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芬蘭到烏克蘭:中共犯台風險升溫,台灣該如何走出自己的命運曲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海局勢近年來備受關注,2025年尤為關鍵。美中貿易戰升級、中國在台海的軍事與外交行動、台灣內部的政治挑戰,這三大因素正在重塑區域戰略格局,引發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廣泛討論。

本文以資料與理性分析為基礎,探討台海現況與潛在風險,無意挑起對立或恐慌,而是希望促進對和平與安全的共同關注,透過團結與務實策略,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一、美中貿易戰加劇,區域合作面臨挑戰

美中貿易戰進入新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中國回以125%關稅,雙邊貿易大幅萎縮。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節點,初期面臨32%關稅,後降至10%(90天談判期,來源:Taiw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2025年4月),但出口產業仍承壓。

日本、南韓、越南等亞太盟友也受關稅影響,經濟損失促使部分國家深化與中國的貿易合作(來源:Goldman Sachs, 2025年4月)。這對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凝聚力構成挑戰,但美國的軍事部署與盟友安全承諾(如美日菲聯盟)仍具優勢。

美國高關稅旨在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展現對華強硬立場,但也帶來盟友間的經濟挑戰。台灣與盟友需在動盪中尋求經濟與安全的最佳平衡。

二、中國擴大台海影響力與外交布局

2025年4月,中國進行「聯合利劍」軍演,模擬封鎖與登陸行動,並測試海底電纜防護技術(來源:CSIS, 2025年4月)。這些「灰色地帶」行動(非戰爭狀態的軍事施壓)成為台海新常態,旨在測試區域反應,挑戰台灣的主權認知。

外交方面,中國近年在全球貿易與基礎建設(如「一帶一路」)展現領先地位,2025年4月與越南、馬來西亞簽署貿易協議(來源:Xinhua, 2025年4月),增強東南亞影響力。儘管多數國家在美中間尋求平衡,美國關稅壓力使部分國家對中國經濟依賴加深。

中國的軍事與外交行動增強其區域影響力,但也引發鄰國對台海穩定的關切。兩岸和平對話與區域合作仍是化解緊張的重要途徑。

三、台灣內部挑戰與團結的必要性

台灣民主制度的多元性帶來決策挑戰。總統與國會分屬不同政黨,導致國防預算與危機準備進展緩慢。2025年國防預算約200億美元(GDP 2.6%,來源:Taiwan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2025年3月),雖逐年增長,但相較中國軍事支出(2960億美元,來源:SIPRI, 2024年)差距明顯。

民調顯示,73.7%民眾對兩岸關係中的外部影響感到憂慮,70.9%支持規範具爭議性的政治活動(來源: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2025年2月)。然而,社會對國防改革與備戰方向存在分歧。如何凝聚跨黨派共識,成為應對挑戰的關鍵。

無論支持和平對話、經濟合作或國防強化,所有台灣人都能為穩定未來貢獻力量。兩岸交流與國防準備並非對立,可在開放對話中尋求安全與繁榮。

四、美國威懾力穩定,但需強化盟友信心

美國在亞太維持軍事優勢,2025年投入111億美元於太平洋威懾計畫,升級日本與菲律賓基地(來源: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25年3月)。美日菲聯盟進一步強化,日本計劃2027年前國防預算翻倍(來源:Nikkei, 2025年4月)。

然而,美國關稅政策與川普「盟友分擔防務成本」的言論(來源:Washington Post, 2025年3月)引發盟友對承諾一致性的討論。這使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面臨挑戰,需透過經濟與軍事合作重建信心。

日本、菲律賓等國的積極參與,為台海穩定提供重要支撐。美國與盟友的協調將是區域和平的基石。

五、灰色行動為主,全面衝突機率有限

基於當前軍事、經濟與外交趨勢,中國進行全面軍事行動的意願受多重限制,包括經濟壓力(2025年GDP增長預估4%,來源:Goldman Sachs, 2025年4月)、美日軍事部署及國際反應。然而,灰色地帶行動(如封鎖、電子戰、海底電纜干擾)成本低、風險可控,正成為中國的主要策略。

機率推估(基於CSIS戰棋推演與經濟數據分析):

2025-2027年總體風險:35-45%

灰色地帶行動:30-40%

全面軍事衝突:5-10%

台灣可透過多邊外交、經濟合作與國防準備並進,降低衝突風險,爭取和平空間。

六、芬蘭與烏克蘭的啟示:準備決定命運

芬蘭與烏克蘭對強大鄰國壓力的不同應對,提供了寶貴教訓。芬蘭長期投資國防全民化,並在危機時加入北約,成功確保安全。烏克蘭則因內部分歧與準備不足,付出沉重代價。

台灣作為地緣政治的關鍵角色,需借鑒芬蘭的穩健策略,透過團結、國防與國際合作,選擇自主的未來。

追求和平的理想與務實的國防準備相輔相成,共同守護台灣的穩定與繁榮。

七、和平需實力與團結構築

和平不是等待而來的結果,而是建立在實力、團結與清晰戰略的基礎上。本文無意渲染恐懼,而是希望正視挑戰,鼓勵以開放、多元的民主方式凝聚共識,讓台灣成為地緣政治中的主動參與者。

台灣可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框架(如CPTPP)與國際組織,擴大和平空間,同時強化國防與社會韌性。

八、結語:危機中的團結與希望

面對台海挑戰,我們不必成為戰略專家,但都能為守護台灣貢獻力量。透過教育、對話、制度完善與國防準備,台灣可選擇穩健自主的道路,成為區域穩定的典範。

讓我們把握當下,以團結與理性創造未來的希望。


附錄:資料來源

Reuters, “Trump’s 145% Tariff on China Sparks Global Trade Concerns,” April 2025.

Taiw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U.S. Tariff on Taiwan Reduced to 10%,” April 2025.

Goldman Sachs, “China GDP Growth Forecast 2025,” April 2025.

CSIS, “China’s Joint Sword Exercise 2025 Analysis,” April 2025.

Xinhua, “China Signs Trade Agreements with Vietnam, Malaysia,” April 2025.

Taiwan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2025 Defense Budget Report,” March 2025.

SIPRI, “Global Military Expenditure 2024,” April 2024.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Public Opinion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February 2025.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2025,” March 2025.

Nikkei, “Japan to Double Defense Budget by 2027,” April 2025.

Washington Post, “Trump’s ‘Pay for Protection’ Comments Stir Debate,” March 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n Wu 吳信典
22會員
127內容數
我是 Stan Wu 吳信典。 我相信:「我們從程式設計的邏輯世界走來,以為萬物都能被預測與控制,直到遇見 AI,才發現智慧不只是規則的堆疊,而是滲透在無數經驗中的模糊與真實。」 我也始終堅信:「簡單,就是極致的美學。」
Stan Wu 吳信典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2025年5月全台網銀大當機突顯金融系統脆弱,本文提出以微服務、非同步、混合雲與 Erlang 架構思想建構反脆弱系統,強化併發處理、容錯恢復與彈性擴充能力,提升金融基礎設施韌性與可用性。
Thumbnail
2025/05/05
2025年5月全台網銀大當機突顯金融系統脆弱,本文提出以微服務、非同步、混合雲與 Erlang 架構思想建構反脆弱系統,強化併發處理、容錯恢復與彈性擴充能力,提升金融基礎設施韌性與可用性。
Thumbnail
2025/05/05
2025年5月台灣網銀全面癱瘓,唯獨玉山銀行正常運作,突顯個人金流系統集中化的風險。本文以實測經驗為基礎,提出五層金流反脆弱架構,包含現金、數位支付、海外備援與虛擬資產,協助你提升金流韌性。
Thumbnail
2025/05/05
2025年5月台灣網銀全面癱瘓,唯獨玉山銀行正常運作,突顯個人金流系統集中化的風險。本文以實測經驗為基礎,提出五層金流反脆弱架構,包含現金、數位支付、海外備援與虛擬資產,協助你提升金流韌性。
Thumbnail
2025/05/02
2025年5月2日台幣單日急升逾3%,主因為外資匯入15億美元及出口商拋匯近10億美元。雖央行解釋此為短期預期心理驅動,但長期外資自2020年來已累計賣超3.6兆,兩者應分開檢視。
Thumbnail
2025/05/02
2025年5月2日台幣單日急升逾3%,主因為外資匯入15億美元及出口商拋匯近10億美元。雖央行解釋此為短期預期心理驅動,但長期外資自2020年來已累計賣超3.6兆,兩者應分開檢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繼二○二一年十二月德國新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首度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注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後;七月十七日德國政府公布該國史上首部「中國戰略」,除了警惕中國威脅,再度重視台灣議題,強調台灣海峽是「全球經濟生命線」,不能忽視台海安全,希望擴展台灣關係。
Thumbnail
繼二○二一年十二月德國新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首度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注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後;七月十七日德國政府公布該國史上首部「中國戰略」,除了警惕中國威脅,再度重視台灣議題,強調台灣海峽是「全球經濟生命線」,不能忽視台海安全,希望擴展台灣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