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春天很短暫,當意識到它的到來時,發現季節就要入夏了。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一樣的經驗,每當春天到來時,除了潮濕的空氣、植物和泥土的味道外,還會有一種特殊的氣味,甜膩的、濃稠的、腐爛的,像某種花果的氣味,我很不喜歡這種氣味,它卻經常在校園間飄散,至今我依舊不知道那是甚麼味道。 在校園裡,每當經過特定路段試圖閉氣,免於偷偷換口氣時甜膩的味道猛地衝處鼻腔讓我痛苦非常。此外,校園各處都有著各種枯枝落葉腐敗的氣息,他們成為了我不想上課的一大原由。
言歸正傳,提起方才的事,是因為今天一早起床房間竟湧入了這種味道,很淡,但那種甜膩的味道我是不會認錯的。因為近來已經入夏,很久沒聞到這種味道了,因此感到特別意外。
又離題了,但我想說的卻時和前述的事有些關聯。
我是一個特別難搞的人,至少和我熟悉的,或是我自己都是這樣覺得的。環境的光線、細微的氣味、不和諧的雜音......甚至於高度不和的課桌椅、短了一截而不穩的桌腳、衣服的質料、鬆緊、天氣的冷暖、身體的狀態,我總是能敏銳地察覺,在我還小時,我也曾把這樣的感受提出,只是往往得不到共鳴,偶爾還會被貼上嬌氣的標籤。於是我開始學著忽略他們,然而有時特別強烈的刺激會讓我特別的煩躁和痛苦。
回想起高中通勤的生活,每天都要在公車站等待一台不知何時會駛來的公車。預計等待時間十五分鐘,我曾經等過兩小時。
除卻不確定為我帶來的痛苦外,還有車來攘往的聲音、別人交談的笑聲、說話聲、有人從自己身邊經過的感覺、蚊蠅的騷擾、書包壓著肩膀的重量、裝著教科書的特別勒手腕的提袋......以及更多說不完的,別人認為「雞毛蒜皮」的細節,他們切實的造成了我的困擾,但我卻無從訴說,總被認為「這有甚麼?」或是「你問題也太多了吧?」,因此我並不常和人提及此事。但它們沒有消失,依舊折磨著我,很大程度上使我成為了一個歇斯底里的傢伙。
更糟糕的是,如果到了雨季,通勤生活更是一種折磨,走在路上,鞋跟揚起的水花浸濕自己的褲腳、鞋襪,隨著雨勢的擴大,雨水滲入鞋墊,沾染體溫,又在踩下一步後滲出抬起腳時又有新的冷水滲入,那樣令人噁心的感覺。上了公車,身體彼此緊貼、碰撞,別人傘上的水珠貼著小腿隨著沙土緩慢的滑落、旁邊人濕熱的吐息、不知道誰吃著韭菜盒子和肉包的味道、以及塑膠袋摩擦的沙沙聲。
對大部分來說這頂多是不愉快的偶發事件吧,過了很快就忘了。但當我寫這段文字時,那樣折磨的感覺又引起了我的頭痛。
我自認感官相對一般人敏銳,近來人們把這樣的族群稱之為「高敏感族群」,是一種特質。但這樣的劃分並沒有帶給我像做出心理測驗的那種「對!我就是這樣的人!」的喜悅。擺脫了高中的通勤生活,我本以為大學會是個更有獨處空間的、讓我享受寧靜的地方,殊不知這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宿舍是個可怕的地方,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作息。環境髒亂、噪音頻傳以及各式各樣的奇人異事。我長時間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帶著耳機,憋氣著走過漫溢著異味的走廊。每天,祈禱著室友不要回宿舍,不要看著我在做什麼,不要在房間吃螺獅粉、講電話、外放音樂,不要經過我身邊,不要和我對話。在這裡,我連最後意思喘息的空間都被剝奪。
好消息是,我找到離學校不遠的單人房,貴是貴了點,但獨處空間比什麼都重要。在此慶祝即將脫離苦海,也祝福和我一樣難伺候的人,能找到與生活和社會和諧共處的關係。希望在未來這樣的特質能得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