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賴清德歐戰勝利80周年紀念演說的幾點提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今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80周年,我國政府也在昨天,也就是西歐國家所認定的對德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天早上舉行了台灣史上首次由政府舉辦的歐戰勝利紀念儀式「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賴清德總統當然也發表了演說,然後昨日早上透過Youtube直播聽完演說後,針對賴總統的歐戰勝利紀念演說,我認為實在有不少必須特別指出提醒之處。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談談關於賴清德的「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總統演說中的一些,或許有些人認為是小事,但其實追究起來是不可忽視之處的問題。

對了,這篇文章的構成與文字本身其實是在2025年5月8日寫成的,但我特別把日期設定在5月9日才發表。眾所皆知,歐戰勝利紀念日,也就是對德戰爭勝利紀念日其實有兩個版本。美國與西歐國家是將Victory in Europe Day定在5月8日,前蘇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則是5月9日,但除了在德國無條件投降生效時間解釋上有所不同外,時差也是一大因素。不過,就算採西歐國家的解釋,也就是德國無條件投降書是在中歐時間5月8日23:01生效的版本,對於位處東亞的台灣來說,歐戰終結仍然是發生在1945年5月9日的事情。

那為什麼賴清德要選在台灣時間的5月8日而不是5月9日舉行「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呢?對於台灣來說,歐戰終結日應該和俄羅斯同一天是5月9日才對。相信理由不用我多說,很明顯就是為了強調台灣是歐美「先進」「民主」國家是同一國的。選在5月9日紀念雖然才符合史實,但恐怕對於賴來說不管如何都不能跟「獨裁專制」的俄羅斯同一天紀念吧。從選擇日期開始,就說明了這次的「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是一個重點在於2025年的現在而不是1945年的歷史的事件,而賴本人的演說,也充分顯示了這一點。歐戰勝利只不過是借題發揮,重要是透過重新解釋--說的好聽是「重新解釋」,但賴對於二戰歷史的詮釋方式已經可謂「扭曲歷史」了--歐戰來對於現下發表政治訊息。可是,這不代表歷史修正主義就應該是被允許的。

政府要舉行「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最初是透過路透社放消息,在5月3日透過「匿名政府相關人士提供消息」的方式讓國民知道的。匿名政府相關人士還強調舉行歐戰勝利紀念儀式是為了要對抗「俄羅斯、中國、北韓、伊朗等專制獨裁政權的侵略」。當下我看到報導時整個三條線。首先不管是從中華民國視角還是台灣視角出發,歐戰與我國的關聯性都很低。再者,賴清德顯然是想要強調最近(又)非常流行的反共主義抗中保台意識形態的正當性,但用歐戰歷史來正當化「反共必勝」實在莫名其妙。蘇聯和中國可是二戰時同盟國的一員,而且也是戰勝國。這是常識吧!至於伊朗當年則是被英蘇聯手入侵,然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而且,歐戰同時也是「防共軍事同盟敗給蘇聯紅軍」的戰爭耶。賴清德是要說主張「防共」的軍事同盟終究會輸給「共產主義」(多數台灣人其實都不懂什麼是「共產主義」就在「反共」和「反綠共」)嗎?

光是透過路透社的報導所看到的賴清德詮釋歷史的方式就已經讓人相當無言了。而賴清德在5月8日的完整版論述也是問題很大的歷史修正主義,為了現下的政治主張隨便扭曲解貼歷史。順帶一提,其實要紀念「專制獨裁與侵略必敗,立憲民主主義才是世界史的正道」近期有一個比歐戰更加適合的節日,也就是5月3日日本的憲法紀念日。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生效,而以非軍事和平主義、個人的尊嚴與基本人權的尊重、象徵天皇制為憲法三原則的日本國憲法,就是在建立在對於「神權天皇制-皇軍-國家神道」三位一體的戰前日本舊體制的否定為前提的,此外,「繼承」了西歐立憲主義人性尊嚴原理入本國憲法也「斷絕」了西歐立憲主義「以破壞人權最甚的戰爭與軍事力作為人權最終保障」的內在矛盾。可是想也知道民進黨那群人不可能對於日本國憲法有好臉色(國民黨那群逢日必反的蠢蛋也是啦!民眾黨應該也一樣),畢竟才不過幾天前才喜迎極右翼的高市早苗來台呢。在被矢板明夫那些人操弄之下高市早苗莫名在台灣有極高人氣,實在是一大警訊。民進黨的對日認識根本就已經被日本的極右政治勢力嚴重汙染了,除非無知犯蠢,不然當然不可能對於極右勢力痛恨至極的日本國憲法有好臉色。

言歸正傳。5月8日當天早上聽完賴清德的演說(全文在此)我就馬上在推特上寫下了幾點我自己想到的問題。下文就是以當日的推文為基礎之內容。

1. 賴清德紀念歐戰勝利的真正目的其實並不是要回顧歷史或是反省法西斯亦或是反思戰爭,而是要正當化以美國為首的西側國家所組成的軍事同盟(台灣人自認為在這個軍事同盟中應該要佔有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及要正當化對於中國的軍事對抗和以反共主義為意識形態的新戰時體制(在幾年前軍國主義空氣相較於今天還沒那麼嚴重時我曾向日本人教授與院生介紹台灣的反滲透法,當時就有專研美國法上總統與國會軍事權力關係的博士生跟我說這跟本是戰時立法)。這是前提。

2. 賴清德在演說中把「民主選舉、自由市場、尊重人權」定位為「人類該追求的真正文明形式」。硬是要把「自由市場」和自由民主體制打包在一起是自冷戰時代以來保守主義者與右翼論客及政客常見的說詞,在他們的反共主義意識形態下,否定「自由市場」就是否定自由民主主義。但實際上採取福利國家型態的冷戰時代西側國家或多或少都肯定國家對於經濟的介入,就算是最肯定自由放任市場經濟意識形態的美國也有透過國家公權力介入經濟與管制經濟,更別提在日本、台灣、南韓等後進資本主義國家,透過國家官僚系統主導的資本主義型態快速發展產業資本主義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在蘇聯瓦解之後的新自由主義時代,原本的西側國家在失去蘇聯這個外在壓力後(就算說蘇聯所允諾給勞動者的是「謊言」,但蘇聯這個代表有別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理念」之代表的存在正是冷戰時代西側國家願意與勞動者妥協節制資本的一大因素)以及為了爭奪下一個霸權國家之位,紛紛開始走向將原本由國家承擔的公共責任轉嫁給民間與私人的道路。新自由主義時代的新保守主義政客們特別喜歡將「自由市場」和「人權」、「民主」打包在一起,把自由市場原理視為自由民主主義體制神聖不可侵犯的本質存在。如果去觀察包含安倍晉三在內的那些喜歡講「價值觀外交」的各國新保守主義政客的說詞,就會發現他們很喜歡把「自由市場」和「人權」、「民主」強制打包在一起--雖然其實他們只喜歡「自由市場」討厭「人權」、「民主」。賴清德5月8日的演說很明顯是在跨國新保守主義的文脈之下的。某方面而言,比起擅長用自由派色彩粉飾點綴自己的蔡英文政權,賴清德政權更加不掩飾其新保守主義與右翼傾向。

3. 但是,這種把歐戰解釋為「證明『民主選舉、自由市場、尊重人權』才是『人類該追求的真正文明形式』」的歷史認識也是一種歷史修正主義。無獨有偶,西側國家的右翼政客與論客們也很愛歷史修正主義,比如說安倍晉三與產經新聞。賴清德在演說中說說同盟國將士是為了包含自由市場在內的價值而戰,但蘇聯的國家意識形態顯然不會認為他們自己是為了「守護自由市場的生活方式」而戰。賴清德對於歐戰的歷史詮釋,很明顯不是把蘇聯也塑造成「以自由市場原理為前提的國家」,就是把蘇聯踢出同盟國之列了。不論哪一種都是扭曲歷史。畢竟,不管喜不喜歡蘇聯,都必須承認納粹德國的戰敗和蘇聯密不可分。蘇聯不但消耗了大量德軍戰力(當然也是建立在蘇聯人民大量的犧牲之上的),甚至還反攻到打下柏林把柏林炸成廢墟。而且,其實不論是不是所謂的共產圈國家,二戰時代的交戰國其實都施行高度的統制經濟,由國家全面控制經濟。包含物資配給制在內的國家對於經濟的高度統制一直到戰後那幾年都還繼續施行。賴清德這套強調「歐戰是為了守護自由市場的文明形式」的歷史認識,顯然不但無視了反攻德國到連柏林都打下來的蘇聯的存在,也扭曲了戰時所謂的「民主國家」其實也沒有在守護自由市場這個歷史事實。況且,軸心國的共同國家意識形態就是反共主義,戰前日本的治安維持法(該法早在進入天皇制法西斯時代之前就出現了)甚至就直接開宗明義地把「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制與變更國體」(←這些都是共產黨的主張,另外,這裡的「變更國體」指的主要就是否定明治憲法的天皇主權)定為要處以重刑的犯罪。恐怕,在那個時代說強調反共的「為了守護自由市場而戰」會比較像是軸心國同情者。在歷史上,確實在全面進入戰爭階段前「民主國家」的某些人與「法西斯國家」在「反對共產主義」上可是有高度共識呢。

4.賴強調「侵略必敗」以及「對抗侵略者的祖國防衛戰爭」的正當性。但是,二戰時發動侵略的大日本帝國就是以「自存自衛」及「解放殖民地」之名正當化對於亞洲的侵略。戰後不久,時任首相的吉田茂就曾直言「近年多數戰爭皆係以國家防衛權之名為之乃顯著之事實,是故承認(國家的)正當防衛權會偶發性誘使戰爭」(原文:「近年の戦争の多くは国家防衛権の名において行われたことは顕著なる事実であります。故に正当防衛権を認むることが偶々戦争を誘発する所以であると思うのであります。」,順帶一提,這是吉田茂為了捍衛否定國家交戰權與維持軍事力的憲法第9條的發言,但後來吉田茂本人卻成為來促成日本再軍備的重要推手)。德國納粹黨的意識形態也認為向外征服是為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而在二戰之後國際法的大變革之一正是在聯合國憲章下正戰論被進一步限縮,原本被視為國家固有權利的自衛權被重新定義為聯合國採取集體安全保障措施前的暫時性措施(但聯合國憲章也同時把軍事同盟以集體自衛權的方式正當化)。如果回顧二戰歷史只會得出把「防衛戰爭」視為「聖戰」的結論,那只能說什麼從歷史之中什麼都沒有學到,不論是二戰的戰敗國還是戰勝國都一樣(所以我對於像是俄羅斯或是英國等等國家那樣以誇耀自國軍事實力與美化「光榮」戰爭的軍事閱兵方式紀念終戰的方式實在不以為然,這種對自國軍事力量的誇耀和當年的法西斯份子軍國主義者有何差別?)。更何況,台灣當時還是以「自存自衛」為名發動戰爭的大日本帝國一部分。就算說作為殖民地無從選擇好了,台灣人仍然是被天皇制法西斯支配的大日本帝國戰爭機器的一部分這點是無法否認的。台灣人總愛用「殖民地」的「受害者」之姿來逃避戰爭責任,但我認為不應該只聚焦於自身歷史身為「受害者」的一面而故意忽視自己的先祖也是「加害者」的事實。繼承了「台灣」負面歷史的我國的政府領導人大談這種「對抗侵略者的祖國防衛神聖戰爭」論調,不只是連想要嘗試超克正戰論的念頭都沒有,只想以正戰論來合理化國家以「祖國防衛戰爭」之名強迫人民犧牲以及對於外國人行使軍事力,同時也必須說是對於自國的負面歷史毫無反省可言。這種歷史認識當然理應被非難。

5. 這次政府突然要辦歐戰勝利紀念除了(疑似)為大罷免造勢外,顯然也是為了要體現賴清的從前陣子就開始提倡的所謂「脫中入北」的國家方針。所謂的「脫中入北」,是指脫離「中國」加入「全球北方」。第一次看到賴清德的「脫中入北」論時我當下直翻白眼。通常會用到「全球北方」(Global North)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是要討論地球規模的不平等,而且常常是在批判「全球北方」的文脈下使用的。我那時候聽到賴清德把「全球北方」直接當成「先進國家與民主國家」的同義詞(言下之意當然就是「全球南方」國家群是該被非難否定的對象)當下還想說這個人拜託去多讀點書好不好。後來才發現原來賴清德和他的參考對象的這種「全球北方」論調應該是學拜登的。但這個「脫中入北」還是很怪(當然拜登的論調也有問題),首先,台灣本來就是「全球北方」國家群的一員啊!而且這個「脫中入北」論同時也暗示「全球南方」國家群是「不好的」,這點倒是本來就很符合喜歡歧視東南亞國家的台灣人的小天朝思想就是了。不論如何,這種把「全球北方」單純視為民主及先進國家的思考方式,非但無視了台灣本來就屬於「全球北方」這個事實,更無視了「全球北方」的繁榮是建立在對於「全球南方」的剝削上此一地球規模的南北問題。

6. 雖然我對蔡政權多所怨言,但蔡英文至少是倫敦政經學院畢業的,對於歷史的認識以及世界構造的認知顯然比賴清德高明太多了。賴清德歷史修正主義式的歷史認知與「脫中入北」論都充分顯示其欠缺人文素養。之前看到賴清德對死刑執行的那套說詞,當下還真是不禁想說「總統果然得還是由法律系的來當比較好」。總之,欠缺人文素養不打緊,沒知識還自以為自己是歷史大師國際政治大師才可怕,尤其是這個人還握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時候。像賴清德這種「年滿四十就自動解鎖政治與歷史雙博士學位」的中年男人拜託在開口發表高論前多讀點書或不恥下問吧!但從賴多次的自信滿滿地展露其無知來看,恐怕他重用的那些幕僚的人文素養也沒比他好多少......。

7. 雖說這篇主要是為了指出賴清德的歐戰勝利紀念演說問題,不過最後加碼一下也來批國民黨的朱立倫。日前朱立倫被德國在台協會說應該要謹慎使用「納粹」這個詞語後,在5月8日這一天就發文反擊道「中華民國亦是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成員。」、「中華民國始終站在反對侵略、捍衛自由與正義的一方。」云云之言。德國在台協會突然發文說駐在國的在野黨主席抨擊執政黨是「納粹」是在濫用「納粹」這個詞我是覺得有點小題大作與無聊,畢竟以前罵馬英九的時候「法西斯」、「納粹」、「希特勒」、「專制獨裁」云云之類的詞彙也沒少過。總不能像某位爆炸頭立委那樣罵國民黨的時候就採寬鬆解釋用什麼名詞去誇飾都可以,但罵民進黨的時候就開始說「獨裁的學術定義是~~」吧?而且德國政府可是非常護航以色列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總不能「使用納粹的記號必須被譴責,但不使用納粹的記號行和納粹黨一樣的事情就是正義」吧!(所以我覺得以色列代表處最沒資格說話啦!)但朱立倫的反擊也是頗可笑。而且,朱立倫那一副「中華民國始終是貫徹堅決反對法西斯」的論調也是一種歷史修正主義。就算不提訓政時代和台灣的兩蔣時代其實也是一種法西斯體制這點(法西斯與否當然不是用打贏還是打輸去判斷的),中華民國曾經和納粹德國很友好的!納粹德國和中華民國可是有包含軍事交流在內的友好合作關係,中日戰爭的初期的德械師就是這樣來的。中德之間的關係曾經很密切(請參閱:維基百科「中德關係 (1911年—1941年)」),最後是因為和日本結成軍事同盟才全面終結。朱立倫一副「中華民國從始至終都在反法西斯」的歷史認識也是一種扭曲歷史的歷史修正主義論調。這個國家的執政黨黨主席把蘇聯踢出同盟國,在野黨黨主席當蔣中正國民政府和納粹德國麻吉麻吉的時代不存在。在我大仙島台灣真的沒幾個人真的關心包含歷史在內的一切學問。此外,朱立倫的論調還是繼續那套聖戰觀無聊說詞。怎不也說說在蔣委員長英明的領導下為了祖國防衛戰爭的最終勝利有多少人被當炮灰了?看來「祖國防衛神聖戰爭」觀是台灣社會橫跨藍綠白的最大共識嘛。難怪沒人擋得住整個國家朝軍國主義體制完全復活狂奔。而且,朱立倫把威瑪共和政的毀滅完全怪給納粹黨的論調也有問題。威瑪共和政的憲政民主其實早在納粹黨上台前就被納粹黨以前的政府摧殘到殘破不堪了。順帶一提,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賽巴斯提安.哈夫納的自傳《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書中對於當時德國人與德國社會氣氛的描述和現在的台灣十分相似,包括當時的德國人只知道從「政治」中獲得活力這一點。


※本文亦公開於巴哈姆特個人小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komizu的沙龍
28會員
30內容數
ACG與電影的相關評論與心得。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目前熱烈關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
Sakomiz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對於我國公共論壇近來對於言論自由與外國人人權的一些主張得一些個人淺見。
2025/03/29
對於我國公共論壇近來對於言論自由與外國人人權的一些主張得一些個人淺見。
2025/03/13
堅決反對軍事審判復辟!
2025/03/13
堅決反對軍事審判復辟!
2024/10/31
針對媒體人矢板明夫曲解議院內閣制的主張以正視聽。
2024/10/31
針對媒體人矢板明夫曲解議院內閣制的主張以正視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