是關於北韓的報導故事,作者花了七年的時間訪問了六組脫北者,也就是逃離到中國或南韓的北韓人,透過他們,我們終於知道沒有修飾的北韓真實生活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2025/02/18
這本書是關於北韓的報導故事,作者花了七年的時間訪問了六組脫北者,也就是逃離到中國或南韓的北韓人,透過他們,我們終於知道沒有修飾的北韓真實生活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2025/02/18
這本書講的是職場裡的的溝通,特別是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要如何溝通,才會最有效率,達到目的。
Thumbnail
2025/02/18
這本書講的是職場裡的的溝通,特別是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要如何溝通,才會最有效率,達到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珍坐在昏暗的圖書館裡,四周是堆積如山的古老手稿和塵封的書籍。空氣中充滿了陳舊紙張和皮革封面的氣味。她已經在這裡待了好幾個小時,迷失在被遺忘的歷史世界裡。今天,她正在追尋一個特別難以捉摸的人物,一個叫艾莉諾的女子,生活在幾個世紀前。
Thumbnail
珍坐在昏暗的圖書館裡,四周是堆積如山的古老手稿和塵封的書籍。空氣中充滿了陳舊紙張和皮革封面的氣味。她已經在這裡待了好幾個小時,迷失在被遺忘的歷史世界裡。今天,她正在追尋一個特別難以捉摸的人物,一個叫艾莉諾的女子,生活在幾個世紀前。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三月,這樣一個月份,讓我突然想到可以分享這篇之前寫的心得。
Thumbnail
三月,這樣一個月份,讓我突然想到可以分享這篇之前寫的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