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孤星之子
在宇宙邊陲,一顆名為「泰坦」的星球,曾經以其文明、智慧與資源管理聞名銀河。這裡,是永恆族的分支族群的家園;他們擁有強大的基因與無限的潛力,但也埋下了驕傲與毀滅的種子。
在這樣的星球上,誕生了一個異於常人的嬰兒。他的皮膚是紫色的,他的眼神深沉,體型異常。他的母親,一見到他,便驚恐萬分,聲稱這個孩子將帶來毀滅,試圖在產房中結束他的生命。而他的父親——艾拉斯(A’lars),則懷著科學家的理性與父親的慈愛,阻止了這場慘劇。
他被命名為「薩諾斯」(Thanos),意思是「死亡之神的孩子」。他從未被真正接納。他在知識上早熟、在力量上天賦異稟,卻被同儕視為怪胎。他思考著宇宙的運行法則,也預見了泰坦的終局:這個星球的人口過多,資源即將枯竭,而政府卻沉迷於繁榮假象,無人願意聽從他的警告。
那是一場他無法改變的命運。他提出了解方——隨機淘汰一半人口,無痛苦、無偏見,以此延續星球的生命。這個理論,被視為瘋狂。他被驅逐,被稱為「泰坦的詛咒」。
泰坦,最終還是走向了自我毀滅。他站在星球遺骸的邊緣,親眼看著自己的族人一一凋亡,仿若一場預言的驗證。但此時,他的信念已經轉化成更大的目標:拯救宇宙,無論代價。
〈第一章〉泰坦末日:未被聽見的真相
對滅霸來說,泰坦的滅亡並非結局,而是使命的開始。他開始旅居於宇宙之中,穿越星系與種族之間,觀察每一個文明的盛衰。他發現,泰坦的命運並不孤單——幾乎所有高等文明都面臨相同的困境:人口膨脹、資源耗竭、社會崩壞。
他成為一個宇宙流浪者,也是一個思維日益極端的救世者。他建立起一支軍隊——「黑曜五將」,其中包括冷酷精算的科瓦斯·格雷夫、殘暴的普羅克西瑪·午夜、戰術家暗夜比鄰星與強壯的巨刃,這些將領對他忠誠,無懼生死。
但真正讓他投入情感的,是他在某次滅族行動中,發現的一個綠皮膚小女孩——卡魔拉。她當時目睹母族被屠,怯怯站在屍堆之中。滅霸走向她,親手牽起她的手,將她帶回艦隊。他教她戰鬥、教她思考,但也同時重塑她的記憶,讓她不敢質疑他「宇宙之父」的角色。
幾年後,他又收養了涅布拉,一名同樣在屠族行動中倖存的藍皮女孩。然而,與卡魔拉不同的是,涅布拉從未獲得父親的關愛,她被當作卡魔拉的對照物——每一次戰敗,她便會被強制改造身體,逐漸成為半機械人。
這對「姊妹」,在血與淚中成長。滅霸的愛是殘酷而扭曲的——他想讓她們強大,卻不允許她們違逆。他是宇宙的父親,但同時也是暴君。
滅霸的信念越來越明確:若要拯救宇宙,唯有找到「終極的解方」——收集六顆無限寶石,透過宇宙的意志,進行一次真正「公平」的淨化。
〈第二章〉宇宙的孤行者
當泰坦化為宇宙塵埃,滅霸的心也在那一刻變得冰冷。他曾試圖阻止毀滅,卻被當作狂人對待。如今,文明的殘骸印證了他的預言——而這份「被證實的孤獨」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一、從難民之星開始的征途
流浪在星際邊陲的他,曾在薩卡星(Sakaar)廢墟上見過星球衰敗後的獸性掙扎,也曾踏過受戰爭蹂躪的辛達星(Zen-Whoberi)焦土。他看見的不只是末日的景象,更是統治者的自私與人民的盲從。
他的理論開始轉化為「宇宙法則」:
「秩序無法由民主生出,只有犧牲能帶來平衡。唯有透過隨機的半數刪除,資源才能平均,生命才能延續。」
這不是復仇——而是他眼中理性的愛。他要做的,不是毀滅世界,而是拯救世界。
然而,在無限空間中,理念若無權力支撐,終將消散。於是,他開始建立自己的軍團。
二、黑曜軍的誕生:死忠者與征服者
滅霸以宇宙難民、被遺棄的戰士為基礎,逐漸網羅了一批菁英戰將。他給予這些失去信仰者一個「高於自己生命」的目的——效忠於平衡,成為宇宙清理者。
最早加入者是「暗夜比鄰星」(Ebony Maw)——一位以言語操控他人意志的冷酷教士。他不僅是滅霸的代言人,更是他思想的傳教士,用誇張華麗的辭藻傳頌這位「慈悲的清算者」。
緊接著是「普羅克西瑪·午夜」(Proxima Midnight),泰坦戰場上無人能擋的女戰士,以及她的伴侶「寇沃斯·格雷夫」(Corvus Glaive),忠誠到願為滅霸承受無盡痛苦與死亡。
最後,是「巨刃」(Cull Obsidian),一頭無語但無比兇猛的野獸,他以本能服從滅霸,用拳頭維護信仰。
這四人組成「黑曜五將」(Black Order),在漫畫中有第五名成員——Supergiant,但在電影宇宙中未被呈現,可能因角色過於強大且難以駕馭。而這四人,卻已足夠讓宇宙諸界震懾。
他們為滅霸獻上星球,也為他從中擄掠寶石、科技與未來兵種。但更重要的,是為他建立了「救世者」的名聲——儘管在旁人眼中,他仍是征服者與劊子手。
三、卡魔拉的成形與信仰試煉
在征服辛達星的那天,滅霸邂逅了卡魔拉。她年僅八歲,卻不顯懼色地看著這位屠夫。那雙翠綠的眼裡,不是仇恨,而是困惑。他彎下身,遞給她一把小刀。
「平衡,是這樣的。」他將小刀放在他手上,一邊放上石頭,一邊讓她理解重量的對等。
那不是單純的收養,而是一場徹底的改造。卡魔拉成為他的徒弟、女兒,也是他心中最完美的繼承人。滅霸親手訓練她,讓她成為黑曜軍中的殺手之王——他願意相信,她會是未來實踐宇宙平衡的人。
但他同時知道——愛是致命的。他不能讓卡魔拉變得柔弱。因此,他收養了第二個孩子。
四、涅布拉的折磨與「不平等的公平」
涅布拉,是「失敗的象徵」。她每次與卡魔拉對決敗北,滅霸便將她身體的一部分改造為機械零件。她哭喊、抵抗,卻無濟於事——滅霸總是冷冷地說:
「每一次改造,都是讓妳更接近完美。」
這種殘酷教育法,摧毀了涅布拉的自尊,也讓卡魔拉開始質疑父親的愛。
滅霸從未動搖。他知道,未來的對手將不會留情,他的女兒們若不強大,將被宇宙吞噬。
然而,他看不見的,是這份「訓練」其實早已摧毀了兩人之間的親情。他們不再是姊妹,而是彼此的對手——每次對決,都是為了獲得父親的一句肯定。
這是一個悲劇的教育公式,但滅霸堅信,這是唯一能讓他們倖存於殘酷宇宙的方法。
五、信仰的進化:從滅族到寶石的渴望
在一次次的行星清理與觀察後,滅霸發現——即便滅掉半數,宇宙的失衡依舊回歸。貪婪與繁殖是生物本能,滅絕無法永續。
他明白,唯有「瞬間」且「無法逆轉」的消滅,才能實現真正的平衡。而這樣的能力——只有一個傳說能實現:無限寶石。
每一顆寶石都掌控著宇宙的核心力量:
- 空間:穿越萬物的邊界
- 靈魂:控制生死的本質
- 現實:顛倒真實的規則
- 時間:操弄命運的節奏
- 心靈:支配思想的深海
- 力量:毀滅一切的根源
如果他能集齊這六顆寶石,嵌入特製的手套中——他便能只用一個響指,完成泰坦未竟的平衡使命。
他,將不再是被驅逐的孤兒、不再是星際的怪物。他會成為——宇宙的秩序本身。
〈第三章〉卡魔拉與涅布拉
滅霸自稱是宇宙的父親。他將卡魔拉與涅布拉視為「遺世而獨立的火種」,不屬於任何文明,不被任何種族的倫理規範束縛。但他未曾意識到——在這段無血緣卻充滿權力不對等的親情中,他其實種下了滅亡的種子。
一、鐵血教育的裂痕
滅霸的教育,來自泰坦的科學與軍事傳統。他相信痛苦能鍛造意志,機械能替代軟弱。
對卡魔拉,他有不同的溫柔。她聰慧、敏捷,有天生的戰鬥直覺。他甚至允許她選擇武器、思考戰術,並在戰場上讓她自由決策。那是一種「讓她超越自己」的期許。
但對涅布拉,他從未抱持希望。她是對比,是陰影,是「為了讓卡魔拉變強」而存在的工具。每次輸給卡魔拉,他便將她的身體零件更換為冷冰冰的金屬。「妳還不夠好」,他總這麼說。
兩姊妹從未被允許成為真正的姊妹。她們是武器,是項目,是實驗體。涅布拉痛恨卡魔拉,但更痛恨的,是讓她們彼此撕裂的父親。
這樣的教育方式,看似鋼鐵般的紀律,實則是一座無聲的火山。直到星際異攻隊的出現,這一切開始崩壞。
二、《星際異攻隊》的背叛與救贖
在《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2014)中,卡魔拉第一次背離滅霸的命令,與羅南之間產生裂痕,最終選擇與星爵一行人站在同一陣線。
這個選擇對滅霸而言,不只是叛變,更是情感的背叛。他無法接受最鍾愛的女兒,將自己稱作「怪物」。他心中的「繼承者」,竟將過往的一切訓練視為洗腦與暴行。
涅布拉則因卡魔拉的「逃脫」感到更加憤怒。她誤以為卡魔拉從此可以自由,而自己仍被困在囚籠中。她為了報復姊姊,投靠了羅南,誓言將其親手毀滅。
兩人最終在飛船殘骸中交戰,滿是怒火與悲傷。卡魔拉喊著:「我們應該是姊妹!」而涅布拉則怒吼:「我從來不是妳的姊妹,我只是滅霸打造出來、讓妳踩著前進的碎片!」
這場對決後,涅布拉重傷逃脫,但心中的仇恨未滅。她從未恨過卡魔拉那麼深,但也從未那麼渴望過一種「沒有滅霸」的存在。
而滅霸,仍在黑曜軍的艦橋上,冷眼看著她們的爭鬥,彷彿這一切都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他以為這會讓她們更強。
他錯了。
三、卡魔拉的傷痕與自我重建
卡魔拉在星際異攻隊中找到了真正的歸屬。她開始學會什麼是「自我意志」,什麼是「選擇」與「情感」。她第一次開始質疑父親給她的一切定義:戰士、武器、遺產。
但創傷並未消失。她仍會夢見涅布拉被解剖、自己被迫訓練時手中沾滿的鮮血。她知道自己參與過滅霸許多清理行動,也曾將幼童的哭聲置之不理,只因「任務優先」。
她開始恐懼自己是不是與父親一樣——把「大義」當成毀滅的藉口。
但她選擇了不同的路。她努力保護那些曾被滅霸視為「宇宙累贅」的人們。她不再為了贏而戰,而是為了阻止滅霸再次用「響指」代替對話。
然而,命運卻要她面對最殘酷的選擇——寶石與父親。
四、《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的犧牲
在《無限之戰》(Infinity War, 2018)中,滅霸正式展開無限寶石的搜尋計畫。卡魔拉知道他若成功,宇宙將陷入浩劫,因此她協助復仇者隱藏靈魂寶石的所在地——沃米爾(Vormir)。
但滅霸早已預料她會反抗。他命令黑曜軍將她擄回,親自審問。那是一場比戰爭更痛的對決——是父女之間最後的懇求與對峙。
他沒有怒吼,反而溫柔地說:
「我教妳、養妳,不是為了控制妳,而是因為我相信妳能理解我。」
卡魔拉落淚:「你殺了我一切的家人,我怎麼可能理解你!」
他不回應,只是低頭。最終,在靈魂寶石守衛者「紅骷髏」的引導下,滅霸明白,若想取得寶石,必須「犧牲至愛」。
他痛哭。不是因為寶石的殘酷條件,而是因為他終於發現,自己真的愛著卡魔拉——這不是一場冷酷的交易,而是命運對他唯一情感的殘殺。
他將卡魔拉從懸崖推下。她的悲鳴穿透靈魂,他的眼淚滑過皺紋。他未曾回頭。
那一刻,滅霸贏了全宇宙,卻失去了唯一能讓他相信自己還「有人性」的對象。
五、涅布拉的記憶與「未來的自己」
在《終局之戰》(Endgame, 2019)中,涅布拉因身體植入的記憶同步機制,意外讓過去的滅霸獲知了未來。
這使得2014年的滅霸直接穿越時空,降臨到2023年與復仇者展開最終對決。
而涅布拉,這次終於站在了「對抗父親」的一方。
她遇見了「過去的自己」——那個仍效忠滅霸、充滿仇恨的機械少女。那場對話殘酷而真實:
【未來涅布拉】:「我知道妳痛恨卡魔拉,但她不是妳的敵人。真正害妳這樣的,是我們的父親。」
【過去涅布拉】:「我不相信他會錯。」
【未來涅布拉】:「我曾經也不信。直到我親手殺了妳——現在的我。」
她扣下板機,殺死過去的自己,象徵「復仇」不再是她存在的目的,而是讓曾經的自己得以解脫。
這一幕,意味著——滅霸雖然培養了她,但她選擇了擺脫他。
她與卡魔拉,最終在無聲中和解。兩人不再是「誰贏誰輸」,而是從廢墟中拾起了真正的姊妹之情。
六、殘破的父親,仍信其道
滅霸曾說過:「失衡的宇宙,只會製造更多苦難。」他以為自己承擔了宇宙的罪孽,讓其他人免於痛苦。
但他沒看見——真正的痛苦,是由他種下的。他想救女兒們,卻用恐懼做工具;他想讓她們自由,卻親手關上了門。
他或許真心愛過卡魔拉,但他不懂愛需要空間、對話與選擇。他以為「犧牲至愛」是悲壯,卻沒想到那是最終的自證其惡。
這場關於父愛、自由與痛苦的對決,遠比宇宙大戰來得更殘酷。而在這場無聲的戰場中,他已敗北。
〈第四章〉無限寶石的覺醒
一、從陰影中睥睨:幕後策士的初登場(《復仇者聯盟》2012)
在宇宙中,有一種存在不需高聲疾呼,僅需轉身一笑,便足以令人顫慄。
滅霸於電影宇宙首度露面,正是這樣的時刻——《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片尾彩蛋,他緩緩轉頭,對著幕後僕人發出一抹淺笑。
這不是勝利者的笑,而是如神祇般看透棋局的冷笑。
當時,地球正經歷第一次外星入侵。紐約市陷入混亂,復仇者聯盟初次集結,對抗來自宇宙深處的齊塔瑞軍團。而發動這場攻勢的,不是滅霸本人,而是他麾下的一名神祕代理人——洛基(Loki)。
滅霸將空間寶石(宇宙魔方)交予洛基,許諾他若能征服地球,便可擁有權力與王座。而他真正的目標,其實並非地球,而是測試——觀察這個人類小星球是否值得他親自出手。
這是一場「星球等級」的心理測試。地球,通過了。
而他,也發現——寶石若掌控在不穩定的凡人之手,終究只是易碎的棋子。
二、失控的代理人:星際異攻隊中的諷刺與清算(《星際異攻隊》2014)
失敗的洛基,讓滅霸更為謹慎。他改變策略,轉而將目標放在另一顆寶石——「力量寶石」(Power Stone)之上。這一次,他選擇的是另一名代理人:克里族的激進份子——羅南控訴者(Ronan the Accuser)。
滅霸提供羅南戰力與情報,甚至讓卡魔拉與涅布拉協助其行動。卡魔拉表面服從,實則另有盤算——她早已對父親的信念產生動搖。
羅南本應取得力量寶石後,交予滅霸。但他卻在取得寶石的那一刻,選擇叛變。他高舉戰錘,宣布自己將超越滅霸,親自摧毀整個星球。
這場「小人得志」的戲碼,徹底讓滅霸失去耐性。他在通訊畫面中怒吼:「我會親手撕裂你。」但為時已晚。
寶石,最終落入了一群原本毫無組織的雜牌軍手中——星際異攻隊。他們雖然粗俗、混亂,但在情感與犧牲中展現出罕見的凝聚力。這群人,竟成為阻止滅霸擴張的意外關鍵。
卡魔拉,最終選擇了叛逃。
涅布拉,則因與姊姊爭鬥失敗而墜落星際。
滅霸失去了兩名女兒,也再次失去一顆寶石。這場失控的棋局,讓他終於意識到:信使與代理人,無法承載神之意志。
他對著虛空說了一句話,成為整個MCU命運轉捩的里程碑:
「好了,我自己動手。」
三、暗影中的寶石線索:其他寶石的流動與覬覦
儘管滅霸尚未親自下場,宇宙中的寶石已開始流動。以下是各顆寶石的分布與狀態,在滅霸真正出擊前的情勢:
- 空間寶石(藍):原為宇宙魔方,在紐約之戰後被送回阿斯嘉保管。
- 力量寶石(紫):被星際異攻隊上交給山達爾星的「新星軍團」保管。
- 心靈寶石(黃):鑲嵌於洛基權杖中,後來成為幻視(Vision)的核心。
- 現實寶石(紅):以「乙太」型態寄宿於珍·佛斯特體內,之後交由收藏家保管。
- 時間寶石(綠):由至尊魔法師「古一」保管於卡瑪泰姬,後轉交奇異博士。
- 靈魂寶石(橙):下落不明,只存於古老傳說中。
這些寶石分布在不同種族與勢力手中,各自為政,彼此防備。滅霸深知,若不一次奪下,將永遠無法完成他的「平衡之道」。
他將黑曜軍全面整頓,也開始秘密打造「無限手套」,由尼達維里星的矮人族鑄造完成。
但他未發兵,仍在等待——等待一個能使宇宙失衡的「破口」。
而這個破口,即將在《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中出現。
四、象徵與預兆:滅霸與「神」之差距
滅霸並不認為自己是神,但他比神更「勇於執行」。
神創造生命,卻不敢收回;
神談寬恕,卻不敢執行代價; 神向人類索求信仰,而滅霸只向宇宙索求平衡。
他不需要崇拜。他要的是成果。
這樣的價值觀,使他在其他反派角色中顯得異常獨特——他從不嘲笑愛,也不沉迷於權力的炫耀。他始終冷靜、清楚、理性,甚至在某些人眼中,「比復仇者更明白宇宙規律」。
但正是這樣的「理性」,讓他走向一條無法回頭的極端之路。
當無限寶石的最後位置被逐一揭露,滅霸終於明白:時機已到。
他要親手撼動星系。他要讓宇宙看見——什麼是真正的慈悲與秩序。
〈第五章〉無限之戰
一、宇宙的秩序清算者,終於動手
當最後一顆寶石的位置曝光,滅霸終於親自出手。
這不是一場征服戰,而是他自認「宇宙整治行動」的最後階段。他不再依賴代理人,不再寄望他人代行意志。滅霸穿上戰甲,登上星際王座,率領黑曜軍出征。他清楚,每走一步,都是以命換石。
但他相信,那值得。
二、血洗山達爾:第一顆寶石的獻祭
《無限之戰》的開場,即是結局的序章。
山達爾——星際異攻隊努力守護的星球,早已淪陷。在電影未直接呈現的畫面中,滅霸親率大軍摧毀新星軍團,奪得力量寶石。
這是一場沉默的毀滅。沒人知曉過程,但殘骸說明一切。
他將力量寶石鑲入手套。手套嗡鳴著,宇宙開始回應他的存在。
三、阿斯嘉的悲歌:雷神失國,洛基犧牲
接著是遭滅霸攔截的阿斯嘉難民船。倖存的雷神、洛基與浩克成為他第一波「清理目標」。
滅霸以壓倒性的力量擊敗浩克,展現寶石的威壓。洛基,這位曾多次反叛卻仍帶著些許人性的小王子,最終為救兄長與宇宙,在遞出空間寶石後,試圖刺殺滅霸。
滅霸冷靜地接下匕首,將他當場絞殺。
「你不會再復活了。」
這句話,是滅霸對洛基命運的判語,也是對所有反抗的警告。
從此刻開始,戰爭正式宣告。
四、擊潰各方英雄:每一顆寶石的代價
1. 空間寶石(藍):取自宇宙魔方,藏於洛基手中
→ 取得:洛基死亡
2. 現實寶石(紅):藏於「收藏家」處(Knowhere星)
→ 過程:滅霸提前奪取,對星際異攻隊施幻象,讓卡魔拉以為自己殺死父親
→ 取得:卡魔拉被擄,星爵未能果斷開槍
滅霸對卡魔拉說:
「我從沒對誰這麼失望,卻也從沒停止愛妳。」
這段對白,幾乎是整部電影中他情感最外露的一刻。
3. 靈魂寶石(橙):藏於沃米爾星,由紅骷髏看守
→ 代價:獲得寶石必須「犧牲摯愛」
這一幕,是滅霸整段旅程最崩潰的瞬間。他不是不哭,而是因為知道這份痛苦無法避免。
卡魔拉笑著說:「你終於輸了。」
他卻流著淚:「我永遠都沒有贏。」
然後,他親手推她下懸崖。
地面震動,靈魂寶石浮現。
代價,已付出。
4. 時間寶石(綠):藏於奇異博士手中
→ 過程:在泰坦星與鋼鐵人、蜘蛛人、星爵等人交戰
奇異博士觀看了1400萬種未來,僅有一種勝利可能。在被擒後,他看著鋼鐵人瀕死,最終交出寶石。
「這是唯一的路。」
滅霸得到了第五顆寶石,步步接近終點。
5. 心靈寶石(黃):鑲於幻視額頭
→ 地點:瓦干達
這是最悲壯的一戰。整個瓦干達用國力對抗來自宇宙的清算。幻視與緋紅女巫之愛,成為人類情感與宇宙邏輯之間的拉扯。
她含淚摧毀寶石,同時摧毀愛人。
滅霸用時間寶石將一切倒轉,親手取下寶石,幻視再次死亡,這次沒有希望。
六顆寶石,終於齊聚。
五、「響指」背後的哲學:滅霸的瞬間與永恆
滅霸戴上手套,舉起手臂,全宇宙都屏息。
「啪——」
這一聲響指,改變一切。
半數生命隨機消失,無論貴賤、善惡、強弱。蜘蛛人哭著化塵、黑豹靜靜消散、奇異博士閉眼無語。
滅霸站在夕陽下,看著田園中的微笑。
這不是瘋子的笑,而是父親終於放下重擔後的疲憊。
「我做到了。」
他不是為了權力,也不是為了復仇。他只想證明,犧牲是為了更高的秩序,而自己有勇氣承擔所有人不敢承擔的責任。
宇宙終於「平衡」,但他也從此失去一切。
六、反英雄與暴君之間:一場沒有歡呼的勝利
滅霸贏了。
但沒有人為他喝采。他不擁有國度、不建立神殿、不受萬民朝拜。他選擇了孤獨地隱退,仿若一位結束長征的老兵。
這不是一場對錯的勝負,而是一種道德與情感的悖論:
- 他毀滅宇宙一半,卻無私地不求回報;
- 他堅持「隨機抹除」,以示公平;
- 他甚至願意親手殺死摯愛,以完成使命。
他是暴君,卻也是殉道者。
而在接下來的《終局之戰》中,他將面對「未來」的清算——由那些被他遺忘的人,與他共同埋葬這場「平衡的幻想」。
〈第六章〉終局之路
一、田園與寂靜:老滅霸的「餘生」
在《無限之戰》後,滅霸選擇隱退。
他來到一座無名的農星,卸下戰甲,將它當成稻草人插於田間。他不再穿鎧甲,不再持兵器,只是獨自烹煮食物,灌溉作物。他曾經以血染銀河,如今卻用雙手翻土耕耘。
這不是懺悔,而是完成任務後的平靜。他沒有享樂,沒有後宮,甚至沒有追隨者。他是孤獨的收割者,也是殘忍的守望者。
他的左手被寶石能量燒毀,臉上刻滿疲憊。他付出了代價,不只是肉體的殘缺,更是心靈的荒蕪。卡魔拉已逝,黑曜軍盡滅,他擁有一個平衡的宇宙,卻無人與他分享。
「我用寶石摧毀了寶石。」
他告訴前來尋仇的復仇者們。他已經無法再次動用那股力量,因為他深知——再一次,就不是「平衡」,而是「霸權」。
雷神索爾憤怒地砍下他的頭。滅霸身首異處,寂靜地倒下。這位宇宙最可怕的清算者,死於一群曾被他擊敗的英雄之手。
但這不是結束。
這只是滅霸在歷史上的第一次死亡。
二、平行時空的騷動:另一位滅霸的甦醒
在五年後,地球人以「倖存者」的身份繼續生活。復仇者聯盟利用量子技術,試圖穿越時間、重組六顆寶石,逆轉災難。
這個計畫卻意外觸動了另一個時間線——2014年的滅霸,尚未取得任何寶石的時刻。
此時的他仍身披戰甲,目光炯炯,理想未被質疑,信仰仍鋒利。他透過涅布拉的神經連結,窺見了未來的自己:
- 成功
- 犧牲女兒
- 靜坐田園
- 被砍頭
他沒有驚恐,也沒有懷疑。他只是沉思,然後淡淡說出一句話:
「命運,是不能違逆的。」
而更震撼的是,他看見了——儘管自己完成了「平衡」,但眾生並未感激。英雄們想逆轉,宇宙仍掙扎,人類繼續爭鬥。
這讓他產生了新的結論:
「我錯了。這宇宙不值得被拯救。我要毀滅它,從零開始,再創造一個感恩的宇宙。」
這不是信仰崩壞,而是信仰「進化」。
從隨機清除,進化到完全重建。滅霸升級為真正的「造物神」。
三、決戰終局:不再為了平衡,而是為了重啟
2014年的滅霸乘坐戰艦降臨2023年,與幾乎全數復仇者正面開戰。這場大戰,是MCU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也是一場意義與記憶的對決。
滅霸以雙刃刀破盾碎甲,將鋼鐵人、雷神、美國隊長一一擊退。他不再冷靜,而是近乎憤怒,質疑所有英雄的動機,痛斥他們的「虛偽希望」。
「妳們不是為了未來而戰,而是為了讓過去好過一點。」
他要重塑宇宙,不再留下任何反抗者。
但他低估了「人性中的集體性」。
就在他即將再次取得六顆寶石之際,鋼鐵人犧牲自己,將寶石轉移至自身裝甲。
「我是鋼鐵人。」
啪——
這次的響指,屬於人類。
滅霸的軍隊化為塵土。黑曜軍消散。飛船崩塌。宇宙再次回歸混沌,而這一次,他被消滅。
他靜靜坐下,看著一切化作煙塵。他沒有咒罵,沒有掙扎。他只是靜默地接受自己的終局。
就像一位看見未來的戰士,終於明白自己無法改變命運,只能被它吞沒。
四、滅霸之死:終於成為神話
他死了——兩次。
一次,是帶著遺憾與安寧;
一次,是帶著信念與狂烈。
兩個時間線的滅霸,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悲劇英雄輪廓:
- 他曾被驅逐,卻改寫了星系法則;
- 他曾愛過女兒,卻親手將她推落深淵;
- 他曾為宇宙提供選擇,卻最終被選擇放棄。
滅霸不是魔王,也非純然的惡。他是一位背負宇宙邏輯的孤獨者。他的錯不在於初心,而在於拒絕質疑自己。他自認為「明白一切」,卻從未真正「聽見他人」。
當塵埃落定,無限寶石被毀,宇宙再次歸於人類之手。沒有人再提起滅霸的名字,但他的「理念」卻永遠成為警示: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權決定他人生死時,無論出發點多崇高,他終將走向暴政。
〈終章〉敗者為寇
他沒有墳墓。
宇宙中沒有一方土地,會為他立碑;沒有一座星辰,願為他點燈。他沒有信徒,沒有祭壇,沒有後代。他死後的灰燼,被時間吹散,如同他曾抹除的無數生命。
但他留下了一件事。
問題。
為什麼一個人,會願意犧牲所愛,摧毀萬物,只為了一個「平衡」?
為什麼一個父親,會選擇親手推落女兒,只為了全體未來? 為什麼他從不懷疑自己錯了?還是說,他其實懷疑過,只是太晚?
滅霸的名字,在地球的書籍裡逐漸淡去,但在宇宙某些角落,他成為傳說。有些星球的學者將他視為暴君;有些被他「留下」的星系,卻將他當成救世主。他從未要求感恩,但他從未預見自己竟會如此被誤解、被詛咒、被銘記。
他沒有遺書,只有一段沉默的話。
有人曾試著重現他最後的思緒。有人說,他在響指前的最後一秒,腦中浮現的是卡魔拉的笑;也有人說,他只是問了自己一句:
「如果我失去了一切,那還值得嗎?」
無人知曉他真正的答案,因為他從不曾給過答案。他的故事沒有傳人,因為沒有人有那樣的狂熱,也沒有人有那樣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